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日首次從魚類體內檢出放射物質超標事件,一經報道立刻引起多方關注。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沿海地區已設監測點網絡,對海水和海產品進行監測。“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浙江所有的海產品沒有問題。”對于目前海產品是否安全,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防災減災處處長胡建華表示,不同于空氣,海水運動速度較慢,放射性濃度被海水長時間稀釋后,對海產品不會產生什么影響。
據了解,浙江已對近岸的海洋生物進行監測,目前選取海帶作為樣本,不過監測結果還未出來。據預測,浙江在北太平洋的遠洋魷魚捕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舟山一些船隊原定于4、5月份赴北太平洋的捕撈作業,目前好像沒有船只出發。”胡建華說。
據媒體報道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從4日晚開始向大海中排放含有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水,當地時間6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污水已經停止向海中泄露。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此前表示,如果海水受到輻射污染,俄羅斯在距離福島約160公里的海域捕魚,當然非常危險。
目前中國北海、東海、南海三個海區已負責對全國海上的空氣和水質進行監測,各省份對近岸海洋生物進行監測,在中國沿海地區,從大連一直到浙江、江蘇、上海、廣東、廣西,都設有監測點網絡。
據胡建華介紹,浙江選取海帶作為監測樣本,是因海帶較為容易采集,且藻類富集放射性物質的可能性也更加明顯,可以代表采樣的近海海水養殖的環境,“現在該樣本已送到浙江省環保部門檢測,結果還需等待幾日。”
從目前廣東省的監測結果來看,海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的劑量約為相應國家標準規定限值24.3貝克/立方米的十六萬分之一,廣東省環保廳水環境管理處處長李智廣表示,該劑量極其微量,意味著它對公眾沒有影響。
日本水產廳此前也表示,雖然魚類和貝類體內放射性物質的量會暫時隨海水中放射性物質濃度升高而增加,但不會長期積蓄,待海水放射性濃度降至正常后,其體內放射性物質的量會恢復正常。
8月24日,日本不顧全世界的反對,一意孤行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對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由于人們對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的食品安全熱烈關注,2023年2月初日本福島鱸魚中放射性元素銫137......
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日本龍谷大學教授大島堅一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放射性物質不同于普通危險化學物質,采用化學處理難以將其去除;同時,關于放射性物質對海洋生態系統等的長期影響,人類還所......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5日稱,在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用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實施凈化后,鍶90的活度約為國家標準值的3倍。但因在之后的檢測中低于標準值,東電認為只是暫時現象,尚不......
根據《通訊—地球與環境》9月8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可持續的海產品能夠比牛肉、豬肉和雞肉為人類提供更多營養,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些發現表明,以政策促進海產飲食替代其他動物蛋白,或可改善未來食品安全......
日本共同社報道,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21日宣布,對日本產的加工食品和農產品的放射性物質的檢查將加強。從23日起,樣品量和檢查次數將提高一倍。報道稱,此次加強檢查的對象是過去檢出微量放射性物質并被退回日......
2019年7月18日,俄羅斯聯邦獸醫及植物衛生監督局網站發布指令(№ФС-АР-7/2971-7和№ФС-АР-7/2972-7),自發布之日起,對我國2家企業相關產品實施強化檢查,具體如下:發布日期......
2019年7月16日,臺灣地區“衛福部”發布衛授食字第1081301596號公告,擬制定關于食用鹽的標示規定,即市售包裝食用鹽的食品添加劑中如果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質鉀-40,應在顯著位置添加警示語“本產......
從目前國內外報道看,微塑料顆粒普遍存在于貝類中,大型哺乳動物、魚類、浮游動物體內也都檢出微塑料。那么,食用海產品是否影響人體健康?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長期從事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方面研究,她對......
生吃海產品是不少人喜歡的一種飲食方式。但是,江門市食藥監局最近發布溫馨提醒:生吃海鮮有風險,操作不當有可能引起中毒。“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生食海產品必須取得‘生食類食品制售’的許可項目,具備專門加工制作場......
近來傳聞政府即將開放日本福島核災地區食品進口,環保團體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昨舉行「核災食品問題公聽會」,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臺灣在核災食品各方面的管制不夠周延、與人民的溝通不足、檢測方法也不夠精密,會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