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與澳大利亞西奧大學、墨爾本大學以及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合作開展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項目“亞熱帶農業溫室氣體減排機制與關鍵技術研究”正式獲得科技部立項支持。
該合作項目針對亞熱帶區稻田的氣候和管理方式特征,在農業生態系統溫室氣體(包括CH4和N2O)監測技術系統、農業生態系統(稻田和集約養殖)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方面及其相關產品聯合開展研究,同時通過改進和完善農田水分和養分管理模型(WNMM),應用于農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排放模擬。
合作項目實施后,將揭示出亞熱帶農業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排放機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構建亞熱帶農業生態系統(稻田和集約養殖)溫室氣體減排技術體系,為我國亞熱帶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溫室氣體減排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潘應驥、芬蘭奧盧大學博士JorgeGarcía-Girón、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助理教授LarsL.Iversen合作,在TrendsinP......
1月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總第11期)》。中國氣象局科學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介紹,這是中國氣象局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決策服務產品,與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
萊茵溫室氣體審定核查機構認可申請公示。......
飼料“禁抗令”發布后,微生態制劑成為保障動物健康生產的一類重要飼料添加劑。目前,關于益生菌、合生元的研究多集中于母豬或仔豬飼糧的短期添加,其長期添加的效果尚不明確。巴馬香豬是國家級地方品種豬,也是寶貴......
12月26日,《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2年度報告發布會在線上召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大偉在會上發言致辭。張大偉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大氣污染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腹瀉俗稱“拉肚子”,嚴重的會導致脫水,出現電解質紊亂、心梗、腦梗、低鉀血癥等癥狀。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腹瀉的診治不再是難題。但對幼小的仔豬(又稱苗豬、豬崽等)而言,腹瀉可能是致命的。腹瀉是導致......
近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組織專家對中國工程院院士、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印遇龍團隊完成的“仔豬營養性腹瀉的分子機制與干預修復”項目進行驗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擔任專家組組長......
近日,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團隊完成的“仔豬營養性腹瀉機制解析與干預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科技成果進行評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德發......
12月2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四批)》的通知,包括農田系統溫室氣體減排關鍵技術、新型高效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技術、基于關鍵因子調控的退化濕地儲碳技術等在內的6類共3......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員和張偉研究員團隊在喀斯特植被恢復背景下土壤有機質積累的微生物調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于12月23日發表在Soil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