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3-16 10:07 原文鏈接: 基因檢測商業化待考

       曾經高端大氣的基因檢測,如今隨著費用的降低逐步融入到大眾的生活。不論是孕產婦、新生兒、癌癥病人甚至每一個普通人,都或多或少會接觸到它。

      今年兩會也出現了多項與基因檢測相關的提案,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常委陸春云建議,加強基因檢測在腫瘤學上的應用,將靶向治療基因檢測納入腫瘤特效藥醫保支付范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賀林呼吁國家重視遺傳咨詢師職業發展,讓能讀懂“基因天書”的人更多、更快地涌現。

      據預測,未來全球將有約60%的人進行基因測序,測序數據井噴的時代即將到來。不過,在業界人士看來,基因檢測雖然前景廣闊,但商業化仍然待考。

      從科幻到人間

      基因測序可以預知未來的你是怎樣的,比如你是否會得老年癡呆?是否會長胖?到底能活多久?首度基因首席執行官唐元華甚至用“一種新形式的算命”來形容這個行業。

      3月9日在京召開的一場未來醫健領袖——基因測序主題沙龍上,來自科研界、企業界、投資界的人士,都對基因測序的市場潛力及商業化前景寄予厚望。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胡松年表示,基因測序整個過程中有兩大最關鍵的部分,一個是測序儀,一個是超級計算機。特別是隨著第二代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測序成本急劇下降,測序效率大幅提高。目前,第三代測序儀也已經登臺亮相,測序成本還將更低。

      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屹表示,測序成本的繼續下行以及不斷擴大的市場滲透率,促使醫療衛生領域蘊藏了超過600億元的市場。按10%為數據分析解讀費用,每年將有60億元市場份額。

      在趙屹看來,基因檢測將是比治療更大的藍海市場,未來,個人基因組測序以及癌癥基因檢測可以像今天的常規體檢一樣普及,按每年1億人進行檢測,分析解讀1000元/次來算,每年市場空間約1000億元。

      趙屹分析,目前,基因測序產業上游(測序儀生產商、測序試劑耗材生產公司、基因捕獲試劑生產公司)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中游(測序服務公司、生物信息公司、基因檢測公司、第三方臨檢所)則興起了大量的創新公司,市場最具潛力的主要集中在下游,即各大醫院、體檢機構及大眾消費領域。

      愛康國賓就已將基因檢測列入體檢項目之一,“基因檢測就是掌握內因,調控外因,主動管理健康的源泉與根基。”愛康國賓體檢投資副總經理李暉表示,基因檢測讓健康管理實現:先知、先見和先行,從內因的角度掌握疾病危險因素,確定遺傳缺陷與風險,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炸彈”。

      “基因檢測能夠檢測出遺傳的易感基因型,檢測準確率達到99%以上。”在李暉看來,基因檢測在未來健康產業占主導趨勢。

      從科學到商業化

      目前,基因檢測在美國應用的最為成熟。美國每年有400萬~500萬人次接受基因檢測;通過基因檢測加預防性手術,美國家族性結腸癌的發病率已經下降了90%左右,結腸癌癥治愈率達到70%。

      趙屹介紹,國內外基因檢測技術在臨床上已經應用于腫瘤靶向治療、藥物基因組、遺傳病診斷以及病因微生物診斷等研究上。

      例如,患肝內膽管癌的女性患者一般存活率很低,治療方案也比較有限,科學家通過基因測序發現BRAF基因突變,患者使用了達拉菲尼和曲美替尼這兩種專門針對BRAF基因突變的藥物后,腫瘤快速縮小同時伴隨著癥狀的持續改善。

      可以預見的是,揭示并理解“人體與疾病、疾病與藥物、藥物與機體代謝”之間的關系,實現個性化精準治療,基因測序將成為必要途徑。

      面對這樣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愛挑刺的資本方雖然將觸角伸向了這一領域,但仍相當謹慎。有著生物學博士背景的達晨創投投資副總裁林正偉就覺得,基因測序發展火熱,但仍意味著泡沫很大。

      林正偉表示,基因測序成本足夠低可以催生新的市場和商業模式,但在測序儀技術革新的同時,市場存量也非常大,這也意味著,中國已經購買的測序儀都變成折舊成本,這種現象值得反思。

      在監管機制上,國內政策出臺的也經常比較滯后。“滯后就會出現什么問題。經營行業用于臨床的產品沒有拿到證書就用了,政府一旦顛覆一下子就能把你弄死。”林正偉說。

      另外,弘暉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暉還曾對記者表示,“基因檢測項目僅有少數成熟領域達到真正商業化的階段,而這類項目在技術上同質化高、競爭激烈,目前融資規模和估值水平大大超過商業本質。”

      據他分析,美國基因檢測技術在很多新興領域臨床實踐還在驗證中。從臨床價值來看,除去遺傳病篩查和少數與靶向用藥等用藥指導的基因檢測,臨床干預手段與檢測結果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不過,資本仍然偏好基因檢測的醫療方向,在林正偉看來,遺傳病及癌癥的基因檢測就很靠譜。

    相關文章

    2400萬元精準診斷中心基因檢測及延伸服務項目公開招標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精準診斷中心基因檢測及延伸服務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北京泛華國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長沙市芙蓉區晚報大道267號晚報大廈19樓1901室)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6月28日......

    全國肺炎支原體核酸及其耐藥基因檢測室間質量評價預研活動開始報名

    關于開展全國肺炎支原體核酸及其耐藥基因檢測室間質量評價預研活動的報名通知各有關單位實驗室:肺炎支原體是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之一,以冬季兒童和老年人發病為主。去年冬季,全國爆發了大規模人群的肺炎支......

    醫藥狂掀漲停!細胞免疫治療基因檢測等概念走高

    大家好!來一起關注上午的市場行情及最新資訊~5月8日,A股市場小幅低開后震蕩下行,截至上午10時56分,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跌幅有所擴大。行業板塊上,上午醫藥、農業、銀行等板塊表現居前,煤炭股盤中走高;......

    “交叉”實驗室:基因測序技術有了更多可能

    探尋成功的路上,更迭自己已有認知和判斷是常有的事。失敗是鮮活珍貴的積淀,總有一天,這些積淀會澆灌出鮮艷的花。②做好表面修飾的基因測序芯片。③潘誠達在生化實驗室中準備測驗試劑。均本報記者邢千里攝坐落于環......

    東亞人易感長新冠!全球首個全基因組測序找到易感基因

    導語:新冠感染后果,因人而異,與易感基因密不可分。目前,已知長新冠與200多種癥狀有關,包括嚴重疲勞、肺功能障礙、神經疼痛以及注意力和記憶力困難。但是,導致長新冠發展的生物學機制仍不清楚。近日,科學家......

    農業部征集核酸快檢產品!要求田間地頭能做基因檢測

    2月9日,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發布關于征集農業轉基因核酸快速檢測產品的通知,通知要求,征集的核酸快檢設備滿足可在田間完成全流程DNA提取、核酸擴增和檢測工作,包括試劑、裝置及設備等。此外,還要求產品......

    國家發改委:加快疫苗研發生產,提高傳染病應對能力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10日消息,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助力疾病早期預防,加快疫苗研發生產技術迭代升級,開發多聯多價疫苗,發展新型基因工......

    年度盤點|2022年IVD10大發展方向

    01mNGS市場宏基因檢測市場已經有30多個玩家了,整體來講市場還屬于快速發展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宏基因檢測的臨床價值得到進一步的認可;雖然在技術上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宏基因的出現無疑是為......

    BTE第6屆廣州國際生物技術大會暨展覽會圓滿落幕!

    2021年9月12日,由中國蛋白藥物質量聯盟、廣東省生物產業協會、廣州醫藥行業協會、廣州市儀器行業協會、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和振威國際會展集團主辦第6屆廣州國際生物技術大會暨展覽會(BTE2021)圓滿......

    石磊:恒溫微流控基因檢測技術在動物源性檢測中的應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9月22-23日,“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簡稱CFAS2020)”在江蘇南京召開。大會第二日圍繞農獸藥殘留檢測、快速檢測、重金屬及元素檢測等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