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像美國圖森市亞利桑那大學行星地質學家Alfred McEwen那樣對火星的峽谷和環形山進行過調查。McEwen是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上裝載的高分辨率照相機的首席研究員,該探測器于2006年進入火星軌道,揭示了小到一塊面包大小的火星表面特征。到目前為止,MRO已經完成了5.5萬次觀測,這架探測器也已經使這顆紅色星球約2%的面積暴露在照相機的監視之下。
McEwen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是在2011年,當時他在火星表面注意到一種反復出現的“季節性斜坡紋線”(RSL)——在陡峭的山坡上有幾千條這種臨時的條紋,大部分都位于火星赤道附近。并且隨著從春天向夏天的過渡,這些條紋逐漸生長并變暗,就像水的滲透一樣。水是生命之源,探索火星生命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尋找液態水。這些條紋很快被認為是今天的火星表面仍然存在液態水的最佳證據,同時也成為尋找微生物的最佳地點之一。
但現在,McEwen已經不再有被自己最初的發現所引發的興奮。在11月在線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他和同事分析了151條條紋,發現它們只發生在斜坡的角度超過27度的地方,當斜坡的角度減少時,它們總會消失。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解釋為RSL不是由水形成的——它會沿著較平緩的斜坡流動,是由沙子和塵土形成的干流,它們在尋求自然的靜止角。
美國宇航局(NASA)曾宣布發現火星上有流動液態水的“有力證據”:火星黑暗區域陡峭巖坡上的神秘條紋。這些狹窄的RSL在寒冷季節消失,溫暖季節重現。通過光譜數據分析,科學家推定這是鹽水流活動的結果。
然而,新研究認為,火星表面“大量液態水在流動”其實是個“烏龍”,流動的可能只是沙子。現在的火星表面非常干燥,生命難以存活。
研究人員對151處RSL進行分析,發現從紋線的長度和斜坡的斜率等因素考察,這種流動與沙丘的粒狀流動如出一轍。“聚沙成塔,聚水成河”,液態水和沙子的流動性差別很大。從這些斜坡的斜率來看,水流的長度應該比這些紋線更長,流向更低的位置。
一種假說認為,30億年前火星曾有大量的水,但后來火星逐漸變得寒冷干燥,水主要以冰的形式存在于地下。新研究支持這一假說,認為目前火星上存在的液體“少得可憐”,只有大氣和薄層水膜中存在溶解水分的痕跡。同時,RSL附近發現的水合物表明,少量水可能仍以某種特定形式參與化學反應。
對地球來說,火星既是“近鄰”又像“孿生兄弟”。人類盡管已發現越來越多的類地行星,但探測火星的熱情絲毫不減。科學家曾計劃在火星上就地取水以供載人登陸所需,但這項新發現告訴人們或許需要另辟蹊徑。
目前NASA于2001年發射的“奧德賽”和2005年發射的MRO依然在環繞火星運轉。此外,美國2003年發射的“機遇”號火星車和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火星車也在火星表面上工作。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相近,公轉一周則花兩倍時間。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火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于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上面覆蓋的干冰會隨季節變化而消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6月1日,全球質譜屆最重要的年會之一——2020美國質譜年會(ASMS2020)如期舉行。不同以往的是,因為疫情影響,本屆年會采用網絡會議形式舉行,會議為期兩周。今年大會的開......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日發布消息:新年鐘聲敲響,象限儀座流星雨作為開年演出如約而至,在夜幕中綻開“禮花”。在新年與除夕到來的一月,流星雨、火星合心宿二、金星合月將相繼為夜空添彩。總體來說,新年伊始,......
進軍火星2020年,人類就要進軍火星啦,包括三架著陸器在內的幾艘航天器即將駛向那顆紅色星球。美國宇航局將發射2020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將收集火星巖石樣本,以備在未來的任務中將其送回地球。此外,該探測......
火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孕育過生命的地外行星,這是人類不懈地探索火星的最主要的動力。現有的火星探測和火星隕石的研究表明,火星早期很可能存在海洋和大面積的水體,為生命演化提供了基本條件。大約30億年前,火星......
十年內,一個飛盤狀的小型太空囊將墜落在猶他州的沙漠里。在減震器重重保護下,裝載著0.5千克珍貴的火星巖石樣本并帶回地面。這個多年來都只是空想的火星樣本回收計劃(MSR),如今已是美國宇航局(NASA)......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稱,他們偶然在火星北極下方1.6公里深處發現了新水冰,這些層次分明的冰和沙的混合物或是消失已久的古代火星極地冰蓋的“遺骸”,該處可能是火星上最大的水庫之一。最新研究對在......
一項日前發表于《自然》的研究顯示,火星上的沙塵暴并不全是塵埃——它們也充滿了水。一顆環繞火星運行的衛星對這些罕見事件如何在較低海拔區域“捕獲”水,進行了迄今最詳細的測量。這可能有助于揭示曾經在火星上異......
嫦娥四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11日晚在南京表示,嫦娥五號預計于2019年底發射,實現采樣返回任務。月球后續任務正在研發過程中,將實現月球極區探測,為未來建立月球科研站進行前期技......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前不久,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爆紅”,再次激起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然而,面對深空探索,人類始終面臨一個重要難題——如何在浩瀚的太空中,為宇航員或太空旅客、移民者提......
美國航天局21日報告說,“洞察”號無人探測器的溫度測量裝置此前在火星測溫受阻,作業暫停近三周以來,任務團隊仍未查明下探測溫受阻的原因。本月底,可能進行新一輪下探測試,多方面查找故障原因。這部由德國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