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11-18 11:28 原文鏈接: 讓“霧霾元兇”改邪歸正

      與其大費周章地對農民燒秸稈圍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稈利用率上想想辦法。變廢為寶,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當秸稈資源被有效利用后,你讓農民燒,人家還舍不得呢

      11月初,北方多省市持續一周“四面霾伏”,期間環境衛星共監測到秸稈焚燒火點756個,糧食大省黑龍江以580個火點數穩居第一,占此次監測到全國火點總數的76.7%。檢測結果,再次引發了秸稈焚燒是否為“霧霾元兇”的爭論。

      秸稈焚燒是個老話題,每年“三夏”和秋收時節,都會引發關注。近年來我國在秸稈禁燒、秸稈的綜合利用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否則,全國每年產生9億噸秸稈,即使只燒一半,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想象。

      其實,春華秋實,糧食和秸稈都是農業生產的成果、大自然的饋贈。農耕時代,秸稈對農民來說,是寶貴的生產生活資源,也做到了物盡其用。曾幾何時,在東北和華北農村,家家房前屋后都碼著整齊的秸稈垛,燒火做飯、喂養牲畜、給豬牛羊鋪圈,可都少不了它。那噼噼啪啪的柴火香里,縈繞著多少人的鄉愁。如今,隨著農業生產方式及農村能源結構的變化,秸稈原有的功能被取代,變得“沒用”了,甚至成為農民的負擔——“不燒,種不了田;運走,費不少錢”。

      讓村里人傷神,也讓城里人傷身,一不小心就燒“黑”了大半個中國,秸稈真的變成“廢物”了嗎?

      連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更別說作為“農業的另一半”而存在的秸稈了。只要利用得當,秸稈就是重要的生物質資源:粉碎還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地力,這也是發達國家處理秸稈的普遍做法;壓成顆粒、塊狀和棒狀等成型燃料,是優質、清潔的生物質能;與玉米一起制成青貯飼料,可以有效提升牛羊的瘦肉率、產奶量。秸稈粉碎處理后,還能發電、做工業原料、食用菌基料等,用處可大了。

      秸稈確實是寶。挖掘秸稈的價值,不僅能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減少空氣污染。與其大費周章地對農民燒秸稈圍追堵截,指責埋怨,不如多在提高秸稈利用率上想想辦法。

      變廢為寶,離不開政府與市場的兩只手協同發力,特別是發揮專業化組織和企業的作用。當前,我國在秸稈的綜合利用方面仍是以政府為主導,市場這只手還很孱弱,亟待扶持。比如,一些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科技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生產成本較高,在產品推廣、技術研發等方面還需要政府提供補貼。此外,在秸稈的“還田”“離田”環節,專業化、社會化的收、儲、運服務體系不健全,亟須培育大批專業化組織。以秸稈“離田”為例,將秸稈打捆收集、從地頭運出是秸稈利用的第一步,但由于收集秸稈的機械價格較高、季節性強、作業時間短,導致機械利用率低,專業化的服務組織難以形成規模。

      因此,要充分挖掘秸稈的資源潛力,讓秸稈大踏步從田頭走向市場,現階段政府的支持引導必不可少。

      一方面,國家層面要出臺秸稈綜合利用的系列配套政策,在秸稈收、儲、運,終端產品應用以及技術研發等方面予以支持,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以“變堵為疏”的理念,重新審視“秸稈焚燒致霾”的問題。比如,可不可以從治理大氣污染的經費中劃撥出一部分資金來,用于秸稈綜合利用呢?

      另一方面,要通過財稅等政策的支持,加快培育市場主體,讓企業唱“主角”,建立起秸稈綜合利用市場化運作機制,用市場的力量真正提高秸稈利用率。比如,以企業為主體,將秸稈收集與生態種養、秸稈能源化和秸稈原料化有機銜接,加快先進、成熟、適用的技術、產品和設備的推廣應用,促進秸稈資源化利用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當秸稈作為資源的價值被人們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之后,你讓農民燒,人家還舍不得呢!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我國霧霾發生新機制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與美國得州農工大學開展合作研究,揭示了區域霧霾形成的新機制。該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對我國及世界發展中國家合理制定減排措施以治理霧霾、改善空氣質量及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切實有......

    抗疫期空氣緣何重污染?見藍天全靠大風吹?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誤會了!火電廠“白煙”不是霧霾

    今年春節比較特殊,車停駛了、工廠停產了,甚至連餐廳都不營業了,但京津冀等地依然出現了多次重度霧霾天氣。對此,有人把近期出現的霧霾主要成因指向了“白煙”,也就是火電廠濕法脫硫后排放的濕煙氣,進而希望能夠......

    突破傳統新式“激光針”實現霧霾無盲區垂直立體探測

    在黑色的夜幕中,一束激光如同一根閃亮的金針直插天空。“這就是我們的‘大氣探針’,可以實時監測從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圍內的霧霾分布并分析其成分。”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環境光學研究中心專家張天舒說......

    霧霾監測新進展:實現對500米以下“近地霧霾”高清探測

    霧霾從何而來,怎樣漂移、消散?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真正治霾。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探霾”激光雷達取得新進展,可消除傳統探測技術的“盲區”,更加精確、清晰地對從地面到500米高空的“近地霧霾......

    激光雷達終于可以用于霧霾天氣分析

    近日,安光所大氣光學研究中心王珍珠副研究員等研發的霧霾天氣探測激光雷達新技術,有效用于近地面霧霾垂直分布探測中,相關研究結果以《側向散射激光雷達探測霧霾天氣氣溶膠新技術及其反演方法》為題發表在美國地球......

    6大主題共論汞等大氣污染物監測與評估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9年12月4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科學研究中心環境安全與健康分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霧霾健康效應與防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汞污染防治......

    氣溶膠的化學組分受到影響秸稈焚燒扮演了什么角色?

    章炎麟課題組標題為‘ChemicalandopticalpropertiesofcarbonaceousaerosolsinNanjing,easternChina:regionallytranspo......

    沒想到吧,霧霾還跟北極有關

    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夏天北極的溫度比較高,那么當年冬天中緯度地區的霾就會比較重。這一發現或可作為霧霾預警。沒想到吧,霧霾還跟北極有關!還記得去年夏天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一度達到32℃?還記得剛剛過去的......

    治理霧霾有“數”了

    兩會伊始,很多人關心北京忽晴忽霾的天氣。3月3日有一則重要消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霧霾成因報告出臺。筆者認為,新建的監測網絡能摸清霧霾的底細,意味著治理責任可以分解落實了。簡介一下,這份報告首先指出,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