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上,誰沒遇到過糟心事呢?婁煥昌就品嘗過那種滋味。他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博士生。2023年5月,他在海南對團隊開發的“環境智能”基因編輯水稻進行小區測產,辛辛苦......
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蘭海介紹,該......
北京市通州區于家務回族鄉人民政府(本級)于8月28日發布生物育種雙創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共享實驗室設備與種子主題展示宣傳設備項目)招標公告,總預算金額543.006萬元,采購包括PCR系統、液相色譜質譜......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豬肉的偏好也發生改變,更加偏愛吃優質的瘦肉。我國地方豬肉質優良,但普遍肥肉多、瘦肉少。比如我國“四大名豬”之一的湖南地方豬寧鄉花豬,瘦肉率僅38.6%,而國外引進豬種(杜......
“提前超額完成了‘七五’攻關任務,育成了大粒型、多抗、高產新品種……”1990年,全國小麥育種科技攻關“七五”總結交流會前夕,李晴祺伏案疾書,寫下這份手稿。字字句句,皆深思熟慮、反復斟酌。這一刻,他的......
種子被譽為“農業芯片”,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藏糧于技”的關鍵。今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傳統的育種多建立在遺傳學方法上,代謝組學研究在......
“一心為麥為育種,一生為教為育人。”6月17日,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國家教學名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石河子農學院原副院長,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退休教授、......
5月底,河南新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里,小麥即將成熟,麥浪翻滾,一片金黃,這片地里種植的小麥品種中,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立會團隊創制的90個“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創新......
中新社陜西楊凌5月10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0日從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育種團隊已培養出含油量為66%的油菜種質資源,這是目前已知的中國乃至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種質。據了解,陜西省雜交......
記者7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創新團隊日前順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麥等5份種質材料。這些材料已在中國空間站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裝置上經歷了11個月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