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9-14 14:56 原文鏈接: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內涵與外延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走過六十年,如今奔跑在天梯上,而深處卻是更多基礎和階梯的支撐,比如光網寬帶、移動寬帶、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及大數據等等。事實上,如果聯網通信、數據量爆發及計算能力的極大提升,人工智能技術也許還處于實驗室之中。

      科學技術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拓展史,就是人類勞動工具的發展史。人類走過了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已經進入到用“智能”作為當今社會時代印記的新階段——智能社會,已經進入到在動力工具基礎上發展智力工具的新階段。

      如果說,在農耕社會和工業社會,人類的生產工具主要是基于物質和能量的動力工具,得到了極大地發展;而今天勞動工具轉向了基于數據、信息、知識、價值和智能的智力工具,當人口紅利、勞動力紅利不那么靈了,智能的紅利也就來了。

      那么,人工智能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呢?我認為,人工智能的內涵包括腦認知基礎、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知識工程這四個方面。

      所謂的腦認知基礎,也就是闡明認知活動的腦機制,即人腦使用各層次構件,包括分子、細胞、神經回路、腦組織區實現記憶、計算、交互等認知活動,以及如何模擬這些認知活動。它包括認知心理學、神經生物學、不確定性認知、人工神經網絡、統計學習、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內容。

      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則是指研究腦的視知覺、以及如何利用機器完成圖形和圖像的信息處理和識別任務,如物體識別、生物識別、情境識別等。在物體的幾何識別、特征識別、語義識別中,在人的簽名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行為識別、情感識別中,目前都已經取得巨大成功。

      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則研究自然語言的語境、語用、語義和語構;大型詞庫、語料和文本的智能檢索,語音和文字的計算機輸入方法,詞法、句法、語義和篇章的分析,機器文本和語音的生成、合成和識別,各種語言之間的機器翻譯和同傳等。

      知識工程,則研究如何用機器代替人,實現知識的表示、獲取、推理、決策,包括機器定理證明、專家系統、機器博弈、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不確定性推理、領域知識庫;還有數字圖書館、維基百科、知識圖譜等大型知識工程。

      而人工智能的外延,則是機器人與智能系統——智能科學的應用技術 。這包括工業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各類機器人以及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等。

      總之,當前機器人和智能系統的普遍應用,正在大大的推進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國防和人民生活的迅猛發展。

    相關文章

    《自然》:人工智能助力天文學研究更快探測恒星合并

    人工智能(AI)技術在天文學領域應用效果如何?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北京時間3月6日凌晨在線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稱,一種新型機器學習方法或能讓天文學家更快確定雙中子星合并的位置。論文作者表示,這是通過......

    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觀察原子運動

    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開創性的人工智能驅動技術,它能揭示納米粒子的隱秘運動,而納米粒子在材料科學、制藥和電子學中至關重要。通過將人工智能與電子顯微鏡相結合,研究人員現在可以直觀地看到以前被噪聲掩蓋的原子......

    懷進鵬:穩妥扎實推進“雙一流”高校本科擴容

    今天(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接受記者采訪。懷進鵬表示,教育部今年將會推出國家戰略行動,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科技發展中更好地加快加強人才培養。一......

    湖北武漢發布人工智能新舉措單個項目最高資助2000萬元

    近日,湖北省武漢市發布《武漢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支持關鍵技術突破,組織實施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給予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資金支持。這是繼《武漢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聚焦創新與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5年全國兩會大幕開啟,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圍繞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舉措,尤其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的部署,備受矚目。一、新興產業培育與創新......

    2025全國兩會前瞻:科技賦能“十四五”收官,科學儀器與成果轉化成焦點

    2025年3月4日,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本次兩會不僅承擔著總結規劃成果的使命,更需為“十五五”謀篇布局。在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科學儀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轉......

    “人工智能”成兩會熱詞中國前沿領域受國際矚目

    “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科技創新領域已成為今年中國兩會的熱門話題,吸引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巴基斯坦《論壇快報》指出,中國對技術自主和創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人工智能(AI)有望成為兩會討論的焦點......

    徐揚生院士:人工智能的未來屬于年輕人

    “人工智能的未來屬于年輕人,而我們的責任是為他們鋪就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3月2日,正值高考百日沖刺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通過線上直播,與全國考......

    深圳:到2026年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達8000億元以上

    財聯社3月3日訊,《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印發。其中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終端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含深度”進一步提升,產業生態持續豐富,......

    AI技術在主動脈疾病診療中的應用與挑戰

    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ML)作為AI的關鍵,在處理大量數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因此在醫學診斷、疾病預測、圖像分析、健康管理、治療效果和預后預測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在醫學領域展現出了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