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10-27 15:23 原文鏈接: 上海生科院PI最新Nature子刊發表分子伴侶新機制

      生物通報道: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的叢堯研究組利用高分辨率冷凍電鏡技術,報道了兩種狀態下的多聚體分子伴侶素TRiC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TRiC的一個階段性ATP結合機制,為了解TRiC 核苷酸循環如何與其自身折疊狀態準備之間相互協調提出了新的觀點。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24日的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的叢堯研究員,叢堯研究員2013年入選獲中科院“百人計劃”和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研究方向主要為分子伴侶協助下蛋白質折疊與解聚的結構生物學。

      分子伴侶(chaperone)是一類可以協助細胞中蛋白質正確折疊的分子機器,其中真核細胞中雙環背對背堆疊的多聚體分子伴侶素(chaperonin) TRiC(TCP-1 ring complex)是最為復雜的分子伴侶,也可以稱為CCT (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TRiC可以幫助5-10%胞質蛋白的折疊,包括許多重要的結構和調節蛋白。然而,由于其結構的復雜性導致對此重要分子機器的結構知之甚少。

      在這項研究中,叢堯研究組報道了兩個釀酒酵母中 TRiC 的冷凍電鏡結構,分別為最新識別的部分預加載核苷酸(NPP)狀態(分辨率4.7-?),以及ATP綁定狀態(分辨率4.6-?)。

      研究人員通過內部亞基 eGFP 標記,發現了開放狀態下TRiC的亞基位置,和CCT2亞基對形成的一個出乎意料的Z形結構。ATP結合綁定會導致CCT2端出現一個巨大的構象變化,這表明CCT2在TRiC變構協同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項研究提出的結構和生化數據揭示了TRiC的一個階段性ATP結合機制:首先會預加載核苷酸到NPP-TRiC 的CCT6端,這證明了TRiC 已經進化成為了一種結構上分為兩端的復合物。這項研究也為了解TRiC 核苷酸循環如何與其自身折疊狀態準備之間相互協調提出了新的觀點。

      (生物通:張迪)

      作者簡介:

      叢堯

      研究員,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介:

      1995年7月遼寧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2000年7月吉林大學獲博士學位。2000年9月至2001年10月,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11月至2005年5月,先后在美國Scripps研究所及德州大學休斯頓健康信息中心的Willy Wriggers研究組任博士后。其中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獲美國W. M. Keck 基金會Postdoctoral Fellowship資助。2005年6月至2011年7月,美國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先后任Research Associate, Instructor。2011年7月起,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獲中科院“百人計劃”(2013年)和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2013年)基金資助。

      研究方向:分子伴侶協助下蛋白質折疊與解聚的結構生物學

      研究工作:

      研究組致力于解析分子伴侶協助下的蛋白質折疊與解聚的機理。主要實驗手段包括超低溫冷凍電鏡(cryo-EM)單顆粒重組以及低溫電子斷層掃描技術(cryo-Electron Tomography),并結合生物信息學和分子柔性裝配等計算工具。

      蛋白質折疊中的缺陷通常伴隨著許多人類疾病,包括癌癥及蛋白聚集引起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綜合癥和亨廷頓舞蹈病等。分子伴侶(chaperone)是一類可以協助細胞中蛋白質正確折疊的分子機器,其中真核細胞中雙環背對背堆疊的多聚體分子伴侶素(chaperonin)TRiC/CCT是最為復雜的分子伴侶。它可以幫助~5-10%胞質蛋白的折疊,包括許多重要的結構和調節蛋白。然而,由于其結構的復雜性導致對此重要分子機器的結構知之甚少。我們的研究興趣在于解析分子伴侶如TRiC是如何識別并結合它的底物,三磷酸腺苷(ATP)觸發下其構象變化與底物蛋白正確折疊之間的相互關系。長期著眼,我們會進一步研究重要分子伴侶極其cochaperone之間如何相互作用來共同協助底物蛋白質的折疊與解聚。

      我們的另外一個研究方向是二維圖像對位(image alignment)方法及分子柔性裝配(flexible fitting)工具的發展及其在cryo-EM數據處理中的應用。我們發展了創新性的二維快速轉動匹配方法,簡稱FRM2D。該方法不僅計算精度高于傳統方法并且極大縮減了計算時間。此方法已成功應用于十余個中、高分辨率大分子復合物結構的三維重組過程中。此外,FRM2D方法已被嵌入冷凍電鏡領域三大應用最廣泛的單顆粒重組軟件包之一EMAN之中,供其在世界范圍內的用戶免費使用。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病毒實現免疫逃逸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研究組、李棟研究組和鄧紅雨研究組合作發現&alpha;-和&gamma;-皰疹病毒編碼的一類進化遙遠但結構相關的間質蛋白,可以通過一種機制破壞cGAS-D......

    研究揭示分子伴侶的動力學機制

    3月20日,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柯莎(SarahPerrett)研究組題為KineticsoftheconformationalcycleofH......

    王志珍院士團隊進一步完善“PDI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侶”論斷

    內質網(endoplasmicreticulum,ER)是真核細胞分泌蛋白和膜蛋白的折疊工廠。細胞內外環境的變化會引起ER穩態(包括蛋白質穩態、氧化還原穩態和鈣穩態等)失衡。當ER的蛋白質折疊負擔超過......

    《自然》:“分子伴侶”研究或成治療帕金森病新方向?

    帕金森病是一類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這些患者的神經細胞里,往往能看到一類叫做路易小體(Lewybodies)的結構,里頭是α突觸核蛋白的積聚。如何針對這類蛋白,避免路易小體的產生,也是帕金森病治療領......

    廣州地化所發現東亞大地幔楔深部地幔熔融新機制

    地震層析成像顯示俯沖的西太平洋板塊平躺、滯留在地幔過渡帶中,形成了寬達1000–1500公里的東亞大地幔楔構造。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研究都揭示出東亞大地幔楔具有特殊的物質組成,理論預測滯留板塊會釋放流體......

    高光俠組揭示機體抗病毒新機制:抑制病毒蛋白翻譯過程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但機體也并非坐以待斃,而是進化出多種方式感知病毒的感染并通過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體內的病毒。病毒的感染誘導干擾素產生,而干擾素上調多種干擾素刺激基因(IS......

    遺傳發育所發現自閉癥發病新機制

    自閉癥(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是由腦發育異常導致的常見精神疾病,其臨床表現為重復刻板行為、社交障礙及語言發育異常。該病的發病率高,發病機理不清,迄今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潛在自閉癥致病基因的動......

    北大白凡組解釋持留菌耐藥的新機制

    病原菌在抗生素或其他脅迫下常常采用休眠策略以過渡極端環境,這一類休眠的亞分類菌被成為持留菌(persister)。例如結核桿菌持留菌在病變組織內可形成硬結灶或結核結節,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可再次發生繼發......

    研究發現晚期癌癥惡化新機制

    3月29日,《細胞》雜志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的研究論文,報道了在晚期癌癥腫大的脾臟中發現了一種稱之為Ter細胞的新型紅細胞樣亞群,此細胞能夠通過分泌神經營養因子artemin促......

    海生院發現NF90/NF110對環形RNA表達調控和功能作用新機制

    6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楊力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于環形RNA......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