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全面啟動,中央環保督察已覆蓋23省份,階段性的督察成果也于近日公布。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5月11日公布,正在7省市進行第三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的7個督察組已完成第一階段省級層面督察任務,正式進入下沉督察階段。7省市邊督邊改,已問責1278人。
至此,此次中央環保督察已歷時一年多,范圍廣、時間長、力度大,被稱為我國環保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回顧過往,中央環保督察揪出的問題扎實,問責嚴厲,對地方政企產生了極大震懾作用。針對近日此役“再出發”,《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發現,基層干群在期待環保督察力度不減的同時,也期待督察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深化,相關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
環保督察成利刃
5月11日,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公布,正在7省市進行第三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的7個督察組已完成第一階段省級層面督察任務,正式進入下沉督察階段。7省市邊督邊改,已問責1278人。據悉,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4月24日至4月28日陸續對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實施督察進駐。至此,中央環保督察已覆蓋23省份。
截至5月9日,7個督察組共收到群眾舉報14479件,其中,天津1431件,山西1236件,遼寧2537件,安徽1587件,福建2847件,湖南3037件,貴州1804件。經梳理合并重復舉報,督察組累計向被督察地區交辦轉辦9194件。
截至目前為止,這場被稱為我國環保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已經持續一年多。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督察工作將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形式,對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級黨委、政府部門。同時,方案首次提出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這意味著地方黨委將與政府一道接受監督,督察結果將作為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
2015年底,中央環保督察在河北拉開試點帷幕——中央環保督察組與26名省部級領導干部及12名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個別談話,對省委、省政府18個有關部門進行走訪問詢。督察組不僅受理群眾來電來信舉報、進行督辦和抽查,還在石家莊、保定、邯鄲、邢臺和唐山等地開展下沉督察。2016年11月底至12月底,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北京、上海、重慶、湖北、廣東、甘肅、陜西等7省市。
一些河流水庫水質惡化明顯,部分區域環境質量急劇惡化,環保壓力傳導層層衰減,監督檢查流于形式……4個月后,督察結果橫空而出:“河北省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仍有較大差距”、“省委原主要領導對環境保護工作不是真重視,沒有真抓”等等,這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河北省反饋督察意見時提到的部分問題。
不僅是河北,中央環保督察所到之處,都容不得一點“藏污納垢”。廣西因職能部門怠于履責、弄虛作假被挖出了真相,中石油寧夏石化公司非法傾倒石膏、偷排污水等無視環保、違規違建的情況也被迅速徹查。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覆蓋了16個省(區、市),受理群眾舉報3.3萬余件,立案處罰8500余件、罰款4.4億多元,立案偵查800余件、拘留720人,約談6307人,問責6454人。
河北省滄州市環保局副局長龐勝軍表示,中央環保督察像一把利刃,力度很大、揭出了很多尖銳問題,確實讓人警醒,很多企業都有了壓力和危機,對基層環保工作來說,是一次全面梳理本職工作、查漏補缺的有利契機,期待新一輪環保督察力度不改。
環保工作不再是“夾生飯”
隨著吊車轟隆聲響,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宏業公司一座小燃煤鍋爐被拆除,清河縣的燃煤鍋爐“清零行動”正式啟動。記者近日采訪時了解到,截至4月底,該縣220臺燃煤小鍋爐拆除清零,100多家“散亂污”企業停產整頓,從源頭上減少了污染排放。
河北省沙河市環境保護局局長杜金海認為,環保工作過去在不少地方都是“夾生飯”,中央環保督察由于層級高、實行黨政同責,更重視督察結果的處理和追究人員的問責,讓各級政府思想認識層層傳導,撬動現行環境保護諸多僵局的杠桿,這才有了清河縣這樣的自查自治行動。
包括河北省在內,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的各個省份均在著力解決中央環保督察中發現的各項問題。據了解,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組移交的問題線索,河北省專門成立了調查問責工作領導小組、對487名責任人嚴肅問責。其中,涉及科級及以下干部431人、企業主要負責人7人、企業其他管理人員12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94人、誡勉談話117人、免職或調離10人,移送司法機關5人。
不僅如此,為強化生態環保責任落實,廣東等省份還分批對省內部分地市開展省級層面的環保督察,推進環保責任、各項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現在縣委書記直接盯環保已成為基層環保工作常態,不過從督察過程來看,一些問題確實是以往不受重視、被忽視的,需要進一步重視和解決。”杜金海說,目前環保督察工作已經基本實現常態化,各級政府和地方企業理念上有了大幅度轉變,而要讓問題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實整改,壓力傳導還需要延續。
基層盼督察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
進入5月,各地大氣污染狀況有所好轉,此前一場“史上最大的督察”已經迅速出擊。針對“一些環境問題在不同地區反復出現,壓力傳導不到位、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長期存在”,今年4月初,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確定“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察。到5月7日,督察組共督察8447家企業(單位),發現5594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66.2%。
盡管河北已經過中央環保督察的“洗禮”,但在廊坊、石家莊等地的督察現場,一些企業面對環境應急響應,仍然頂風生產,并有偷排漏排現象發生。有環保專家表示,中央環保督察的重拳之后,各級政府監管和執法水平有所提升,但一些企業仍是“冥頑不靈”,不守法遵規,理念還轉變不過來。
多位受訪基層干部表示,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已經常態化,期待環保督察今后逐步走向制度化運作,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問題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實和整改,還更應總結經驗,把督察程序和規范等上升到法規的層面。此外,還應進一步強化環保體系建設,培育公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組織等參與環保的主動性,突出環保督察的獎懲機制的落實。
此外,他們期盼:一是在形式上,有更多部門參加督察組,國家層面上對口按職能督察下一級的履職盡責情況,這樣能讓環保督察更專業、效果更明顯;二是在內容上,要發現新問題,也要解決老問題,已發現的一些問題是長期以來積累的問題,應作為重點抓住不放,把短板補齊。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29日介紹,我國將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確定50個考核水體,分區分類開展水生態監測評價,2025年將開展第一次考核。在生態環境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劉友賓介紹,......
為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我國擬將8月15日確定為全國生態日。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26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
“與我們傳統的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VOCs治理有它的特點,當前的工作基礎依然薄弱,已經成為大氣環境治理領域最明顯的短板。”時任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在2022年11月提出如上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
記者7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獲悉,土耳其地震發生后,實驗室強震地質災害研究團隊利用前期已研發的地震誘發滑坡預測模型,對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
2022年,科技界發生了很多令人激動的故事:中外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造出迄今最冷物質、美國公布韋布空間望遠鏡宇宙圖像等。2023年,精彩仍將繼續!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
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56個項目獲2022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45項,科普......
9月28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公示了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項目,提名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為重點流域水生態安全評估與典型污染防治技術及應用,本項目屬于環境保護領域項目,解析了江西......
白鱘受到公眾廣泛關注,主要有兩次,都是在它被宣布滅絕的時候。第一次是在2020年1月,危起偉團隊在國際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發布論文,基于野外調查和白鱘誤捕記......
7月21日晚上,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這一中國的特有種和長江的旗艦物種,就這樣和我們無聲地說了再見。白鱘是長江里食物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