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治療要想達到最佳效果,必須將正確的藥物輸送到正確的腫瘤部位,并僅僅在局部產生殺傷力,而對人體產生最小的副作用。因此,如何將診斷與治療有效結合,是癌癥治療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納米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系列新興的納米診療技術平臺為癌癥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有鑒于此,陳小元和Jin Xie等人就納米診療技術在癌癥治療領域的應用進行了仔細的梳理和深入的討論。
圖1. 納米診療技術的發展歷史
傳統的納米診療試劑同時具有診斷和治療的功效,而新研發的一些單獨的納米診斷試劑和納米治療試劑也表現出特殊的納米診療效果。為了增強納米顆粒的藥物性,納米診療試劑往往會披上一層防垢的外衣,或者連接一些配體,用于主動標靶。
在納米診療試劑中,納米藥物往往具有成像功能。這些納米診療試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包裹放射性同位素的脂質體;
2)表面標記熒光基團的脂質體;
3)表面標記放射性同位素的共軛聚合物;
4)負載T1 MRI的聚合物膠束;
5)內部負載T1 MRI,表面標記放射性同位素的PLGA納米顆粒;
6)表面標記熒光基團的氧化鐵納米顆粒;
7)表面包裹廣聲或光熱材料的氧化鐵納米顆粒;
8)金納米棒
圖2. 用于癌癥診斷的新型納米診療試劑
隨著藥物靶向傳遞、藥物釋放、靶向成像、后處理,納米-生物相互作用、生物毒性等議題研究的不斷深入,納米診療技術在癌癥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部分納米診斷試劑已經實現了臨床轉化。
圖3. 納米診療技術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
圖4. 納米診療技術用于藥物釋放
另外,腫瘤的特性對不同尺寸納米顆粒在腫瘤細胞內的行為起到重要影響作用。血管的動態破裂、血流速度等等影響,都關系著納米顆粒和腫瘤細胞的相互作用,影響納米顆粒在腫瘤部位的富集、在血液中的循環、從體內排除析出等等一系列問題。
圖5. 腫瘤內部納米顆粒的命運
表1. 通過納米顆粒工程化和腫瘤微環境改造提高腫瘤細胞對納米顆粒的吞噬
納米技術治療癌癥,并非虛言,且已產生許多激動人心的成果,并幫助傳統的癌癥治療技術實現了一些突破性進展。雖然如此,納米診療技術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實現納米診療試劑的批量生產、如何進行長期的生物毒性評估與生命周期管理,都是納米診療技術全面進入臨床和實用,并實現個性化治療的關鍵。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消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發現他們能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得到越來越薄的石墨薄片。他們從高......
12月1日,《科學》雜志刊登了重慶大學科學家的重要成果: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黃曉旭及其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三維透射電鏡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對納米金屬塑性變形的研究,并發現納......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確定了CD95受體上一個可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表位。這種觸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會為改進癌癥治療打開大門。這一發現發表在近期《自然》雜志旗下的《細胞......
盡管免疫檢查點抑制(ICI,immunecheckpointinhibition)在治療癌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通常會對療法產生一定的耐受性,而且其潛在的機制并不清楚,MHC-1的......
液體活檢為目前腫瘤早篩和治療的關鍵技術,但傳統的液體活檢CTC(循環腫瘤細胞)技術捕獲效率低較低。為此,同濟大學醫學院陳炳地博士團隊歷時十余年,開發出基于糖代謝差異的全新靶點,設計仿生多功能納米探針,......
藥物納米技術是一種利用納米尺度(尺寸在1到100納米之間)的材料和技術來設計、制備和傳遞藥物的方法。納米技術在藥物研發和制造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增多,因為它可以顯著改善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
美國一家頂級癌癥治療和研究機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2日發布公告稱,該機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能殺死所有實體惡性腫瘤的靶向化療藥物。研究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細胞·化學生物學》期刊上,但有聲音......
紫杉醇類藥物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抗癌治療的藥物,其副作用主要有周圍神經病變等。了解紫杉醇類藥物的體內作用方式有助于設計更好的治療方案。荷蘭癌癥研究所研究團隊揭示紫杉醇類藥物在體內的抗腫瘤機制。該研究成果于......
在適應性輻射過程中,哺乳動物的壽命演化出較高的多樣性,包括從最長壽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壽命長達200余年的弓頭鯨。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動物類群如裸鼴鼠、弓頭鯨、大象和蝙蝠等,展現出長壽命、抗腫瘤的特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跨學科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溫生長工藝,可直接在硅芯片上有效且高效地“生長”二維(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材料層,以實現更密集的集成。這項技術可能會讓芯片密度更高、功能更強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