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回顧,GSP和GMP認證費自4月1日起全部取消,藥明康德已正式啟動A股IPO流程,默克/輝瑞PD-L1抗體獲FDA批準,FDA批準十年來首個帕金森病新藥,GEN網站公布2017年最具吸引力的生物制藥公司收購標的TOP10,Nature驚人發現肺的新功能——造血,利用智能手機就能檢測精子質量……更多資訊,請跟隨小編一起回顧吧。
產業動態
國內資訊
GSP、GMP認證費4月1日起將全部取消
3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官網發布了《關于清理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將商標注冊收費標準降低50%。根據通知,GSP和GMP認證費自4月1日起全部取消!
藥明康德正式啟動A股IPO
3月23日晚間,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上市輔導公告:擬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并上市,現正接受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輔導。
總局發布公告,停止進口“泛福舒”
3月20日,總局發布公告,停止進口“泛福舒”。據了解,這個產自瑞士OM Pharma SA的產品,通用名為:細菌溶解物膠囊。用于免疫治療;可預防呼吸道的反復感染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可作為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療的合并用藥。
國際資訊
首個治療罕見皮膚癌藥物!默克/輝瑞PD-L1抗體獲FDA批準
3月24日,美國FDA宣布,加速批準由德國默克公司與輝瑞共同研發的PD-L1抗體Bavencio(Avelumab)上市,用于治療罹患轉移性默克爾細胞癌(metastatic Merkel cell carcinoma,MCC)的成人與12歲以上兒童,包括那些先前未經化療治療的患者。
重磅!美國FDA今日批準十年來首個帕金森病新藥
3月22日,中樞神經疾病治療領域傳來重磅喜訊。美國FDA宣布,由Newron Pharmaceuticals研發的帕金森病新藥Xadago(safinamide)獲批上市,作為levodopa/carbidopa治療外的附加療法。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美國在十多年來首個獲批用于治療帕金森病的新化學實體(New Chemical Entity)。
GSK新計劃:對生物銀行的50萬志愿者樣本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GlaxoSmithKline(GSK)和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啟動一項新的研究計劃。該計劃旨在與英國生物銀行合作,并對生物銀行的50萬志愿者樣本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Regeneron和GSK承諾在今年年底之前先完成5萬例樣本測序工作,余下樣本將分3-5年內完成。
全球首例!由機器人主刀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順利完成
近日,伯爾尼大學的研發一款機器人,在它的輔助下,醫生順利完成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這次手術不同于以往的達芬奇那樣的手術機器人:由醫生操作手術臂進行手術,這款機器人是由醫生監督,機器人“主刀”的手術。
2017年最具吸引力的生物制藥公司收購標的TOP10
據德勤統計,2016年全球生物科技公司的并購規模為910億美元,相比2015年的1180億美元下降23%。行業網站GEN近日給出了2017年最有吸引力的10個生物制藥公司收購標的,包括Biogen、BioMarin、百時美施貴寶、Exelixis、Genfit、Incyte、JUNO Therapeutics、The Medicines Company、Neurocrine Biosciences、Tesaro。
研究前沿
國內資訊
伊成器、湯富酬合作發布小鼠早期胚胎中5fC精細圖譜
3月23日,北京大學伊成器課題組和湯富酬課題組共同在Cell Stem Cell雜志上在線發表了最新成果,次在單細胞水平上繪制了哺乳動物早期胚胎和干細胞中單堿基分辨率下的5-醛基胞嘧啶分布圖譜,更深入的展示了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中DNA主動去甲基化的動態變化,為后續研究單細胞水平的表觀遺傳重編程過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南開大學團隊“老藥再開發”研獲外傷納米新藥
近日,南開大學藥學院楊誠教授團隊通過對老藥“苯妥英鈉”進行再開發,獲得了一種兼具廣譜抗菌特性、抑制“肉芽腫”及瘢痕形成的自組裝納米纖維――“苯妥英銀”。該外傷納米新藥在傷口愈合、糖尿病足、外科手術、戰傷處理等多領域具有良好應用前景。
浙江大學“青年千人”教授JEM發現對抗致死性癌癥的新途徑
浙江大學醫學院腫瘤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AKR1B1的代謝酶能驅動侵襲性乳腺癌的病變,這表明目前已用于臨床治療糖尿病患者的AKR1B1抑制劑有可能給乳腺癌病人帶來希望。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浙江大學“青年千人計劃”董辰方教授,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吳學標。
中國學者首次建立老年艾滋病動物模型
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建立了老年AIDS動物模型,發現免疫衰老在老年艾滋病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這項研究顯示SIV感染老年中國恒河猴是研究老年AIDS發病機制的良好動物模型,老年艾滋病的治療手段應注重逆轉免疫衰老和控制異常的免疫反應。
廣州生物院在肺癌CAR-T細胞臨床前評估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李鵬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Immunology上發表題為PSCA and MUC1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s targets of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的研究成果,在體外肺癌細胞系以及肺癌病人來源的異種移植模型中,驗證了CAR-PSCA和CAR-MUC1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的有效性和特異性。
張生家魯白論文之爭再升級,直指學術真實性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魯白、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謝燦在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上發表一篇新論文。該論文直接指出之前張生家在《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的論文主要實驗結果有誤,光有MagR基因,不能實現磁遺傳學。
國際資訊
Nature驚人發現:改寫教科書!肺的新功能——造血
3月22日,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lung is a site of platelet biogenesis and a reservoir for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的新成果,首次揭示了肺的一項先前不為人知的功能——造血(blood production)。研究還發現,在小鼠模型中,肺部負責生產超過一半的血小板。
Science子刊:無需去醫院!利用智能手機就能檢測精子質量
近日,布萊根婦女醫院(BWH)和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開始開發了一種家庭診斷測試,使用基于智能手機的設備就能夠檢測精液質量。該團隊的新研究表明,這種簡單的精液分析儀可以根據精子濃度和運動標準識別異常精液樣本,精確度高達98%。這一研究于3月22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重磅:華人科學家在外泌體液體活檢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普渡大學陶緯國(W. Andy Tao)教授團隊在癌癥的液體活檢領域做出了突破性貢獻,他們通過分析血液中囊泡內的磷酸化蛋白,實現了檢測癌癥的目的,相關結果發表在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來自寶島臺灣的I-Hsuan Chen。
Nature:人類生命中的第一個突變
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人類生命中最早的突變,分析這些成體細胞基因組,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和揭示胚胎的發育過程。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2日的Nature雜志上。
新型組合癌癥免疫療法
全球頂級癌癥診療機構——MD 安德森腫瘤中心前院長Ronald DePinho教授研究組發現一種能有效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組合癌癥免疫療法,同時研究也闡明了新的癌癥治療途徑。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Cell里程碑!新分子逆轉“衰老”,未發現任何明顯副作用
抗衰老研究一直是一個熱門領域。科學家們試圖通過各種方式找到“青春之泉”。近日,發表在 Cell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再次獲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來自荷蘭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了一種分子能夠選擇性地破壞衰老細胞,逆轉衰老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用該分子處理小鼠超過10個月的時間,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副作用。
帕金森病是一種腦部疾病,它會逐漸導致行動困難、震顫,最終癡呆。在其長達數年的病程中,早期診斷往往非常困難。近日,一項使用嚙齒動物和帕金森病患者組織的研究表明,血液樣本中發現的DNA損傷為早期診斷該疾病......
通過研究開發帕金森病的PET分子影像學標志物,不僅為帕金森病早期診斷提供了客觀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也為研發相關治療藥物找到了可靠的評估指標。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研團隊關于這......
《自然-醫學》6月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運動追蹤設備采集的數據或能作為預測帕金森病未來發展的早期指標。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數據或能實現相對低成本且無創的大規模人群篩查,但仍需開展進一步研究。帕金森......
目前,帕金森病(PD)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典型的運動障礙癥狀,但這些癥狀往往出現在疾病中后期,對于存在早期非特異性癥狀,如睡眠障礙或嗅覺喪失的人群,通常很難得到診斷,這也使得早期PD的誤診率非常高。能......
日前世界帕金森病日“抗帕不怕一森守護”科普宣教活動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這次活動是帕友們線下的久別重逢,現場通過科普講座、暖心互動、健康咨詢等環節,建立起醫患之間的溝通橋梁,幫助患者科學認知,積極干預,......
記者2月15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神經內科、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醫院)教授唐北沙科研團隊于2月10日在《npj-帕金森病》(npjParkinson'sDisease)上......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健康人士和帕金森病患者脊髓液中一組蛋白質的形狀不同,這些蛋白質有望用作檢測帕金森病的新型生物標記物。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雜志。許多人類......
7月23日,瑞金醫院帕金森病一站式專病中心2.0暨HEIMDALL人工智能評估技術在上海正式發布。據悉,為更好地服務帕金森病患者,2020年4月11日,全國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中心在上海瑞金醫院啟動。......
英國科學家對約2.1萬英國人開展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只喝一小杯葡萄酒都有可能導致患上老年癡呆癥或帕金森病。這項迄今規模最大的研究表明,飲酒會抑制一種控制人體對礦物質吸收的激素,從而加劇認知衰退。相......
中新網上海6月15日電(記者鄭瑩瑩)帕金森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也給社會造成沉重負擔。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陳躍軍研究組15日在TheJournalofClinicalInve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