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長的紅色天鵝絨繩索外,一群患者在焦慮地排隊等待,有幾個人眼光充滿厭惡地投向天鵝絨繩索內,里面有一名捂著嘴咳嗽的戴墨鏡的女士從一豪華轎車上下車,穿綠色衣服的醫護人員列隊接待。
《紐約時報》的這張插畫的含義很明顯的契合了文章的主旨,富人的「金錢醫療」。
「天鵝絨經濟」已經成為特權經濟的一個術語,它在美國隨處可見,在總量有限的公共秩序中也出現了它的身影,這種趨勢讓人不安。所以當「天鵝絨經濟」出現在醫療領域時,你可以理解插畫中排隊人的厭惡眼神。
看病可能要等近2個月
中國的公立醫院看起來是一個鬧市,滿眼都是人,神色匆匆的醫生護士,每個角落都彌漫著一股等待不知何時終止的焦慮。
而在美國,醫院安靜整潔,通過預約來看病的人們非常有序地坐在椅子上等待,醫生護士笑容滿面,溫和禮貌。若僅憑這點就覺得美國是民眾醫療的天堂,那你太天真。
在美國醫院巨大的安靜背后,是不可預知的等待,你無法確定你見醫生的時間,以及你無法選擇醫生。
根據達拉斯醫療咨詢公司梅里特·霍金斯(MerrittHawkins)3月發布的一項調查,新患者的預約時間平均需要等待24.1天,在全美15個大型城市的調查中,波士頓的等待時間最長,達到了52.4天——你要等近兩個月的時間才能看到病。
這種情況要是發生在中國,是難以想象的。
特約醫療:收入翻倍,患者量減半
但上述等待并不是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部分患者愿意出錢來避免這種情況,這就出現了「特約醫療」(Conciergemedicine)。
特約醫療(Conciergemedicine)或稱預付費醫療(retainermedicine),是指患者向全科醫生支付一定費用,便享受定制高級服務,包括更長的面診時間,就診0等待等。美國特約醫療的價格行情在800~5,000美元之間,價格不同服務內容也不同。
最近的紐約時報就這一潛力產業進行了詳盡報道。
John Battelle先生的十幾歲的兒子在郊區的足球比賽中腿部受傷,打電話給911,911將孩子帶到了當地一家醫院。但他們的特約醫生Jordan Shlain博士,直接告訴他們應該選更有經驗的骨科醫生。
僅僅幾分鐘內,救護車就將孩子送到舊金山頂級醫院,Shlain博士和他們在醫院匯合,安排了頂級骨科醫生給孩子進行治療。
Shlain博士的私人醫療集團從不宣傳,且每個家庭的年費是4萬~8萬美元,就這樣,還客戶源源不斷。
醫生來源也不愁,因為性價比高。據他介紹,紐約成功的內科醫生一年收入也不過大約20萬~30萬美元。在他這里,醫生的年收入可以達到50萬~70萬;而且一位普通的美國家庭醫生有2千到3千名患者,特約醫生的名單只有三分之一——400至1千名患者。
賺得多,患者少,自然是香餑餑,據2012年美國私立醫師學院報告顯示,美國有4400名特約醫生,比上年增長了30%。
可這么一本萬利的買賣也有苦惱的時候,特約醫療帶來的患者優越感在診療中常常出現。
一位曾在紐約市某頂級醫院工作醫生就指出:「這些患者和家屬,他們對治療方法會有質疑,也會因為治療手段和時間而與醫生進行爭辯。」
「特約醫療」在中國
有需求就有市場。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優質醫療資源稀缺,自由執業的環境尚在完善,「特約醫療」孕育而生,表現形式更加本土化。
就類似Shlain博士的高端醫療服務機構,更多是將中國的富人送到海外就醫。不可否認,在中國赴美醫療的人越來越多,梅奧診所的國際醫療主管說,中國是我們近年來業務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處于灰色地帶的醫療掮客,他們寄生在優質資源周圍,靠「捕食」高價求號源救命的患者為生。
然而,若說以上兩種是市場發展帶來的產物,那下面的更多帶有歷史色彩。
2005年,加州一位醫生給泰晤士報投稿,一天值班時她發現一名老人躺在一個猩紅色的毯子下面,而其他病人蓋的是白色亞麻織物。這里的紅毯是一類標志。只有一些CEO,名人和受托人的朋友才可以蓋這種紅毯。
這樣的「紅毯病人」在中國也存在,只是他們更多與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療養院這類字眼掛鉤,在這里,有最優質的醫療資源、有隨時待命的醫生、有跨越界限的藥品使用權;這是用金錢使鬼推磨的地帶。
在公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面對嗷嗷待哺的市場需求,怎樣的杠桿才是最符合市場規律,是金錢?還是其他?
從國家醫保局獲悉,國家醫保局高度關注“互聯網+”醫療服務創新發展。目前,全國各省份均已印發“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政策文件,各地開展的遠程會診、孕期診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
1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23版)》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23版)》。對于檢驗科有明確規定,如配備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患者安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為維護患者健康權益,保障患者安全,進一步提升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管理水平,按照《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2023-2......
今年,各級醫院加速建設DRG/DIP系統的熱潮尤為明顯。在另一側的二級市場中,DRG/DIP的改革熱潮,并未對醫療服務類公司造成想象中的沖擊或帶動。但超出預期的是,作為精細化管理工具的DRG/DIP,......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2019年以來,我委組織開展加速康復外科骨科試點取得積極成效。為進一步推進加速康復外科診療理念和診療模式在外科領域的應用,我委總結前期試點經驗和有關醫......
針對“將互聯網遠程會診遠程診斷費用納入醫保結算體系”的建議,國家醫保局近日答復,對于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與醫保支付范圍內的線下醫療服務內容相同,且執行相應公立醫療機構收費價格的,經......
近日,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百余位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委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會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壽作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工作報告。他......
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是重要的經濟和民生事項。國家醫保局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繼續穩妥有序做好現階段醫療服務價格工作,強化基本醫療服務公益屬性,促進醫療服務創新發展,保障......
近期,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起草的衛生行業標準《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開始對外公開征求意見。雖然該標準目前還屬于起草和征集意見階段,但筆者認為,對于國內的臨床質譜行業上下游......
我國屬于糖尿病大國,最新數據顯示,每10個人中至少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其中又有50%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注射。如何為近1億的糖尿病患者精確高效地調整胰島素用量一直以來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