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6-14 17:11 原文鏈接: Praluent或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

      日前,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公司與賽諾菲(Sanofi)聯合宣布,Praluent(alirocumab)在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臨床3b/4試驗中獲得積極結果。Praluent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方面均達到了試驗的主要終點。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膽固醇異常,導致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增加。盡管接受現在的標準治療方法,6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仍然有70%會因為心臟病而去世,16%會因為中風而去世。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由肝臟調節:肝臟上的某些受體能夠結合膽固醇并使其分解;PCSK9是已知可降低這些受體活性的蛋白質。

      Praluent是一種已經獲得FDA批準的人源化的PCSK9單克隆抗體,可有效阻止PCSK9蛋白損害這類肝臟受體降解膽固醇的功能,于是允許更多的膽固醇被肝臟分解,降低膽固醇水平。

      在名為ODYSSEY-DM INSULIN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中,517名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胰島素和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statin)的同時,接受Praluent或安慰劑的治療。這些患者都患有高膽固醇血癥 (hypercholesterolemia)并且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試驗結果表明,Praluent與他汀類藥物相結合,與安慰劑相比能夠在治療開始后第24周將LDL-C水平降低49%,達到了試驗的主要終點。Praluent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的整體脂類指標。Praluent與胰島素同時使用并不會影響對血糖的控制。

      在另一項名為ODYSSEY-DM DYSLIPIDEMIA的隨機、開放標簽的平行臨床試驗中,研究將Praluent的療效與常規療法進行了比較。413名2型糖尿病兼混合型血脂異常患者隨機接受Praluent或者常規療法。他們都屬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脂單靠他汀類藥物不足以得到控制。試驗結果表明,Praluent在治療開始后第24周,與常規療法相比能夠將non-HDL-C水平降低32.5%,達到了試驗的主要終點。Non-HDL-C指數由總膽固醇減去高密度脂蛋白得出,它代表了可能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所有脂蛋白種類,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和脂蛋白(a)。

      “混合型血脂異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常見,這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目前已有的療法很難對它進行治療,”ODYSSEY-DM臨床試驗指導委員會成員Robert Henry博士說:“ODYSSEY-DM DYSLIPIDEMIA試驗結果表明,在真實世界情況下,將Praluent與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結合,能夠顯著降低non-HDL-C這類壞膽固醇。基于這些結果,Praluent可能成為那些患有ASCVD的糖尿病患者控制血脂的另一選擇。”

    相關文章

    糖尿病心肌損傷中代謝結構病理聯接機制獲揭示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蔡衛斌團隊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教授陳慧團隊合作,創新性提出“代謝-協調結構”是糖尿病心肌病的重要發病機制,糖尿病狀態下酰基輔酶A結合蛋白(ACBP)可作為同時改善......

    糖尿病人應關注蛋尿白,小“心”謹“腎”護健康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的持續增長,與糖尿病相關的慢性腎臟病(CKD)發病率逐年升高,約40%的2型糖尿病患者面臨發展為糖尿病腎病的風險。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成年CKD患者約8200萬......

    新研究促進糖尿病性傷口愈合

    糖尿病性傷口的病理微環境主要表現為增強的炎癥反應和持續的促炎巨噬細胞活性,顯著阻礙了傷口愈合過程。外源性電刺激(ES)通過調節傷口中的電場分布,在治療炎癥性傷口方面顯示出顯著潛力。然而,這種方法依賴于......

    首次發現腸道菌群毒力系統促進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尹凱教授團隊首次揭示了大腸桿菌Ⅲ型分泌系統(T3SS)在2型糖尿病(T2DM)相關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尖端科......

    瑞金醫院開創無創血糖檢測技術拉曼光譜重大突破

    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內分泌代謝病臨床研究中心王衛慶教授團隊與瑞金醫院醫學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觀科技的陳昌研究員團隊合作在《自然代謝》(NatureMetabolism)......

    臨床研究揭示達格列凈聯合生活方式干預可緩解糖尿病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教授李小英、李曉牧團隊聯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教授張惠杰團隊,開展了一項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發現達格列凈聯合生活方式干預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達......

    殼寡糖可緩解糖尿病患者胰島細胞移植后胰島炎癥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趙黎明團隊,在殼寡糖調控糖尿病人群胰島細胞移植后胰島炎癥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為胰島細胞移植患者術后管理和日常保健提供了新的干預策略。12月18日,相關研究發表于《腸道微生物》......

    幼兒期吃糖多的人更易得糖尿病高血壓

    隨著公眾對飲食健康的重視,“零糖”概念備受關注。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孕期及幼兒期減少糖分攝入可顯著降低成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該研究通過分析20世紀50年代人群的健康數據發......

    研究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8億

    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篇論文稱,2022年,全球罹患Ⅰ型或Ⅱ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總數已超8億,是1990年的4倍多。這項研究由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因素協作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開展,是首次在全球范圍內......

    幼年含糖飲食會導致今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風險

    根據一項對20世紀50年代英國糖配給的分析,兩歲前的含糖飲食與幾十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有關。相關論文10月31日發表于《科學》。兒童在6月齡后攝入的糖量可能對以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影響最大。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