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環境保護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在發布會上表示,關于大氣污染的成因和來源解析,一直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近期組織了多個權威的專家團隊,對污染的成因,也是達成了一致的科學共識。污染成因這個事情,應該理性的、科學的從三個層面上來看這個問題。
趙英民指出,從宏觀層面上來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產業布局,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及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生活方式等等方面,使得目前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遠超過環境承載力。這是大氣環境質量仍然不盡如人意、重污染天氣頻發的根本原因。
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例,京津冀晉魯豫國土面積占到了全國7.2%,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全國30%左右,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左右。進入采暖期以后,城鄉居民的供暖,農村散煤燃燒取暖的排放,使得大氣污染物在已經超載的基礎上,還要再增加30%。同時冬季不利的氣象條件進一步加重了霧霾嚴重程度,受全球氣侯變化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靜穩、小風、高濕及逆溫天數明顯增加,去年入冬以來,我們正在經歷一個近20年來污染物擴散最為不利的氣象條件。剛才我講了,不利的氣象條件也導致二次轉化,生成更多PM2.5,加重了污染的程度。
治理大氣污染治本之策還是要調整偏重的產業結構和不合理的布局,逐步的改變能源結構,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推動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生活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大氣十條》提出的主要任務就是針對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倡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只有通過這些方面的改變,我們才能從治本的角度、從源頭上徹底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這個是從宏觀層面上講,導致大氣污染的原因。
趙英民強調,從中觀層面上看,每個城市由于它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還有發展的階段不同,所處的地形、地貌和大氣擴散條件也不同,所以在不同城市之間導致污染的成因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比如說機動車污染方面,北京市和上海市機動車相對占比較重,達到30%左右;石家莊機動車污染占比大概是15%左右。在燃煤污染方面,石家莊燃煤占到了28.5%,北京和上海分別占到了22.4%和13.5%。2014年以來,北京、天津等35個城市采用國際通用的受體模型、源清單、空氣質量模型等科學方式,開展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中科院、工程院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基本掌握了各個重點城市大氣污染來源和構成。當然,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推進,即便是已經搞清楚了來源的這些城市,仍然會發生變化,因為過去的污染源我們治理了,那么當地污染成因就會發生變化。因此源解析,即大氣污染成因的研究工作,是一個持續的工作。從中觀尺度講,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時期,它的污染成因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要不斷地開展源解析工作。
從重污染天氣過程來看呢,應該說每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對于同一個城市,由于氣象條件不同,污染物組成不同,重污染天氣的發展情況也會有不同。為了準確掌握重污染天氣的成因,環保部去年建成了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網,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5個超級站實現了聯網,傳輸通道重點城市每天進行手工采樣分析,建設了31個激光雷達站、9個單顆粒源解析站點,開展移動走航觀測,在保定、廊坊和北京還布設了大量的微型監測站點,可以實時辨析各地污染來源、跟蹤污染團走向。因此在中觀尺度上,特別在京津冀區域,污染團走向、成因也是比較清楚的。
趙英民進一步指出,在微觀層面上,大家知道大氣污染物在空氣中有十分復雜的化學反應,而且生成大量的二次顆粒。這其中的科學規律,人們在不斷認知當中,所以有些專家,就自己的研究領域和治理技術領域,對重污染天氣的成因提出見解,由于觀測的角度、研究重點不同,所以得出的結論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對于這些研究結論,環保部組織專家逐一進行研究,一些科學結論已經在工作中予以采納。
藍天保衛戰十年,大氣治理幾乎沒有放松的時候。2013年9月,以國務院名義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業界簡稱“大氣十條”)啟動,這是我國針對突出環境問題開展綜合治理的首個行動計劃。“大氣十條”明確......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董光輝團隊聯合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于云江團隊等,揭示了大氣污染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癥(ADHD)患病風險的粒徑效應,有望為大氣顆粒物控制管理政策和兒童健康政策的......
“與我們傳統的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VOCs治理有它的特點,當前的工作基礎依然薄弱,已經成為大氣環境治理領域最明顯的短板。”時任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在2022年11月提出如上觀......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12月26日,《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2年度報告發布會在線上召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大偉在會上發言致辭。張大偉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大氣污染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在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主樓里,懸掛著一幅特殊的日歷圖,日歷圖顯示著北京2013年以來每一天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情況。“顏色越深越紅,表明空氣質量越差;顏色越淺越綠,表明空氣質量越好。”黨的......
在健康管理中,個人雖然是第一責任人,但卻難以控制外部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是一類致癌物,數據顯示,每年因大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約有700萬,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數有400多萬。整體而言,空氣污染具......
財政部關于下達2022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第二批)的通知財資環〔2022〕58號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支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促進大氣質量改善,......
通俗地講,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譜信號進行有效放大,再通過我們開發的可靠算法進行計算,最終實現對大氣二氧化氮的精確探測。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調制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適用于長期穩定運行、免人工維護的二氧......
丘陵區稻田氨氣排放、近源沉降及大氣轉化示意圖。課題組供圖氨氣是大氣中含量最高的堿性氣體,主要來自于農田氮肥施用及畜禽糞便導致的氨揮發。氨氣與酸性氣體反應會形成大氣氣溶膠,因此它也是一種大氣污染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