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國藥學家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研制出的青蒿素藥物至今仍然是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抗瘧藥物,成功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12月1日,在線發表于美國 Cell(《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突破性研究表明,這一藥物或許還可以拯救數億糖尿病患者。來自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利 用一種特別設計的、全自動化的分析,科學家們檢測了大量已批準藥物對人工培養的α細胞的作用。
結果驚喜地發現,青蒿素能夠讓產生胰高血糖素的α細胞“變 身”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Stefan Kubicek表示,胰島素的絕對和相對缺乏以及胰高血糖素信號通路的過 度活化是導致糖尿病的兩個主要原因。用能夠分泌胰島素的新細胞取代患者體內被破壞的β細胞有望成為治愈Ⅰ型糖尿病一種簡單的策略。多年來,為了實現這一 點,全球各國的研究人員利用干細胞或成熟細胞嘗試了多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先前有研究表明,當β細胞極度缺失時,α細胞能夠補充胰島素產生細胞。在這一 轉換過程中,表觀遺傳調控分子Arx被鑒定為關鍵分子。然而,科學家們只是在活體模式生物中觀察到了這一效果,是否周圍細胞(甚至遠處器官)的其他因素也 發揮了作用完全是未知的。
為了排除這些因素,Kubicek的研究小組與諾和諾德小組合作,設計了特殊的α和β細胞系,從所處環境 中分離出它們后進行分析。研究證明,Arx缺失足以賦予α細胞新“身份”,并不依賴于機體的影響。接著,科學家們開始探索青蒿素重塑α細胞這一作用背后的 分子模型。結果證實,青蒿素結合了一個稱為gephyrin的蛋白。Gephyrin能夠激活細胞信號的主要開關——GABA受體。隨后,無數的生物化學 反應發生變化,導致了胰島素的產生。同日,發表在Cell上的另一項研究表明,在小鼠模型中,注射GABA也能導致α細胞轉化為β細胞,表明兩種物質靶向 了相同的機制。
青蒿素的長期作用需要進一步測試。Stefan Kubicek認為:人類α細胞的再生能力還是未知的。此外,新的β細胞必須不受免疫系統的攻擊。但我們相信,青蒿素的發現以及它們的作用模型可以為開發Ⅰ型糖尿病的全新療法奠定基礎。
隨著公眾對飲食健康的重視,“零糖”概念備受關注。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孕期及幼兒期減少糖分攝入可顯著降低成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該研究通過分析20世紀50年代人群的健康數據發......
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篇論文稱,2022年,全球罹患Ⅰ型或Ⅱ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總數已超8億,是1990年的4倍多。這項研究由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因素協作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開展,是首次在全球范圍內......
根據一項對20世紀50年代英國糖配給的分析,兩歲前的含糖飲食與幾十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有關。相關論文10月31日發表于《科學》。兒童在6月齡后攝入的糖量可能對以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影響最大。而......
今日上午8點,隨著恒瑞醫藥(600276.SH)、海思科(002653.SZ)、信立泰(002294.SZ)等企業代表被點名開始進入會場,2024國談第二日正式開始。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昨日鏖戰8個小......
我國科學家團隊利用化學重編程誘導多能干細胞(以下簡稱“CiPS細胞”)制備胰島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在臨床試驗中,首例接受移植的患者恢復了內源自主性、生理性的血糖調控,移植75天后完全穩定地脫離胰島素注......
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副理事長,應急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洪梅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9月19日22:30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李洪梅教授......
這項研究強調了DFU滲出液成分的復雜性,胰島素和二甲雙胍聯合治療,可能有助于糖尿病足潰瘍愈合,強調了在設計DFU治療方案時考慮這種協同作用的重要性,最終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糖尿病足潰瘍和其他慢性傷口。美國......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全面的腦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處于糖尿病早期,會使患者的大腦“悄然”加速衰老。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預防這些疾病引起的神經系統變化。相......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全面的腦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處于糖尿病早期,會使患者的大腦“悄然”加速衰老。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預防這些疾病引起的神經系統變化。相......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全面的腦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處于糖尿病早期,會使患者的大腦“悄然”加速衰老。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預防這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