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家正在像分食節日火雞一樣瓜分世界海洋。從深而寒冷的極地海域到缺氧的黑海,一張新的三維地圖將全球水體分成了37個類別。
新的三維地圖將具有相似溫度、鹽度、氧氣和營養水平的海洋地區組合在一起。它剛剛問世幾個月,研究人員仍在研究如何使用它。但開發該三維地圖的國際團隊希望它將幫助環保主義者、政府官員和其他人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地理學信息以及作出保護海洋的決策。它同時還可以作為分析未來海洋變化的一條具有豐富數據的基線。
許多現有系統也試圖對海洋變化進行分類,例如大的海洋生態系統列表和朗赫斯特生物地理省份(由海洋生物消費碳的速度所定義)。但這些系統往往局限于海表或海岸生態系統。而最新的工作,被稱為海洋生態單位(EMU),是迄今為止在3個維度上覆蓋全球海洋的最詳細的嘗試。
幫助開發這張三維地圖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雷德蘭茲市地理信息系統公司Esri的首席科學家Dawn Wright表示:“人們經常遺漏的是海表與海底之間的部分。”他說:“而這正是我們的項目有望呈現給用戶的東西。”
Esri在2016年9月為EMU數據建立了一個門戶網站,并在此后的會議上多次提出這一概念。Wright則在12月16日美國地球物理學會于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描述了這一研究成果。
EMU能夠幫助解釋海洋生物為什么在那里生活。在東部熱帶太平洋海域,三維地圖展現了富含氧氣的海水與缺乏氧氣的海水之間的一種復雜相互作用。在某些點上,低氧區的邊界在向海洋表面移動,而在其他一些區域則向更深處傾斜。
北卡羅萊納州達勒姆市杜克大學海洋生態學家Patrick Halpin認為,這一變化影響了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金槍魚漁業的坐標。他說:“從三個維度來看,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相當獨特和令人滿意。”
Halpin強調,這些數據可以指導聯合國劃分一系列具有生態或生物學意義的海洋區域,從而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打下基礎。同時分析EMU的分布將有助于查明這些海洋區域的邊界,并且確保該區域能夠獲得全部的海洋生物地理多樣性。
開普敦一家研究機構的空間分析協調員Heather Terrapon說,南非國家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對使用EMU很感興趣,它可以為該國將在2019年進行的下一次國家生物多樣性評估更新有關開放海洋和深海棲息地的數據。
挪威GRID-阿倫達爾環境信息管理中心海洋地質學家Peter Harris則表示,那些沒有錢收集自己數據集的國家可以使用免費的EMU數據并通過可視化管理它們的海洋資源。
EMU的產生是在陸地上使用類似繪圖技術的一項計劃的第二步。政府間地球觀測組織曾要求弗吉尼亞州萊斯頓市美國地質調查局生態學家Roger Sayre率領一支隊伍對陸地生態系統進行分類。
與Wright一起負責EMU項目的Sayre表示,接下來,研究人員便將他們的目光從陸地轉向了海洋。“它就像生態系統在全世界的映射”。
研究人員從由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負責的世界海洋地圖集中的5200萬個數據點入手。它們包括了每隔27公里采集的化學和物理參數信息,并由此形成了一個三維網格。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添加了其他數據,例如海底形狀,并利用統計學技術把最終的結果劃分為不同的類別。
人人都知道海水是咸的,那么在覆蓋占地球面積70%的海洋里,不同位置的海水會一樣咸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遙感衛星去“看”。然而,這件說起來簡單的事,卻困擾了科技界很多年。11月14日,我......
隨著全球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每年會產生大量海藻、牡蠣殼等廢棄物。而這些廢棄物通常被堆放在垃圾填埋場、近海灘涂或直接丟棄到海洋中,對土壤、自然水域及海洋生態系統帶來環境影響。為促進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11月13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氣象部門陸海融合的數字化網格預報業務體系、海洋氣象服務業務體系初步構建,圍繞我國責任海區和近海海域的臺風、冷空氣、大風、海霧、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提供監測預報預警評......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GeophysicalUnion,AGU)公布2024年度AGU會士(AGUFellow)以及各大獎項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近海海洋......
8月20日,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全國......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太平洋學會評審組)初審工作已結束,共有20項申報成果通過初審。其中,科技進步獎10項,青年科技獎10項。根據《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有關規定,現將初審結果......
7月20日,第四屆國際海洋前沿科學與技術暑期學校開幕式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100多個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博士后、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及中小學教師等共計300多人齊聚深圳。據介紹,此次暑期學校以“海洋科......
7月1日清晨,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與往常一樣,走進位于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的辦公室,查看海洋創新藥研發進度表。今年85歲的管華詩,致力于海洋藥物研發40余年。2016年,他倡導發起中國“藍色藥庫”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