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以微博、微信、論壇為傳播載體的謠言此起彼伏、屢禁不止,成為網絡空間主要的“噪音”之一。特別是和民生相關的食品藥品相關話題,更是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知微傳播分析平臺和中山大學對1000多條社交媒體的謠言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九成以上的謠言圍繞著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和健康養生。根據互聯網監測發現,80%的謠言持續了兩年以上,有的甚至從2007年就在網絡上傳播。盡管有大量相關的辟謠內容,但是謠言仍然廣為傳播。
食品藥品謠言不僅損害國家形象,擾亂生產發展,影響經濟秩序,而且還影響公眾身體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對食品藥品的謠言必須較真,要用科學和法律的武器讓食品和藥品的謠言無處遁形。
首先,政府部門要及時發布食品藥品相關信息。信息公開既維護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也是對違法者的極大震懾。食藥監總局對監管信息執行五公開,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不僅每周二要公布食品的抽檢信息,為了方便公眾的查詢,還專門設計了“食安查”的APP,同時也對老百姓關心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編制了系列宣傳片,通過總局的網站、微博、微信進行傳播。
其次,要科學準確報道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去年食藥監總局與人民大學、中國記協共同調查研究有關食品藥品安全相關報道,編制了《食藥安全新聞報道服務手冊》。目的就是要為記者、媒體新聞報道提供服務,希望媒體報道食品藥品安全新聞遵循以負責任的理性態度為統領、科學思維和通俗表達為“兩翼”、人文關懷和法律底線為基礎五項原則,同時針對調查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新聞報道需要注意的事項。《手冊》還匯編常用的一些術語以及近幾年出現的食品藥品謠言。我們覺得跟公眾互動傳播科學知識更有力度,科學知識的傳播也是遏制謠言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多方協作,加大辟謠力度。2015年網信辦、工信部和食藥監總局聯合新華網共同建立了中國食品藥品辟謠聯盟,一年當中粉碎了多起食品藥品謠言。《食品安全法》也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編制謠言的食品藥品信息,都要追究法律責任。下一步,我們還要和相關的部門、專家、媒體一起共同努力,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我們有一個健康的、科學的、清朗的食品藥品信息空間共同努力。
研招辟謠平臺(2022年第1期)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已平穩順利結束,后續閱卷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近日部分考生詢問網上有關“2022年研考調劑”的相關信息是否屬實。經有關招生單位逐一核實確......
1月13日召開的安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場新聞發布會上,湯陰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劉娜介紹,1月8日至9日,湯陰縣開始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截至1月12日,已開展了四輪全員核酸檢測,目前正在進......
今年入冬以來,西安各大醫院相繼接診多名出血熱患者,隨之,一則“吃草莓會導致出血熱”的謠言被頂上熱搜,導致山西草莓滯銷,草莓種植戶收入銳減,苦不堪言。出血熱全稱是腎綜合征出血熱,由一種名為“漢坦”的病毒......
MayoClinic消費者健康提示:揭露COVID-19謠言您可能聽說過聲稱可以預防、治療或治愈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食品、藥物或其他方法。雖然在疫情期間可能會禁不住使用某種可疑的產......
近期網絡流傳題為《石正麗凌晨發出警告:對疫情不必抱有太大樂觀,蚊蟲或成第三宿主》的不實信息,該謠言可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經查證,我所鄭重聲明如下:石正麗研究員從未發布過任何相關信息,石正麗本人及我所......
......
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辟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辟謠信息的傳播......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十分關心的話題,所謂關心則亂,有關食品的謠言似乎有著周期性的傳播規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絡和朋友圈中流傳開來,并得到大量轉發。為此,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對近期出現的食品謠言進行梳理辟謠。......
春節期間,親人好友相聚,飯局難免會多起來。大塊朵頤之時,人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腸胃健康,以致于出現腸胃不適。所以春節過后,養胃也就成了首要任務。網上流傳著各種養胃知識,但是如果你聽信了那些錯誤的方法,不......
EB流感10分鐘就能侵入人體,加拿大發現的15億光年外重復無線電波是外星人發來的,某研究院發明了治愈艾滋病毒的藥物……一月份,在大風降溫影響下,人們被凍得瑟瑟發抖。然而,謠言的熱度卻并沒有因天氣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