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制備的大面積石墨烯薄膜在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有機太陽能電池等薄膜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而其潔凈、無損轉移是實現上述應用的關鍵。雖然目前發展了多種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為代表的高分子作為轉移介質的轉移方法,但高分子與石墨烯間的相互作用較強且不易在溶劑中溶解,導致轉移后的石墨烯表面有大量的高分子殘留和破損,不僅降低了石墨烯的光電性能,還極大地增加了石墨烯的表面粗糙度,如PMMA轉移后單層石墨烯的表面粗糙度可達數百納米。因而,以此作為透明電極制備的薄膜器件易發生短路、效率低,大面積器件的制備尤為困難。目前已報道的采用石墨烯作為透明電極的OLED器件的發光面積大多小于1平方厘米,而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活性面積則小于0.6平方厘米。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石墨烯研究組發展了一種以小分子松香作為轉移介質的轉移方法,實現了大面積石墨烯的潔凈、無損轉移。相比于傳統使用的PMMA等高分子轉移介質,小分子松香樹脂不僅易溶于多種有機溶劑,與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弱得多,而且可以形成足夠強度的薄膜以起到在轉移過程中支撐石墨烯的作用。研究發現,以松香轉移的石墨烯薄膜在表面粗糙度、結構完整性、光電性能及其均一性等方面均遠優于以PMMA轉移的樣品。單層石墨烯薄膜的最大表面粗糙度僅為15納米,透光性高達97.4%,在大面積范圍內其面電阻的變化小于1%。多次轉移后得到的5層石墨烯薄膜的導電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其最大表面粗糙度也僅為35納米。在此基礎上,他們與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馬東閣研究組的研究人員合作,以這種表面潔凈、結構完整、粗糙度極低的石墨烯作為透明電極,制備出發光均勻、面積達56平方厘米的4英寸石墨烯基柔性OLED原型器件,其亮度高達10,000 cd m-2,已達到照明和顯示的實用要求,并且數次彎折后性能不衰減。
上述結果為CVD方法制備的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潔凈無損轉移提供了一個通用策略,對促進其在大面積電子、光電等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該成果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大項目、創新群體以及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等的資助,于2月24日在《自然-通訊》上在線發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NCOMMS14560, 2017)。
毛細管電色譜(CEC)因兼具高效液相色譜(HPLC)的高選擇性和毛細管電泳(CE)的高分離效率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在毛細管電色譜中,選擇合適的固定相材料對獲得優異的分離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教授邵龍泉團隊結合團隊的前期研究,在石墨烯基材料介導免疫調控研究方面綜述了前人進展。近日,相關綜述文章在線發表于《納米技術》。文章指出,石墨烯基材料廣泛應用于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通過分離按特定順序堆疊的5層超薄石墨烯薄片,將石墨或鉛筆芯變成了“黃金材料”,通過調整所得材料,可使其表現出在天然石墨中從未見過的3種重要特性。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
石墨烯基材料(GBMs)廣泛應用于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是生物材料領域中的最具發展潛力的材料之一。 &nbs......
英國華威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科研人員揭示了石墨烯對質子的滲透比理論預期值高得多的原因。科研人員使用掃描電化學電池顯微鏡(SECCM)測量質子電流,將穿過石墨烯膜的質子電流的空間分布可視化。研究發現,質......
多孔或層狀電極材料具有豐富的納米限域環境,表現出高效的電荷儲存行為,被廣泛應用于電化學電容器。而這些限域環境中形成的雙電層(限域雙電層)結構與建立在平面電極上的經典雙電層之間存在差異,導致其儲能機理尚......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開發出一種基于尼龍織物和還原氧化石墨烯的“智能服裝”新材料。這種混合紡織品在洗滌過程中可保持其特性并具有導電性,這使得它可用于制造紡織品傳感器平臺。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美國化學會......
“室溫超導”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新一輪熱潮,而資本市場同樣對此有所反應。A股超導板塊本周連續大幅上漲。而美國股市中一家名為美國超導(AmericanSuperconductor,AMSC.US)的公司在......
7月下旬,第三屆中國(重慶)石墨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舉行,包括4名院士在內的來自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投資機構等的200余名代表,圍繞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最新成果和市場應用展開討論。中......
7月22日,第三屆中國(重慶)石墨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開幕,包括4名院士在內的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投資機構等200余名代表,將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圍繞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最新成果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