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堪稱“中國諾貝爾”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盧煜明(Dennis Ming Yuk Lo)教授因發現可以從母親血液中提取到胎兒DNA,而獲得高達100萬美元的生命科學大獎獎金。
作為無創DNA產前檢測的奠基人,盧教授早在1997年就發現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游離的胎兒DNA,并發展出了一套新技術來準確分析和度量母親血漿內的胎兒DNA,也因此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其研究組近期發表了題為“Second generation noninvasive fetal genome analysis reveals de novo mutations, single-base parental inheritance, and preferred DNA ends ”的文章,通過針對母體血漿DNA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探索了第二代無創性胎兒全基因組分析方法的限制與改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3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第一代無創產前診斷是通過染色體倍數異常來判斷的,最典型的就是先抽取孕婦的外周血,提取游離DNA,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每染色體片段,判斷胎兒是否是21號三倍體。第二代無創產前診斷分析的是基因突變診斷。
設想母親在某個基因的某個位置上的核苷酸是Aa, 如果胎兒的是致病的aa型。那么,考慮到胎兒的DNA在孕婦的血液中只占5%. 通過對孕婦的外周血的超高通量測序(1000倍覆蓋),如果測出來A占了42.5%, a占了47.5%,我們就可斷定胎兒的基因型是aa. 這里的關鍵是測序深度要非常高,1000X。
最新這篇文章通過針對母體血漿DNA進行全基因組測序(195×和270×單倍體基因組覆蓋),探索無創性產前檢測的限制范圍。研究人員結合一系列生物信息學篩選,完成了高于之前報道兩個數量級的陽性預測值檢測胎兒新發突變。
并且研究人員在一個CFC綜合征案例中無創發現了一個新發BRAF突變,CFC綜合癥主要出現在心臟方面,包括肺動脈狹窄、瓣膜發育不良等,通常病患沒有眉毛和眼睫毛,其指甲呈現發育不良或生長過快,這一綜合征的致病基因屬于RAS-ERK訊息傳遞路徑中的成員。
研究人員指出胎兒母系遺傳可以通過全基因組分析確定,而無需母體單倍體信息,從而極大的增加了此類分析的分辨率。這些研究表明血漿DNA 片段末端(胎兒或母體篩選)的某些基因組位點可能存在重復報道。
經過歷時5年、超35萬小時的基因組測序以及超2億英鎊的投資,英國生物銀行30日發布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英國生物銀行首席研究員羅里·柯林斯表示,對于從事健康研究的科學家來說,這是名副......
經過歷時5年、超35萬小時的基因組測序以及超2億英鎊的投資,英國生物銀行30日發布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完成了這一有史以來最受矚目的同類項目。英國生物銀行首席研究員羅里·柯林斯表示,......
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23日表示,港中大醫學院教授盧煜明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以表彰他在醫學遺傳研究方面重大的成就和貢獻。據悉,今年共有59位科學家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盧煜明是香港唯一一位獲選的學者......
近日,聚樹生物宣布成功籌集上億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濱湖國投、錫創投、中肅資本等聯合領投,老股東成為資本與本草資本也追加投資,以支持公司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落地。作為全球......
體細胞突變是腫瘤發生的標志,可用于癌癥的無創診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繪制細胞游離DNA單分子全基因組突變圖譜,用于癌癥無創檢測。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Genetics》雜志上,......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唐光大與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團隊合作完成了山刺番荔枝的全基因組測序。相關成果發表于OrnamentalPlantResearch。山刺番荔枝花和果實圖。研究......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教授馮建峰等人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患抑郁癥的幾率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的一半。這表明改變生活方式,如定期鍛煉和社交,可以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相關研究結......
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穗部性狀是決定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對提高小麥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籽粒和其他穗部結構(穗糠)之間遺傳關系是決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麥籽粒和......
9月1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撰寫的題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歷時13年系統鑒定了引起秈稻和粳稻雜種花粉不育的遺傳調控位點,并對其中的一個主效位點進行了基因克隆和分子機制的深入解析,解開了水稻生殖隔離之謎,同時揭示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