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3-14 17:20 原文鏈接: 藍天保衛戰決勝能源調結構用風電光電替代燃煤

       人類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從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再到栽培作物的土地,都是我們的生命之源。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與環境的關系卻陷入一種越來越緊張的尷尬境地。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發出了總動員令。從這一宣戰式的表述中,人們不難看出空氣質量形勢已經嚴峻到了何種程度,也感受到了政府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的堅定決心。

      如何打贏這一仗?僅靠決心和信心顯然不夠。在代表委員們看來,根本之策在于霧霾現象背后的能源結構調整,而市場化、法治化框架下的多元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必須降低煤炭消費量

      曾幾何時,華北地區最怕入冬。每當采暖季節來臨,霧霾如期而至,紅色警報不時拉響。

      “霧霾形成的原因很復雜。”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說,直觀的感覺是霧霾的形成和氣象有關系:空氣流動起來,天氣一定是好的。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努力研究霧霾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治理霧霾一般就兩句話,要“人努力,天幫忙”,“天不幫忙,人更要努力”。

      霾從哪里來?據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產業布局、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及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等,使得目前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遠超過環境承載力,是重污染天氣頻發的根本原因。

      “對于霧霾的形成原因,或許有不同觀點。但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無疑是其主因。”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要真正解決霧霾問題,根本途徑是改變當前我國的能源消費方式。

      “要從源頭治理霧霾,就必須降低煤炭的消費量。”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建議,把煤炭消費量降低的指標分解落實到每個用煤大戶,才能切實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也為清潔能源的發展騰出空間。

      數據顯示,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高達64%,遠高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雖然2013年以來,我國煤炭產量已連續三年下降,但是從煤炭消費量來看,我國仍處在高位。

      “能源稟賦決定了相當長時間內煤炭仍是我國的基礎能源。”李冬玉委員說,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做到少用煤、清潔用煤,減少生物質燃燒等。

      用風電光電替代燃煤

      加大對清潔能源的利用率,也是代表委員們的關注點。不少代表委員提出,用風電、光電替代燃煤供熱,是治理采暖季霧霾的有力抓手,也是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

      李冬玉在建議中說,在仍需使用煤炭的地方要提高精煤的使用率。應強制提高煤炭企業生產精煤的比重,對使用高灰分煤做出禁止性規定,要追究原煤供應及使用企業的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北省副主委楊玉成表示,冬季散燒煤取暖是導致大范圍重污染的重要來源,如何減少并逐漸停止散煤供熱,用足用好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供暖,應引起高度重視。

      “在我國北部、西部高寒地區,風電、光電資源十分豐富,也發展了大量的風電、光電產業,但由于電網配套建設滯后、上網價格較高等原因,大量清潔能源沒有得到充足利用,‘棄風’、‘棄光’現象普遍。”他說。

      楊玉成建議,應先從風電、光電資源豐富的地區做起,就地消納,就地以電取暖,減少遠距離傳輸。以縣為單位,先讓“棄風”、“棄光”的企業動起來,帶動“以電代煤”供熱穩步開展。其次,加快電網配套及輸電線路建設,提升電力消納能力,逐步實現中遠途以電供熱。

      “從產業總體看,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風能、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體系,設備制造、系統應用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具備了吹響能源革命號角的各種主要條件。”劉漢元委員指出,改變當前我國能源消費方式,應加快推動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

      他建議:從我國國情來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具備一定條件發展分布式和部分集中式光伏電站。遼闊的中西部地區,更可建設成為全球最具優勢的光伏發電地區,一方面,可向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源源不斷輸出清潔電力,支持東部經濟清潔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實現中西部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保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建議,對于清潔能源替代實施過程中一次性投入較大的問題,可采取政府推動與市場化相結合的方式,探索補貼型PPP模式和主要設備租賃模式等。

      民革中央則建議,優化京津冀地區能源供應結構,加快特高壓大容量輸電通道、天然氣供氣管道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區域內清潔能源的供應規模,優先支持風電、光電、地熱等清潔能源的開發、消納和輸出。

      法治化市場化手段并用

      除了管煤,治霾還有哪些解決之道?除了行政手段,市場機制如何發揮更大作用?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此提出包括劃定產業準入紅線、提高標準、加強環保稅等制度建設在內的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認為,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應加大排放權定額管理與交易等市場數量型工具的運用。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賈康提出:“從財稅角度來說,治理霧霾要引導所有市場主體,千方百計開發有利于節能降耗的工藝技術和產品,還要有資源稅、消費稅、環保稅等方面的制度建設。要調動市場主體內生的、從自己利益出發的節能降耗意愿。”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建議:“對那些環境自身凈化能力弱、積累性強的污染物的排放,應制定更嚴格的標準,限制其排放。”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民主黨天津市副主委侯欣一也提出類似建議。他說,應對霧霾尚不嚴重的地區,如新疆、西藏、海南等地,設置嚴格的產業準入門檻,以杜絕新污染源的進入。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項宗西則從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邁向工業化、產業化的角度,對治理霧霾提出了具體建議。他說,要將秸稈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模式作為重要方式,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向產品工業化、多元化、高值化方向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生態農業。

      項宗西還建議政府加大禁燒補貼等專項補貼力度,將農業廢棄物收儲、打捆、青貯等機械納入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范圍。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程的用水、用電、用氣等實行差別價格,特別是用電納入農用電范疇,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相關文章

    去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呈現“三個向好”

    生態環境部今天(17日)上午舉行例行發布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監測數據表明,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呈現“三個向好”的特點。“三個向好”首先是空氣質量穩中向好。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

    世界氣象組織:熱浪會致空氣質量更差危害人類健康

    世界氣象組織7日發布報告稱,預計本世紀熱浪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將增加,進而導致野火增多,可能會使空氣質量惡化,危害人類健康及生態系統。這是7月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馬里波薩縣拍攝的被燒毀車輛。新華社......

    生態環境部公布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你的城市排幾位?

    北京8月31日,中國生態環境部31日通報7月中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顯示,山西太原、陽泉、晉中入列全國空氣質量最差前三位。生態環境部通報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7月,168個重點城市中,海口、黃山、......

    2021年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87.5%

    北京8月30日,30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7.5%。......

    生態環境部發布8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2年8月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質......

    今年上半年中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22日通報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339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4.6%。當日通報全國重點城市排名顯示,1月至6......

    5月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5.2%

    中新網6月18日電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態環境部18日向媒體通報了2022年5月和1—5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5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5.2%,同比下降2.......

    2021年河北環境空氣質量實現顯著改善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稱,2021年,河北省及各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進入5.0以下階段,同時,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進入70%以上階段。由于產業結構偏重等原因,河北曾面......

    《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

    5月1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態環境狀況的向好趨勢。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地表水水質持......

    中國空氣質量連續7年顯著改善!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今天在“2021中國藍天觀察論壇”上發布了最新報告《大氣中國2021: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整體空氣質量實現7連升,“達標”成主旋律,在亞洲發展中國家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