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領銜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利用“以癌治癌”的理念,創建了“納米仿生氧載體”在突破化療耐藥難題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Cancer Cell Membrane-Biomimetic Oxygen Nanocarrier for Breaking Hypoxia-Induced Chemoresistance (《癌細胞膜功能化納米氧載體突破腫瘤缺氧誘導的化療耐藥》)在線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蔡林濤及其研究小組成員田浩、鄭明彬基于團隊前期工作基礎(ACS Nano, 2016, 10, 10049;ACS Nano, 2014, 8, 12310;ACS Nano, 2013, 7, 2056),采用聚合物包載化療藥物(阿霉素)和載氧蛋白質(血紅蛋白)為內核,表面包裹乳腺癌細胞膜的“馬甲”后,制備了具有同源癌細胞靶向和增氧功能的“納米仿生氧載體”(DHCNPs)。
“納米仿生氧載體”利用癌細胞外層的粘附分子靶向識別同源癌細胞腫瘤,與乳腺癌細胞相互結合與錨定,實現了同源腫瘤的定向給藥;同時將化療藥物和血紅蛋白負載的氧氣遞送到腫瘤內部。研究結果表明受益于靶向的氧補給,腫瘤缺氧微環境被改變;從而降低了缺氧誘導因子HIF-1α和P糖蛋白表達;泵出癌細胞外的阿霉素量減少,改善了化療耐藥,實現了安全高效的化療。采用“以癌治癌”策略有望在個體化化療與細胞治療方面獲得應用。
該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際合作、中科院儀器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廣東省納米醫藥重點實驗室基金等的支持。
同源靶向“納米仿生氧載體”突破化療耐藥,實現了安全高效的個體化化療
有望促進無耗散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和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研究人員生成了一種可在納米尺度上傳播的自旋波,并發現了一種調節和放大它們的新途徑。這一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雜志上,有望促......
細菌生物膜具有感染能力,幾乎可以侵襲人體任何器官,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尤其是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細菌生物膜引發的嚴重慢性和持續性感染可能導致致命后果。當前,治療生物膜感染常依賴于強化抗生素,但......
5月14日,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綠色氫電全國重點實驗室白博峰、孫成珍教授團隊,關于特征尺度在亞納米至30納米間的納米通道內水的毛細流動特性的研究,全面揭示了毛細流動的尺度依賴性,打破了通道越小......
砸核桃、敲釘子、用沙子磨、用汽車軋……近期,某款華為手機經歷極限測試后,屏幕仍完好無損的視頻,在網絡上火熱傳播。一塊薄薄的手機屏幕,為何如此堅勁?關鍵是其蓋板采用了國產納米微晶玻璃。納米微晶玻璃實現國......
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史志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MichaelUrbakh、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教授丁峰和武漢大學教授歐陽穩根合作,開發了一種生長石墨烯納米帶的全新方法,實現超高......
在日常生活中,納米/微塑料顆粒(NMPs)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NMPs似乎無處不在——水、土壤、空氣,甚至是人類心臟、胎盤中。它們不僅對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也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影......
南京郵電大學汪聯輝、高宇及晁潔共同通訊在NatureMaterials在線發表題為“AnintelligentDNAnanodeviceforprecisionthrombolysis”的研究論文,該......
近日消息,瑞士和法國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芯片上的納米“光鑷”,能以最小光功率捕獲、操縱和識別單個噬菌體,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基于噬菌體的療法,治療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感染。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瀟源課題組和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韓衛清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具有微通道傳質-納米催化反應協同增效的二維化片層式催化劑,并對其在高級氧化水處理過程中的構效關系與傳質-催化......
鈣鈦礦材料具有光電性能優異、制備成本低的優點。與目前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可以將色彩純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持續提升,但穩定性仍制約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