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蔣朝暉昆明報道 第十三屆中日韓三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所)長會議國際研討會近日在云南昆明舉行。
會上,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環保科研單位及大學專家,圍繞“水污染防治技術及生態系統健康”主題,就流域水污染控制及有害藻類、流域水資源調控與生態修復、水質基準與風險評估(包括人體健康和生態)、水污染與健康4個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科研成果,進行了充分研討和交流。
當前,我國湖泊富營養化問題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仍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根據“保護優先”的要求,為避免眾多湖泊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針對目前水質良好湖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開展了良好湖泊保護規劃和政策研究,提出了加強湖泊領域污染防治、開展生態保育、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提高湖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政策建議,推動了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的形成。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認為,無論從技術還是管理層面,解決云南乃至中國水污染問題,特別是湖泊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問題,必須借鑒、吸收和消化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依靠科技創新來構建我國水環境治理的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以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水環境基準和標準。
基于目標與需求導向的現代化生態系統監測體系,是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治理、生態規劃和生態建設成效評估的重要手段。目前,生態監測體系面臨生態系統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頂層設計、標準化的監測手段......
魚類在維持湖泊食物網結構與功能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雜食性魚類是指同時以植物性餌料和動物性餌料為食的魚類,可至少從兩個營養級中獲取食物來源。例如,鯉可攝食搖蚊幼蟲、水蚯蚓和植物碎屑;鰱、鳙可攝食浮游植物......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傅伯杰研究組在黃土高原社會-生態系統演變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根據社會-生態系統要素相互作用變化識別系統演變階段的方法,揭示近千年來黃土高原社會......
社會-生態系統的動態演變是社會-生態系統研究的核心內容。識別長時間尺度社會-生態系統的演變階段、驅動因素和效應對未來的系統管理十分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008/t20200831_4757638.shtml晚春較低溫導致的霜凍危害樹木的葉片生長,從而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功能。以往研究表明......
近日,市經信局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市經信局副局長姜廣智介紹,北京新基建聚焦“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基......
明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水源涵養能力的空間分異規律,分析全國尺度和流域尺度森林水源涵養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空間差異,可為制定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史文嬌和陶福......
不知不覺,鼠年來了。老鼠雖然位列十二生肖之首,可是與它有關的成語、俗語,好像沒什么好詞:“鼠目寸光”“膽小如鼠”“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不受寵的原因,除了長得不可愛,還因為它會傳播疾病,偷吃食物......
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也是謀劃“十四五”工作的關鍵年。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2020年還有哪些工作要做?一、水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相當突出。2019年,......
起造紙,不少人會聯想到“環境污染”。造紙行業產生的廢水總量,曾一度占到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5。小小一張紙,涉及國計民生。一方面,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紙這個必需品;另一方面,造紙工業作為基礎原材料產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