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8-28 16:20 原文鏈接: 北大盧海龍團隊:走在可燃冰開發領域世界前列

      2017年5月18日,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采成功。可燃冰能量儲層密度高,熱值高,污染小,資源量豐富,分布廣泛,被認為是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對我國能源安全及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但是,可燃冰開發難度非常大,以至于日本、美國等國家多年來一直難以實現產業化。如今,在這個領域走在最前面的,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領導的科研隊伍。作為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工學院講席教授盧海龍和他的同事們勇于挑戰,攻克技術難關,運用“地層流體抽取試采法”等各種創新技術和方法,將蘊藏在海底的“冰塊”點燃成熊熊燃燒的火焰,奏響了“可燃冰時代”的“冰與火之歌”,再次展示了科研領域“后發先至”的中國速度。

      盧海龍1981年考上北京大學地質系,自此開始了他與地質學的不解之緣。1991年,盧海龍赴日留學,7年后,他拿到了日本第一個以可燃冰為研究課題的博士學位。此后,盧海龍先后在日本石油公團技術研究中心、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工作。2014年,盧海龍通過“千人計劃”受聘于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系。經過23年的東渡西進,50歲的盧海龍再次回到祖國,回到北大。

      “可燃冰雖然儲量大、分布廣,但其成藏機理和石油、天然氣差別很大,覆蓋它的海底地層普遍是松軟未固結的沉積物,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大量泥砂涌進管道,致使生產不能進行,造成開采失敗。”盧海龍說。

      而我國可燃冰試采面臨的困難還不止于此,“日本、美國、加拿大等試采的可燃冰均為砂質類型,其孔隙條件、水合物飽和度等條件均較好,便于開采。而我國已發現的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屬于泥質粉砂型儲層,砂細導致孔隙度低,滲透率差;同時我國的可燃冰水深大、儲層埋層淺,深水區淺部地層松軟極易垮塌,施工難度更大。”盧海龍說。

      北京大學遙感樓,緊鄰博雅塔和未名湖。這座綠植環繞,略顯滄桑的老樓,就是盧海龍和他的團隊做模擬實驗的地方。除了出海考察,盧海龍大部分時間是帶領團隊進行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在這里,他們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基礎物性和產能模擬研究,針對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儲層提出了新的開發技術,參與制定了試采新工藝,有效解決了儲層流體控制與可燃冰穩定持續分解等難題,完成了可燃冰全流程試采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

      “試采前壓力非常大,國家花那么多錢,萬一達不到預期效果,根本沒法向國家交代。”在這樣的壓力下,盧海龍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即便回家了也是想著實驗的事情,覺都睡不好。日復一日的努力也在神狐海域得到了檢驗,試驗結果讓盧海龍十分滿意。

      5月10日,神狐海域可燃冰試采點火成功。18日,連續產氣超過一周,平均日產超1.6萬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穩定,甲烷含量最高達99.5%,超額完成“日產萬方、持續一周”的預定目標。

      截至7月9日,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量超過30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000立方米以上,甲烷含量最高達99.5%。獲取科學試驗數據647萬組,為后續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翔實可靠的數據資料。

      “粉砂型儲層難開發,以前世界各國考慮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時都是優先將滲透率高、飽和度高的砂質儲層作為開發對象。但是粉砂質儲層占世界天然氣水合物量的大多數,所以我們的突破,對全世界而言更具有可參考和借鑒的價值。”盧海龍說。

      “試驗時長60天,是世界最長的,30多萬立方米的總產氣量也是最多的。”盧海龍介紹,60天的試驗時長為以后天然氣水合物的產業化開發積累了很多經驗。

      從2002年起,日本、加拿大、美國先后在加拿大馬利克和美國阿拉斯加用加熱法、降壓法和二氧化碳置換法進行過四次可燃冰試采,但效果不理想,最長的一次試驗時長僅6天;2013年,日本首次進行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但僅持續6天。“日本的幾次試驗都是因為出砂等技術問題而不能長期進行。天然氣水合物的產業化生產不可能產幾天停幾天,是要長期生產的。通過60天的長期試驗,我們看到了更多短期試驗觀察不到的現象和問題,對產業化開發更有意義。”

      “咱們國家是現在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一半以上的能源都從國外進口。如果天然氣水合物的產業化開發成為現實,對國家的能源安全就又多了一個保障。”談及以后的工作,盧海龍躊躇滿志,“正如黨中央、國務院賀電中說的那樣,‘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關鍵一步,后續任務依然艱巨繁重。’結合這次試開采的數據,我們下一步將著重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上下功夫。我們會繼續研發一些新的技術,改進工藝方法,開發一些專業設備,為天然氣水合物的產業化開發做準備。”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可燃冰及其衍生技術緩解全球變暖

    近日,《能源與環境科學》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與綜合利用研究室研究員李小森團隊撰寫的最新文章。該文章系統地闡述了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及其應用技術在全球......

    研究揭示可燃冰及其衍生技術緩解全球變暖

    近日,《能源與環境科學》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與綜合利用研究室研究員李小森團隊撰寫的最新文章。該文章系統地闡述了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及其應用技術在全球......

    大尺度全尺寸可燃冰三維綜合試驗開采系統面世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李小森團隊針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野外試采風險大、成本高等難點問題,基于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條件,歷時3年自主研制出國際首套有效體積2585升、最大模擬海深......

    開采可燃冰速率有望再提速

    日前,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采圓滿成功。經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和實驗,這次試采創新利用水平井鉆采技術,使用了多種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有效提高了產氣規模、開采效率。從探索性試采到試驗性試采,我國的可燃冰產業......

    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

    26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采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

    聚焦我國首次成功試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在哪個海域?

    5月18日,一則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標志著我國可燃冰開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

    寧波材料所在可燃冰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能源的短缺,開發清潔環保的新能源成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的迫切需要,而籠型水合物在新型清潔能源開發、能源儲存、溫室氣體捕獲和氣體分離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籠型水合物是在一定溫度......

    可燃冰產業化生產再進一步,可燃冰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

    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再次邁出關鍵一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中海油牽頭的天然氣水合物戰略研究啟動會近日在北京中國海油大廈舉行。以中海油作為依托單位申報的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獲得國家科技......

    可燃冰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產業化生產再進一步

     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再次邁出關鍵一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中海油牽頭的天然氣水合物戰略研究啟動會近日在北京中國海油大廈舉行。以中海油作為依托單位申報的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已......

    日本離“可燃冰”商業開發還有多遠?

    福島核事故后,日本面對能源自給率破安全警戒線,化石燃料占比過高,可再生能源難以基荷,核電無法重啟的難題,安倍政府不得不另尋出路,一手拿著可燃冰,一手握著氫能,試圖以這兩大“國產資源”為抓手,一舉甩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