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泛指一類發病率極低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占總人口0.065-0.1%的疾病或病變”。
中國罕見病發展中心(CORD)創始人和主任黃如方先生曾在報告中這樣描述罕見病:
這是最壞的時代:
國際確認的罕見病有6000-7000種,約占人類疾病的10%,其中80%以上屬于遺傳疾病;全球有效治療藥物不到5%;全球對罕見病立法的國家不到20%;中國還沒有明確統一的罕見病定義,已上市的孤兒藥不到100種(有罕見病適應癥的是92種),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患者都無藥可醫。我們對罕見病知之甚少,甚至于還在用經濟效益衡量生命的價值。
這是最好的時代:
病友會的成立、罕見病的宣傳、醫療技術的進步讓罕見病越來越廣為人知,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得益于精準醫療的浪潮和推廣、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打開了新的篇章。
孤兒藥或成“明星藥”
過去,“低發病率”“投資回報率”限制大家對孤兒藥的熱情,同時研發難度大、適用患者少等因素讓不少醫藥企業不愿涉足該領域。為了打破僵局,1983年美國正式頒布《孤兒藥法案》,1999年,歐洲出臺《孤兒藥歐盟條例》,隨后FDA針對孤兒藥特許“加快審批、免臨床”等政策。
反觀我國,從“十二五”規劃開始,孤兒藥研發開始受政策推動,對罕見病等特殊人群用藥實行優先審評。去年,罕見病藥物首次錄入CFDA加快臨床審批名單……這些法規政策大大帶動了該領域的興起和發展,讓更多醫藥企業進軍孤兒藥市場。
隨著社會認知度提高、支持政策出臺、診斷及治療手段增多,罕見病領域風向正在轉暖。不少醫藥企業愿意為之冒險,他們將罕見病視為潛力股。
上世紀80年代,每年上市的孤兒藥只有3或4種。1983年至2010年間,每年收到的孤兒藥審批申請不超過10種。然而,2011年至2014年,每年審批的孤兒藥平均增長至12.5種,2014年達到17種。
2015年年初,路透社相關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孤兒藥銷售的年均增長率優于非孤兒藥。EvaluatePharma發布的2015年孤兒藥市場報告預估,2020年全球孤兒藥銷量將達到1780億美元,法國咨詢公司Alcimed認為治療罕見病的藥物已成為醫藥行業最盈利的板塊之一,幾乎所有國際大型制藥公司都加大了罕見病藥物的研發投入。
罕見病不再“罕見”
很多人認為,基因測序、質譜分析、信息分析等技術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是未來“罕見病”的主要治療模式。也正得益于這些技術的發展,我們對于罕見病的認知越來越深入。
根據《在研罕見病藥物(Medicines in Development for Rare Diseases)》報告顯示,目前正在開發的孤兒藥主要針對罕見癌癥、遺傳性疾病、神經類疾病、傳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5大類。其中,抗癌藥物是孤兒藥市場增殖最快的分支。
小結
孤兒藥市場的發展對于罕見病患者乃至整個社會而言都是好事。但是,這種進步需要付出代價。大多數孤兒藥都較昂貴,例如Soliris,一種治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的藥物,它是吉尼斯世界紀錄史上最昂貴的藥,平均每年每人約需要409,000美元。2010年它的銷售額達到5.41億美元。
而且,因為中國尚未對罕見病進行明確定義,多數孤兒藥價格偏高,并未納入醫保范圍,所以很多罕見病患者面臨著“無藥醫”和“醫不起”的無奈。解決這種困局,需要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NGO)、患者組織、醫藥企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2024年即將結束,中國基因測序行業的概括,可以說是先抑后揚。生物安全法案的困擾、國內需求疲軟的擔憂……一系列的外因,讓資本市場對中國基因測序行業的未來充滿分歧。當然,分歧歸分歧,行業的基本面并沒有外......
“就像研究天文學需要望遠鏡,研究生物學需要顯微鏡,研究基因需要用到基因測序儀。”華大集團國際發展事務副總裁熊韜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11月,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鏈......
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聯合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共同主辦、鄭州大學承辦的2025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定于2025年9月19-2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本次大會的主題為......
10月15日,真邁生物南京公司啟用揭牌儀式暨新品發布會在新區生物醫藥谷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書記陸衛東,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和平,南京市科學技術局局長趙成軍,江北......
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愿對視、不愛交流、不作回應,仿佛遙遠夜空中的星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是孤獨癥譜系障礙(以下簡稱孤獨癥)兒童,也被形象地稱作“星星的孩子”。近年來,孤獨癥進入大眾視野,但......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所研究員吳一輝團隊聯合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杜夢然團隊研制的深海生物基因測序儀海試成功。6月3日至9日,深海生物基因測序儀參加“探索二號”TS2-38-1航次......
探尋成功的路上,更迭自己已有認知和判斷是常有的事。失敗是鮮活珍貴的積淀,總有一天,這些積淀會澆灌出鮮艷的花。②做好表面修飾的基因測序芯片。③潘誠達在生化實驗室中準備測驗試劑。均本報記者邢千里攝坐落于環......
探尋成功的路上,更迭自己已有認知和判斷是常有的事。失敗是鮮活珍貴的積淀,總有一天,這些積淀會澆灌出鮮艷的花。②做好表面修飾的基因測序芯片。③潘誠達在生化實驗室中準備測驗試劑。均本報記者邢千里攝坐落于環......
近日,廣州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洞察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此次融資由ForcefieldVentures(IMOVentures)領投,天圖資本和雅億資本等機構跟投,多維資本擔任本......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10月以來,我國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活動逐步增強,多地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呈上升趨勢。貴公司的核酸質譜儀器能否應用于呼吸道病原體多聯檢。聚光科技(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