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6-16 14:16 原文鏈接: Nature:炎癥和精神疾病之間存在驚人新聯系

      一般來說,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通常有一個范圍廣泛的神經精神癥狀,包括焦慮、抑郁、頭痛、癲癇發作、甚至精神病。但是他們的病因長期以來還不清楚,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這種疾病的癥狀。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這個謎團,并指出了一種潛在的新藥物,用于保護大腦免受狼瘡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精神效應。相關文章于6月14日在線發表在Nature上。

      慢性炎癥是如何影響大腦的?

      狼瘡會導致身體的白細胞釋放1型干擾素α,這種小的細胞因子作為全身性的警報,觸發一系列額外的免疫活性,因為它與不同組織中的受體結合。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些循環細胞因子并沒有被認為能夠穿過血腦屏障。

      但用狼瘡小鼠模型進行研究時,該研究小組發現,足夠多的干擾素確實能滲入血腦屏障,導致大腦的變化,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一旦越過屏障,它就啟動了小膠質細胞,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防御細胞攻擊腦神經突觸。這導致突觸消失在額葉皮層。

      阻斷炎癥對大腦的影響

      團隊決定使用藥物anti-IFNAR阻斷α-干擾素的受體減少突觸的損失。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發現anti-IFNAR似乎對狼瘡小鼠有神經保護作用,和沒有服用藥物的小鼠相比確實可以防止突觸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小鼠anti-IFNAR治療有減少如焦慮和認知缺陷的精神疾病行為標志。

      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α-干擾素到底是如何穿越血腦屏障的。該小組的研究結果對于將來探討anti-IFNAR藥物對狼瘡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臨床試驗是個基礎。比如一種anti-IFNAR——anifrolumab,目前正在進行治療紅斑狼瘡的3期臨床試驗。

      第一作者Allison R. Bialas 說:“我們已經在其它疾病如精神分裂癥中,見到小膠質細胞功能障礙,所以現在我們將狼瘡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聯系起來。中樞神經系統狼瘡不僅僅是一種不明確的神經精神癥狀,它是大腦的一種真正的疾病,它是我們可以治療的。”

      炎癥和精神疾病之間驚人的聯系

      該研究成果的影響超越了狼瘡,這是一種直接將炎癥與精神疾病聯系起來的機制。這一發現對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著巨大的影響。2016年起,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綜合癥和精神分裂癥均被證明與免疫系統相關。

      2016年3月31日,來自于波士頓兒童醫院的BethStevens團隊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不一樣的結論:Science推翻舊論:免疫細胞“蠶食”神經?阿爾茲海默癥的又一致病機制。

      而就像阿爾茲海默癥與免疫細胞相關,帕金森綜合癥也被證明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科學家們發現和帕金森綜合癥相關的兩個基因是免疫系統的關鍵調控因子。這為帕金森氏病可能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提供了直接的證據。相關研究2016年6月23日在線發表在Cell上。

      2016年1月27日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在線發表在Nature雜志的網站上,6萬遺傳樣本首次解釋精神分裂癥的生物學根源。研究結果是第一次,將這種毀滅性的精神疾病的起源和特定的基因變異與生物過程聯系在一起。免疫系統的蛋白質在大腦中起了一個以前沒有料到的作用。

    相關文章

    寧波大學科研團隊在炎癥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9月5日,寧波大學海洋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因子與風險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炯研究員團隊在《Cell》經典子刊《MolecularCell》發表題為“Consecutivepalmitoylation......

    寧波大學科研團隊在炎癥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9月5日,寧波大學海洋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因子與風險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炯研究員團隊在《Cell》經典子刊《MolecularCell》發表題為“Consecutivepalmitoylation......

    神經疾病與精神疾病,一樣嗎?有關系嗎?

    從2014年翻譯知名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生、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自傳開始,到《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這本書擺在讀者面前,整整10年過去了。我業已翻譯了3本與坎德爾有關的書,它們映照著坎德爾的......

    神經疾病與精神疾病,一樣嗎?有關系嗎?

    從2014年翻譯知名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生、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自傳開始,到《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這本書擺在讀者面前,整整10年過去了。我業已翻譯了3本與坎德爾有關的書,它們映照著坎德爾的......

    基于納米氣體藥物治療膿毒癥的新策略發布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系統損傷修復研究中心主任謝輝教授團隊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自組裝納米一氧化碳制劑(NanoCO),通過直接殺傷細菌、清除炎癥介質和激活細胞內自我保護系統來緩解膿毒癥的炎癥風暴。相關成果......

    32億美元!禮來收購Morphic,搶占炎癥性腸病市場

    近日,禮來(EliLilly)宣布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Morphic公司,以獲得一款處于2期臨床階段的炎癥性腸病(IBD)候選藥物,以搶占武田(Takeda)的暢銷藥Entyvio的市場。Entyv......

    神經與精神疾病單細胞水平研究結果重磅發布

    破譯自閉癥等神經發育疾病和雙相情感障礙等常見精神疾病的遺傳原因,一直是重大挑戰,這是因為人腦太過復雜。在《科學》《科學轉化醫學》和《科學進展》雜志上,來自PsychENCODE聯盟的科學家們發表了十幾......

    Nature:蟾蜍毒液或可治療抑郁、焦慮等精神疾病

    最近的一些臨床研究表明,麥角酰二乙胺(LSD)和裸蓋菇素(psilocybin)等致幻劑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焦慮和抗抑郁作用,它們被認為是通過與血清素受體的相互作用發揮作用。大部分相關研究都聚焦于一個叫......

    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41種藥品采購成功

    近日,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在上海產生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有41種藥品采購成功,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8%,預計每年可節約藥費182億元。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醫藥企業積極參與本次集采,26......

    STTT:GPCR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近日,深圳大學吳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杜洋教授等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發表了題為:Gprotein-coupledreceptorsinneuro......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