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1-09 18:02 原文鏈接: 霧霾傷身,究竟傷在哪兒

      霧霾對健康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

      最先受到霧霾攻擊的就是呼吸系統,并由此帶來各種呼吸類疾病。遼寧省沈陽市2013年11月就霧霾對孩子咳嗽和哮喘發病率影響的研究顯示,孩子咳嗽發病率從平均的3%上升到霧霾天氣的7%,而哮喘發病率則會增加一倍。

      除了會加劇咳嗽哮喘,霧霾還會導致呼吸類疾病加重,更會嚴重危害百姓生命。

      國家衛計委在2015年6月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慢性呼吸疾病在中國的死亡率為68/10萬,已成為中國第三大慢性病死亡原因。

      空氣污染會加劇慢阻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醫院院長王辰在中國呼吸疾病聯盟成立大會上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的疾病統計中,肺癌、肺心病、肺結核分別被納入腫瘤、心血管和傳染性疾病,但實際上這三類疾病都是典型的呼吸系統疾病。若將這三類疾病納入呼吸系統疾病進行統計,則呼吸系統疾病所致死亡占我國城市居民總死亡率的五分之一強,占農村居民總死亡率的四分之一強,均列各系統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

      他指出,從發病率來看,呼吸系統疾病兩周就診率常年高居各系統疾病之首。他預計未來由于大量吸煙與二手煙暴露、嚴重的室內外空氣污染,中國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形勢將更趨嚴峻。

      2016年10月,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雜志在中國主題特刊中刊登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鐘南山及團隊撰寫關于中國空氣污染現狀以及改進建議的綜述。

      綜述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愈發顯著,我國疾病譜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非傳染性疾病負擔逐年增高,然而目前我國僅有有限的流行病學資料以及空氣污染對呼吸系統健康的影響。

      實際上,空氣污染物水平的增高正在顯著增加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觸發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的急性加重。而且大氣污染物對母體的保留甚至還會影響胎兒今后的肺功能增長以及哮喘發病風險。

      以慢阻肺為例,這種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點的慢性呼吸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三大病因。《柳葉刀》在2014年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全世界由缺血性心臟病、腦卒中和慢阻肺造成的死亡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32%;其中,慢阻肺也是中國的第三大致死疾病,中國每年因慢阻肺而死亡的人數超過百萬。

      “我國近年來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惡性腫瘤的預防與治療給予了高度重視,并且在疾病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慢性呼吸疾病的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負擔率這5大指標卻始終處于高水平上升趨勢。”王辰告訴本刊記者,作為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疾病,全國平均每10名成年男性中,就會有一個慢阻肺患者。

      大量臨床研究數據表明,吸煙、生物燃料和大氣污染是導致慢阻肺發生的三大獨立危險因素。

      王辰指出,冬季尤其是慢阻肺患者發病的高危時間。“冬季空氣污染嚴重,多霧霾天,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這些都容易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他告訴本刊記者,雖然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空氣污染一定會引起慢阻肺,但可以確定的是:空氣污染會加劇慢阻肺。

      鐘南山在2007年發起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中國40歲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超過8%,其中PM2.5每提高10微克/立方米,醫院住院率會上升3.1%;而PM10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住院率會增加2.5%。

      霧霾與肺癌發病密切相關

      肺癌是目前中國頭號高發癌與致命癌。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出現肺癌新發病例73.3萬例,占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20%,占男性癌癥發病率的四分之一;而在死亡率方面,中國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16.1%,平均每年有60萬人死于肺癌,肺癌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因的25%。

      本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中國還沒有一個長期的跟蹤研究可以馬上說明有多少肺癌是由霧霾引發的,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霧霾天會引起肺癌”持肯定看法,并在2013年將大氣污染認定為與煙草煙霧同類的致癌物質。

      鐘南山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曾提到,日本、歐洲和美國分別進行過十數年的研究觀察來分析對比肺癌的死亡率,結果明確表明肺癌發病率的增加與霧霾關系很密切。一般來說,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風險增加25%~30%。

      在鐘南山看來,雖然霧霾與中國肺癌發病和死亡的確定關系還需要一定時間來觀察和證實,但這十年來中國的肺癌發病率增長比其他腫瘤都要快、京津冀地區肺癌發病率增速明顯、農村吸煙率更高但肺癌患病率卻比城市明顯偏低、很多非吸煙或二手煙接觸者罹患肺癌等現象都可以間接推測霧霾極有可能是導致肺癌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室外大氣、煙草煙氣、廚房油煙氣、室內VOC和長期愛生悶氣,這“五氣”是導致肺癌高發的重要原因,“人體的肺組織是由億萬個肺泡所組成,正是由于它們每時每刻都在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我們才得以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把新鮮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然而PM2.5卻由于顆粒相對微小,能夠通過我們的鼻腔、氣管、支氣管和細支氣管進入到人體肺泡,從而影響其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支修益指出,PM2.5容易在肺泡沉著,不能溶于血液的部分會沉積在肺部,誘發或加重肺部炎癥,而可溶性部分則會進入到我們的血液系統,因此只要是血液可以到達的器官和組織,都會受到PM2.5的影響;除此之外,PM2.5上還附著有很多重金屬及多環芳烴等有害物,造成孕婦胎盤血毒性,易導致胎兒宮內出現發育遲緩和低出生體重;毒物還可以通過胎盤直接毒害胎兒。

      PM2.5太傷 “心”

      PM2.5不僅會刺激肺內迷走神經,造成自主神經系統紊亂從而波及心臟,它一旦進入血液系統,還會導致血黏度增高,從而引發心血管事件。美國心臟聯合會在2010年就發表研究數據指出, PM2.5與心血管發病率及死亡率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它是一個可改變的影響心血管發病率及死亡率的因素。

      美國心臟聯合會的研究顯示:人體暴露在PM2.5下幾小時到幾周時間就會誘發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事件;而長期暴露較短期暴露,可導致心血管死亡增加及預期壽命減少更明顯。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因PM2.5暴露導致的早死約有80萬人,因此這也被列為世界第13大致死原因。”中國知名心臟專家、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胡大一也曾明確向《瞭望東方周刊》表示,“霧霾是誘發冠心病的地雷和導火線,有研究顯示,PM2.5對心血管相關死亡率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呼吸類疾病。”

      他解釋說,當我們長期暴露在霧霾環境下,相當于新增了一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就算是短期暴露,它也有可能使尚不嚴重的斑塊突然破裂,產生血栓,從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胡大一指出,目前有10%~25%的冠心病發病無法用家族遺傳史或糖尿病等傳統危險因素來解釋,而精神壓力、空氣污染、炎癥誘發物等非傳統危險因素,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PM2.5既是引起高血壓頻發的獨立危險因素,還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

      加拿大有研究團隊通過1996~2010年的觀察研究發現,PM2.5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高血壓發病率會增加13%,糖尿病發病率增加11%。除此之外,PM2.5和交通廢氣污染還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多項研究數據都能表明,霧霾會嚴重危害我們的身心。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全因死亡率增加約10%,其中心血管死亡率增加3%~76%;而如果PM2.5每減少10微克/立方米,人均期望壽命則可以增加0.61±0.20年。”胡大一說。

      霧霾更能辣眼睛

      霧霾天氣,我們的呼吸道會吸入一些有害的顆粒,為防止污染物對呼吸系統甚至心血管造成各種刺激,很多人會購買專業級口罩加以防護。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會有一些重要器官暴露在外隨時遭受襲擊,首當其沖的就是我們的心靈之窗。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眼視光學組委員、準分子激光醫師專業委員會會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何燕玲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霧霾的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百種顆粒物,其中影響人類健康的是直徑小于十微米的氣容膠粒子,它有可能引眼結膜炎,稍有不注意就會對眼部健康造成損害。

      “霧霾中的一些微粒顆粒以及粉塵會進入眼睛當中,它們會聚集在眼球表面,不僅堵塞產生淚液的導管,導致角膜清潔作用下降,令雙目不適,同時也會增加眼部的感染幾率。”何燕玲表示,干眼癥的患者會更容易在霧霾天氣出現眼紅、異物感、灼熱感和刺激性流淚;而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皮炎患者的一些癥狀則會在污染天氣加劇,出現眼癢和不適;另外瞼板腺功能障礙等慢性眼表的患者也要謹防病情加重。

      她特別叮囑光敏性皮炎等患者,一定要在外出時佩戴防紫外線眼鏡,以減少輻射損傷。另外干眼癥或具有眼部刺激癥狀的患者,可以盡量使用小支裝的人工淚液緩解眼部干癢;至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皮炎和瞼板腺功能障礙等慢性眼表疾病的患者,則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過敏藥物和消炎藥物,積極治療原發病。

      外出戴口罩、入室去殘留

      霧霾傷身。面對這肆虐的天氣,我們不僅要深知霧霾的危害,更要做到有效預防。

      支修益反復對本刊記者表示,現在很多人在重度污染天氣出門仍然不戴口罩,這種情況極其讓人擔心。他強調大家首先要在霧霾天盡量減少外出,如果必須外出時要盡量減少在室外停留時間,且外出時一定要佩戴合格有效的口罩。

      “能夠預防PM2.5的口罩是有一層濾過膜的,因為這個膜要注意定期更換,所以每個口罩不宜使用過多過久。另外口罩取下來以后一定要對折收好,千萬不要讓內在濾過膜受到二次污染。”支修益強調,我們不僅要在戶外做出各種防護,回家后更是要把霧霾天氣中穿戴的外衣、圍巾、帽子進行二次處理后再放到居室或衣柜。另外,他呼吁大家不要選擇霧霾天氣在室外清洗或晾曬衣物,特別是內衣,以避免這些沉浮顆粒對我們的身體帶來危害,造成二次霧霾影響。

      何燕玲則告訴本刊記者,老人和孩子由于抵抗力弱,我們除了要盡量減少他們的外出,自己回到家也應該對長時間暴露在室外霧霾天氣的頭發和皮膚加以清洗,去掉身上所附帶的污染殘留物,降低污染物對家中其他成員,特別是老年人和嬰幼兒的二次傳播機會。

      除此之外,霧霾天盡量少戴隱形眼鏡。大量霧霾顆粒吸附在隱形眼鏡上,還會造成眼睛缺氧。粉塵和顆粒物無法被淚液沖刷,容易集聚于結膜,從而導致眼部過敏或被感染,甚至引發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相關文章

    南開大學張新星質譜團隊新成果揭示隱藏霧霾成因

    二氧化硫氧化產生硫酸是大氣化學中的關鍵過程,這是因為硫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時由于其具有高吸濕性,也是有效的云凝結核,能夠形成云霧從而進一步影響空氣質量、人類健康和氣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華北......

    新疆及西南地區等地有雨雪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淮有霧霾

    中新網11月26日電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27日至28日,新疆、西北地區東部、川西高原、西藏東部等地部分地區仍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此外,26日至28日,華北中南部、黃淮等地大氣擴散條件逐漸轉差,有輕至......

    華北黃淮等地霧和霾頻擾寒潮即將大舉南下

    從11月4日開始,全國性寒潮影響將逐漸鋪展開,大風、降溫、雨雪接連來襲,本周末至下周初全國大部將陸續度過下半年來最冷一天,公眾記得提前備好厚衣服。不過在寒潮主要影響到來前,今明天華北、黃淮等地仍多霧和......

    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多陰雨華北中南部等地有霧霾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0月29日至11月1日,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江南西部和南部、華南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貴州東部、云南南部、湖南西部、廣西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局地暴雨;29日至30日,華北......

    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多陰雨華北中南部等地有霧霾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0月29日至11月1日,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江南西部和南部、華南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貴州東部、云南南部、湖南西部、廣西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局地暴雨;29日至30日,華北......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大連光源揭示氫鍵費米共振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江凌團隊、副研究員張兆軍和院士張東輝團隊,與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哲來團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志鋒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

    我所利用大連光源揭示氫鍵費米共振新機制

    近日,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凌研究員團隊、張兆軍副研究員和張東輝院士團隊,與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郭哲來研究員團隊、香港中文大學劉志鋒教授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

    研究發現我國霧霾發生新機制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與美國得州農工大學開展合作研究,揭示了區域霧霾形成的新機制。該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對我國及世界發展中國家合理制定減排措施以治理霧霾、改善空氣質量及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切實有......

    抗疫期空氣緣何重污染?見藍天全靠大風吹?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誤會了!火電廠“白煙”不是霧霾

    今年春節比較特殊,車停駛了、工廠停產了,甚至連餐廳都不營業了,但京津冀等地依然出現了多次重度霧霾天氣。對此,有人把近期出現的霧霾主要成因指向了“白煙”,也就是火電廠濕法脫硫后排放的濕煙氣,進而希望能夠......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