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霧霾本身是個復雜多源的問題,但其在我國秋冬季高發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如何緩解我國秋冬季霧霾,還得從這個季節的秸稈焚燒與取暖燃煤排放這兩大排放“元兇”說起……
燒秸稈與“燒”暖氣 兩大季節性污染源
霧霾有典型的季節性,從夏季進入秋冬季明顯高發。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在于:一是排放源在秋冬季增加或者增強了;二是秋冬季氣溫較低,大氣層結穩定度高,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從排放源來看,霧霾一般包括6大類,如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垃圾焚燒以及工業污染等。而秸稈焚燒和取暖排放則是我國秋冬季治霾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秸稈焚燒與農業生產相關,有典型的季節特征。遙感火點研究表明,全國范圍秸稈焚燒主要發生在6月與10月。6月秸稈焚燒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等諸多地區,這些地區是典型的一年兩季種植,6月是冬春作物收割轉向夏秋作物種植的過渡期。而10月至11月初,東北地區與華北、華東地區都會出現大范圍秸稈焚燒,尤其是東北地區。因為這一時期東北地區農作物收獲之后大雪覆蓋之前,是僅有的秸稈焚燒窗口,秸稈焚燒活動非常的集中。因此,秸稈焚燒對特定月份霧霾事件有“貢獻”較大,而冬季半年霧霾頻發基本上與它無關。
不過,冬季取暖排放又是北方冬季霧霾嚴重的重要原因:一是大型供暖企業,其排放主要與燃煤消耗、燃煤品質和相關環保設備有關;二是個人或者小集體的小煤爐,它的排放則與燃煤消耗量和燃煤品質有關。
目前,秸稈綜合利用與降解處理尚不能有效替代秸稈焚燒,其焚燒仍是農民首選的最經濟而有效的處理手段,會是一種長期的必然存在現象;燃煤消耗總量依然巨大,小煤爐(非集中供熱)也會廣泛存在。那么,緩解秋冬季霧霾該怎么辦?
氣象引導加遙感監測 讓秸稈有序焚燒
既然秸稈焚燒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就該把農民自發秸稈焚燒變成有指導的有序秸稈焚燒。秸稈焚燒在有利于擴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能有效降低其帶來的污染。為此,可建立一套完善的由氣象預報引導、遙感監測與污染傳輸模擬相結合的秸稈焚燒應用體系。
目前,我國在天氣預報、衛星遙感監測火點以及污染物傳輸模擬等領域具有充分的技術基礎。通過天氣預報對適宜燃燒秸稈的天氣進行預測,地方上以此為基礎指導農民有計劃地進行秸稈焚燒;利用我國衛星監測體系,對秸稈焚燒情況進行即時監測;對污染物排放與傳輸模擬,秸稈焚燒的污染物進行動態預估,為受影響區域進行提前預警,做好應對準備,從而達到秸稈焚燒有計劃、污染可控、可預測的目的。
推廣按量計價供暖 節省燃煤少浪費
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問題是供暖存在極其嚴重的浪費現象。供暖浪費主要有兩種:供暖過熱和空屋供暖。有些供暖過熱會導致室內溫度遠遠高于春秋兩季,有時候甚至需要開窗降溫。同時供暖與房間是否有人無關。能源浪費就意味著額外不必要的排放。
另一方面,供熱價格體系極不合理,且與需求用量無關。目前供暖價格度量仍以家用面積為主,這不合理。供暖本身是一種用量型消費。用量型消費例如自來水和天然氣,價格是單位用量,用的越多費用越高。對于供暖需求本身差異化極大,例如有些家庭有老人或者嬰兒,對于室內溫度要求比較高,而上班族,尤其是上班期間,室內其實是基本無需供暖的。
供暖計量收費技術上并不復雜。荷蘭已全部采用計量收費模式。在我國,供暖計量收費剛剛起步,已有一些成熟經驗,但尚未形成主體規模與廣泛社會共識。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有關民生問題的考量。供暖是一種正常的消費型需求,與其他商業需求無本質區別。同時,對于低收入人群,供暖實施補貼更為容易到位,與住房這種固定資產相關,對低收入人群價格優惠,熱量不會被挪作他用。
目前,有關放開供暖價格的技術升級已在逐步落實和推廣之中,包括升級鍋爐、增加環保措施、關停小煤爐擴大集中供熱網絡等。這些對于供熱企業都是現實成本,尤其是褐煤(低質煤)的大量使用,必須通過升級鍋爐和增加環保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不然就是黑煙滾滾。
提高優質煤使用比例 治理小煤爐污染
本質上解決小煤爐的污染問題在于經濟發展,人口城市化進入集中供熱體系,增加電力供給能力,對非集中供暖區進一步進行煤熱改電熱。然而,這些措施周期很長,完成城市化和社會供電能力提升都需要幾十年時間。
目前能夠有效緩解小煤爐污染的手段,在于提高小煤爐的優質煤(包括潔凈煤等)使用比例。產生同樣熱量優質煤比褐煤污染物排放小很多。可以對小煤爐進行優質煤低價配給。由于差價原因,補貼的優質煤可能有被二次轉賣的情況。配給的一個可能方式是根據基本日用量來進行每日優質煤實名制定量低價配發。更為有效的推廣措施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江凌團隊、副研究員張兆軍和院士張東輝團隊,與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哲來團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志鋒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
近日,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凌研究員團隊、張兆軍副研究員和張東輝院士團隊,與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郭哲來研究員團隊、香港中文大學劉志鋒教授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與美國得州農工大學開展合作研究,揭示了區域霧霾形成的新機制。該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對我國及世界發展中國家合理制定減排措施以治理霧霾、改善空氣質量及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切實有......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今年春節比較特殊,車停駛了、工廠停產了,甚至連餐廳都不營業了,但京津冀等地依然出現了多次重度霧霾天氣。對此,有人把近期出現的霧霾主要成因指向了“白煙”,也就是火電廠濕法脫硫后排放的濕煙氣,進而希望能夠......
在黑色的夜幕中,一束激光如同一根閃亮的金針直插天空。“這就是我們的‘大氣探針’,可以實時監測從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圍內的霧霾分布并分析其成分。”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環境光學研究中心專家張天舒說......
霧霾從何而來,怎樣漂移、消散?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真正治霾。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探霾”激光雷達取得新進展,可消除傳統探測技術的“盲區”,更加精確、清晰地對從地面到500米高空的“近地霧霾......
近日,安光所大氣光學研究中心王珍珠副研究員等研發的霧霾天氣探測激光雷達新技術,有效用于近地面霧霾垂直分布探測中,相關研究結果以《側向散射激光雷達探測霧霾天氣氣溶膠新技術及其反演方法》為題發表在美國地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9年12月4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科學研究中心環境安全與健康分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霧霾健康效應與防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汞污染防治......
章炎麟課題組標題為‘ChemicalandopticalpropertiesofcarbonaceousaerosolsinNanjing,easternChina:regionallytrans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