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研究團隊通過超新星觀測,分別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的現象。這帶來了對于宇宙的新認識,也帶給人們一個新的謎題:宇宙加速膨脹的動力來自哪里?
科學家猜測,暗能量是宇宙膨脹的幕后“推手”。但它到底什么樣?有什么性質?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描述的真空能嗎?為了解開這些難題,科學家前仆后繼。國家天文臺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認為,暗能量并不像愛因斯坦描述的那樣保持靜態,而是和宇宙中的星系、恒星類似,隨時間演化。
不可分割的時間和空間
談起牛頓,恐怕無人質疑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巨匠之一。如果當時已經設立菲爾茲獎和諾貝爾獎,僅憑借發明微積分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就能輕松拿下這兩項世界科學大獎。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研究太陽系內的行星運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它準確描述了行星運行規律,并成功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然而,萬有引力定律也是有局限性的。
在牛頓看來,時空與物質的運動規律之間是完全獨立的,即物質好比演員,而時空則為舞臺。實驗表明,基于這種絕對時空觀建立的萬有引力定律只適用于遠低于光速運行的物體,以及處于弱引力場中的系統。對于高速運行的物體,如宇宙飛行器,或強引力場系統,如黑洞附近,牛頓力學則不再適用。
1887年,兩位科學家邁爾克遜與莫雷合作,設計并完成了一個精妙的實驗。他們出乎意料地發現光速是不變的。這明顯與牛頓力學中的速度疊加原理相矛盾。
天才的愛因斯坦大膽提出,時間與空間不能割裂開來。物質的分布與運動會引起時空的彎曲,而時空彎曲的程度又會反過來影響物質的行為。正如所料,這些“高大上”的相對論思想在當時超越了許多科學家的理解能力,因而并不被主流科學界接受。
然而真理就是真理,隨著對水星進動的完美解釋等一項項有重大“顯示度”的工作面世,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正式取代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奠定了現代宇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后“推手”
當愛因斯坦寫下著名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天才的大腦馬上意識到,在他的理論中,宇宙的時空有兩種歸宿,其中一種是收縮、坍塌。愛因斯坦當然無法接受宇宙這種自我毀滅的命運,于是,他試圖修改他的方程,以使得宇宙時空保持靜態。為此,他在方程里加入了一項“宇宙學常數”。簡言之,宇宙學常數,即真空能,可以提供一種有效斥力,用于抵消引力作用,防止宇宙坍塌。
然而,命運與愛因斯坦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1929年,美國科學家哈勃通過觀測發現,宇宙并非靜止,而是在膨脹!這正是最初的廣義相對論方程描述的另一種宇宙歸宿。愛因斯坦當時郁悶的心情可以想象。他對于自己引入宇宙學常數這種畫蛇添足的行為萬分懊惱,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誤”。
令愛因斯坦更加沒有想到的是,宇宙不僅膨脹,而且是加速膨脹!1998年,世界上兩個超新星研究小組獨立發現了宇宙的加速膨脹現象,并因此分享了2011年的諾貝爾獎。而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常數可以提供等效斥力,剛好可以使得宇宙加速膨脹。這個發現足以讓愛因斯坦欣慰了,但這時已經距離這位偉人去世43年了!
宇宙加速膨脹背后的物理機制是當代科學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觀測研究發現,宇宙中的物質(包括暗物質和普通物質)大概只占宇宙總能量組成的三分之一,而另外三分之二完全未知,因此被稱為“暗能量”。作為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暗能量本質之謎至今尚未被揭開。
暗能量是靜態的嗎
暗能量的本質雖目前未知,但通過天文觀測,我們得知了暗能量一些奇特的性質。比如,暗能量具有壓強,并且是負壓強。這一點非常匪夷所思。普通流體的壓強都為正值。這意味著當流體被壓縮或拉伸時,壓強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力。而負壓流體在被拉伸時,壓強反而推動流體進一步被拉伸。
有趣的是,真空即具有負壓的性質。這是由于真空無法被稀釋,當其體積被拉伸時,真空內能反而增大,會繼續推動其體積被拉伸。因此,在宏觀上,真空能,即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常數,可以作為暗能量的候選者之一。
但在微觀上,真空能作為暗能量卻存在精細調節等一系列嚴重的理論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努力建立新的暗能量理論模型,并接受天文觀測的檢驗。
在觀測方面,科學家可以綜合使用多種手段探測暗能量,比如觀測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系在宇宙中分布的成團性等。破解暗能量的密碼在于觀測暗能量狀態方程w這個物理量,即暗能量壓強與其能量密度的比值。對于真空能來說,其w恒等于-1,而其他暗能量模型則預言w隨時間演化。
近期,筆者與20余位國際合作者一起,對大量星系利用類似“人口普查”的方法,測定了宇宙在不同時期的膨脹速率。進而結合其他類型的最新天文觀測數據,重建了暗能量狀態方程從大約100億光年前到目前的演化歷史。該研究發現,w并非常數,而是隨時間演化,并圍繞-1振蕩。這與我國科學家張新民團隊2004年提出的“精靈”暗能量模型的預言相一致。這個結果意味著暗能量的本質有可能不是真空能,而是具有動力學性質的某種未知的能量場。
未來5—10年內,國際大型星系巡天項目eBOSS、DESI等都將完成觀測。這些“超級天眼”將通過對2000萬顆以上星系進行觀測,并繪制宇宙的三維圖像。這些數據將幫助科學家準確測量宇宙時空的膨脹,以及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歷史,將在更高的精度驗證暗能量動力學性質,揭開暗能量本質的神秘面紗。
暗能量與暗物質被稱為“21世紀初物理學天空的兩朵烏云”,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高宇和暨南大學理工學院教授楊嶠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地指出,經過多年探索,物理學家開始意識到,被......
近日,一項發表于《天體物理雜志》的研究登上了熱門。該研究聲稱,正在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暗能量”可能來自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據《科學》報道,如果這是真的,意味著科學家把物理學中最令人費解的兩個概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90.shtm科技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的一項分析,對宇宙的組成和......
抗磁懸浮力學系統實驗系統 中國科大供圖在《科學》雜志發布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中,“宇宙由什么構成”排在第一個。宇宙學和天文學的一些觀測事實表明,宇宙正處于加速膨脹中,而暗能量被認為......
科技日報合肥8月25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南京大學黃璞教授、何建華副教授等組成的聯合研究組,利用抗磁懸浮力學系統在實驗室環境中對一種重要的暗能量理論——變色......
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
暗能量的身份,一直是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吸引科學家做了無數理論推測和研究。比如,科學家近日在《自然·天文》發表論文稱,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XMM-牛頓天文臺的數據進行的研究表明,暗能量很可能隨著......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公博團隊與國外相關研究團隊通過對最新天文觀測數據分析,發現了暗能量隨時間演化的證據。這表明,暗能量的本質有可能不是愛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學常數”。“這意味著暗能量......
29年前,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研究團隊通過超新星觀測,分別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的現象。這帶來了對于宇宙的新認識,也帶給人們一個新的謎題:宇宙加速膨脹的動力來自哪里?科學家猜測,暗能量是宇宙膨脹的幕后“推手”......
29年前,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研究團隊通過超新星觀測,分別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的現象。這帶來了對于宇宙的新認識,也帶給人們一個新的謎題:宇宙加速膨脹的動力來自哪里?科學家猜測,暗能量是宇宙膨脹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