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并轉化二氧化碳。不過,一項國際研究顯示,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植物的這種“吸碳”能力受到削弱,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應該考慮到這一因素。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之后,除了將部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化合物并釋放出氧氣,還有一部分二氧化碳會通過植物的“呼吸”再次排出到大氣中。
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和新西蘭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發現,植物釋放出的二氧化碳要比人們預計的多出30%,而且隨著全球變暖,植物的二氧化碳釋放量還會進一步增加。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負責這項研究的數據采集部分,100個采集點廣泛分布在全球各地:從澳大利亞的荒漠到北美、歐洲的落葉林,從北極苔原到南美熱帶雨林,他們共收集了約1000種植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數據。
參與研究的該校生物研究所教授歐文·阿特金說,目前使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約有25%被植物存儲和轉化,但植物的這一貢獻在未來可能要打折扣,因為氣候變暖使植物本身的二氧化碳排放有所增加。
19日6時許,隨著對講機傳來“啟動”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國海油恩平15-1平臺響起設備轟鳴聲,噴涂有藍色“中國海油”字體的馬達鉆具開始緩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臺正式開啟二氧化碳回注井鉆井......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8組)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南京大學鐘苗研究員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合金化策略增加電化學還原CO2反應中關鍵中間體的......
火災會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產生影響嗎?答案是:會。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勝研究團隊發現,全球火災碳排放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年平均影響可達2.4百萬分率(ppm......
二氧化碳高效生物轉化對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甘氨酸在食品、醫藥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目前大多通過化學法合成,生物法合成則需要以葡萄糖為底物。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合成燃料和化學品是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而烯烴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其中低碳烯烴(乙烯、丙烯和丁烯)是基本的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近日,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系統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包括北京雪迪龍、安徽皖儀等共十款國產儀器型號得到認證。詳細信息如下表:序號單位名稱儀器......
幾十年來,海平面上升一直是全球關注的問題,許多人呼吁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雖然有些人警告說,一個不歸路最終會到來,但一項新的研究聲稱,這個拯救地球的時間點可能已經過去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在這一點上可能是不......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杰團隊、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夏川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轉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工作......
近日,我所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8組)肖建平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團隊、電子科技大學夏川教授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轉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發出單原子合金催......
美國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來預測全球變暖的時間線,得出了悲觀的預測結果稱,即使采取嚴格的減排措施,可能也無法挽救在本世紀中葉全球升溫突破2攝氏度這個極限閾值。這項研究于1月30日發表在《美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