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完美食品——母乳也有潛在風險。杭州有媽媽在網上叫賣新鮮母乳,聲稱“純正人奶”,健康營養。近日,在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在一次檢測中卻赫然發現:在20多份母乳樣本中,其中個別發現農藥殘留。
一起做檢測的博士也說感到很“吃驚”,更讓人感到驚異的是,該農藥成分是國內停用近30年的DDT(一種有機氯農藥)。
考慮到嬰兒健康,工作人員已建議這幾份樣本的主人——幾位母親最好停止母乳喂養寶寶,改用配方奶粉人工喂養。這幾份檢測樣本的主人,記者了解到,都來自浙江農村。
原想測母乳激素,卻查出了“農藥”
據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做母乳檢測,本來是想測正常母乳中的“激素”含量,為市場上的奶粉做一個參照的。檢測中工作人員順便做了農藥殘留試驗,沒想到真有母乳“中的”。
到底是什么情況?記者請教了省疾控中心理化所任一平教授。任一平教授從事食品藥品檢測工作30多年,尤其善長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是業內專家。任一平說,普通人體內有微量農藥,并不是什么新聞,只要不超量,對人的健康沒什么影響。在國際上,母乳中有極微量農藥的情況也不少見。
DDT難分解,可從食物鏈進入人體
記者了解到,我國早在1983年,就已經禁止DDT作為農藥在農作物中使用。為什么已經停用近30年的農藥,還會進入人體?任一平教授給記者上了一次科普課:DDT雖然已經在農業中停止使用,但由于這種物質的形態穩定,一般認為50年不會分解,所以依然存在于土壤、水體中。
任教授說,不光國內,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面臨DDT殘留問題。20年前,他曾經到德國交流學習,當時德國就有科學家發現了母乳中的DDT殘留。德國某些城市一度規定,第一口母乳先不喂養,讓產婦做一次母乳檢測,看是否有農藥DDT殘留。
母乳中檢出農藥,國內外早有報道
母乳不“安全”,還檢出了“農藥”,記者趕緊上網查詢,發現這一現象并不稀奇,早在20多年前,國內外文獻就有相關報道和研究,近幾年國內外媒體也有類似報道發現,母乳中檢出“化學成分”。
《科學時報》曾報道,研究人員在動物性食品和母乳中檢測出了“溴阻燃劑成分”,可能對肝細胞有毒性作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吳永寧課題組,測定了12個省份的1000多份母乳樣品,發現母乳樣品中“六溴環十二烷”的污染水平,與歐洲、美洲和亞洲其他國家相近;美國“加利福尼亞環境保護協會”2005年進行一項關于母乳污染的實驗,檢測太平洋西北部地區40名婦女母乳樣本,結果30%的婦女母乳中“多溴聯苯醚”含量偏高……
記者為此采訪了有關專家,他們表示:類似檢測只針對部分樣品,對大多數人來說,母乳依然是嬰兒最安全的食物,家長不必對此感到恐慌。
農藥是怎么? 進入人體的?
DDT又叫滴滴涕,中文名稱從英文縮寫DDT(音譯)而來,白色晶體,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劑,是有效的殺蟲劑。
20世紀上半葉,在防止農業病蟲害,減輕瘧疾傷寒等蚊蠅傳播的疾病危害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由于其對環境污染過于嚴重,在環境中穩定不易分解,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使用。
它是怎么進入人體的?
農藥進入人體,有一條這樣的食物鏈:存在于水體中的DDT可能濃度很低,但水體中的浮游生物、藻類會吃進DDT作為“營養”;隨后,魚類集中地吃掉藻類和浮游生物,農藥的含量就集中在魚體內。最后,人在食物鏈的終端,吃進了魚類之后,魚體內殘留的農藥就進入人體,沉積下來。土壤中的農藥,也可以通過相似的食物鏈,最后達到食物鏈終端的人體中。
DDT進入食物鏈,最終會在動物體內富集,不光人類,游隼、禿頭鷹和魚鷹這些鳥類中也有。
DDT能排出體外嗎?
記者了解到,DDT極易在人體和動物體的脂肪中蓄積,累積過程中,DDT在脂肪組織中的蓄積最初很大,以后逐漸有所減慢,一直達到一種穩定的濃度。由于DDT難以通過代謝排出體外,所以也就不難理解,母乳中為什么會出現DDT了。
據報道,科學家在墨爾本附近6條河流中的水生無脊椎動物和河岸上的昆蟲捕食者體內,檢測到了60多種藥用化合物。初步估計表明,位于食物鏈上游的動物——鴨嘴獸和褐鱒在理論上可能因為飲食而被暴露于某些藥物,其劑......
砷(As)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有毒類金屬元素,在美國有毒物質與疾病登記署發布的優先控制有害物質清單(2017)中位列第一。在水環境中,砷酸根陰離子一般會吸附或者附著于各種環境顆粒物上,而且這種復合......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科研團隊與中、美多家研究機構合作,對新材料石墨烯的潛在環境影響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自然界中的石墨烯能隨食物鏈傳遞,原本鮮有機會直接攝入石墨烯的高等生物,也可能間接“吃到”石墨烯,從而引......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沈建忠領銜的耐藥性研究團隊,2月6日在《自然-微生物學》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泛耐藥基因blaNDM和mcr-1在家禽產業鏈及家禽養殖環境中的傳播規律。該研究......
一項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的浣熊研究發現,對大型食肉動物的恐懼可以對其他獵物產生與被捕食者相同的效果,而且可能導致連鎖反應并傳遞到整個食物鏈,這表明頂級捕食者在生態系統內的影響力比以前認為的更為深遠......
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部門生態及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科研人員通過多年的監測分析發現,污染土壤中重金屬鉛和鎘可經過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類健康。廣東大寶山礦區新江鎮上壩村村民癌癥發病率高,癌癥......
據歐盟網站消息,2013年10月11日歐盟食品鏈及動物健康常設委員會(SCFCAH)發布了食物鏈毒理學安全會議議程。會議將于2013年10月21日舉行。會議將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描述(EC)No133......
總部位于羅馬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11日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有13億噸食物被浪費,這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嚴重危害了氣候、水、土壤等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糧農組織11日發布名為......
以往重金屬這個詞似乎很難和食物聯系在一起,但是隨著土地被污染,作物吸收重金屬,導致其進入食物鏈,重金屬就和食物有了聯系,其實不光是食物,生活中重金屬無處不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
食物鏈是重金屬進入動物及人體的重要途徑,重金屬在食物鏈中的遷移受到土壤重金屬濃度、動植物種類、營養級水平等多方面影響,如植物體中重金屬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解毒功能取決于重金屬化學形態的生物調控,而重金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