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2-07 14:42 原文鏈接: 微藻“吃”下電廠廢棄物產出上等生物油脂

      新知

      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吃的保健品就是電廠廢棄物生產的。

      這是記者采訪王強研究員時閃過的一個念頭。

      最近,一則“我國科學家發現小球藻‘吃’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小球藻是什么?它“吃”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又變成什么?11月27日,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采訪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強研究員。

      首次證明了“生物減排”可行性

      近年來大氣霧霾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健康與生活,氮氧化物是酸雨與霧霾的主要誘因。我國2016年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高達23兆噸,位居世界第一。

      消除氮氧化物的技術叫“脫硝”,由于氮氧化物能跟水反應生成硝酸根、亞硝酸根,正好是微藻可利用的氮營養,所以通過微藻培養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發展新型生物脫硝技術。由此獲得的微藻生物質副產品則可以作為蛋白、油料的來源,滿足水產飼料、生物能源等行業的原料需求。

      微藻生物量中碳和氮元素含量分別占50%和10%左右。微藻是地球上將二氧化碳與無機氮轉化為有機物效率最高的一種光合微生物,被譽為是由陽光驅動的高效“生物工廠”。

      可不可以將這座“生物工廠”裝進電廠,讓微藻“吃”下工業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實現碳減排并降低環境污染,同時又可以生產出生物能源的原料和高附加值產品,實現“一石雙鳥”?

      在國外從事了8年藻類生物學研究的王強,作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引進“百人計劃”研究員,2010年7月回國組建微藻研究團隊,開始投入這項研究。

      2014年,首篇論文率先發表在國際環境學領域頂級期刊《環境科技》上。此項研究被認為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微藻用于工業污染物減排的同時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可行性”。

      闖過一道道工業實驗難關

      7年時間,王強團隊把設想逐步變成了工業的可行性,這中間他們走過了艱難的歷程。

      首先是藻種問題。在繁多的藻類中,什么藻種“吃的多,又產的多”?

      小球藻是一種球形單細胞淡水藻類,直徑3—8微米,繁殖率超強。王強說:“小球藻最快2個小時可以繁殖一代,也就是說它的生物量兩個小時可以翻一翻,生長快工作效率自然也高。”

      經過不斷地篩選,最終獲得的小球藻比常規小球藻油脂和生物量生產率分別提高了39%和35%,脫硝率可達96%以上。

      針對氮氧化物不溶于水的問題,王強的團隊通過與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榮峻峰教授合作,創新性地建立了煙氣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資源化方案,提出了兩步法生物脫硝的理論,即通過氮氧化物吸收單元的吸收固定和微藻培養單元的生物轉化相結合,實現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資源化循環利用。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微藻生物脫硝路線圖1.0。

      進入中試階段遇到的新的難題是如何培養出與工業煙氣排放匹配的微藻。經過一步一步的工業化優化,最終選擇了發酵的方式,一套100噸級的發酵系統即可解決一個中小型排放企業的氮氧化物減排問題,占地僅200平方米。

      在此基礎上,團隊進一步對微藻生物脫硝、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與生物柴油制備的聯合生產工藝進行改進,提出了優化的生產工藝2.0版。與榮峻峰教授合作在中國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建立了國內首套煉油廠煙氣產油微藻生物減排示范裝置,形成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術儲備。

      利用微藻或可提取膳食補充劑

      通過系統研究,研究人員闡明了產油微藻用于工業煙氣減排的生物學基礎,證明了微藻在工業煙氣生物轉化領域的應用價值和可行性,完成了從藻種庫建設到規模養殖、高效低能耗采收以及藻油提取等全技術鏈的開發,成功制備了符合國家標準的微藻生物柴油,構建了微藻固碳、脫硝與生物質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和包括26項發明ZL的完整ZL網。

      “微藻作為生物能源的原料相對來說比較低端。”王強說,微藻細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類、藻多糖、β-胡蘿卜素、多種無機元素等高價值的營養成分和化工原料。如果利用微藻提取膳食補充劑,價值會更高。

      “但如果說是石化煙氣‘廢棄物’生產的膳食補充劑,大家可能接受不了。”王強說,所以下一步,工業化研究會重點放在生物質發電廠廢棄物綜合處理循環經濟技術研究。基于此,團隊進一步提出了微藻生物脫硝路線圖3.0版(見下圖)。

      王強說,在地質史上,微藻的繁榮是形成化石能源的基礎,所以遠古時代掩埋地下的微藻支撐了現代石油化工體系。在未來,人類或將基于微藻培養構建新型循環經濟體系,通過微藻生物煉制獲得生物能源、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精細化學品、健康醫藥產品,實現碳與氮的循環利用,解決工業污染排放帶來的環境問題。

    相關文章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

    “毒列車”廢棄物清理繼續,美國環保局指定地點

    本月初在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發生的“毒列車”脫軌事故善后清理仍在繼續,事故現場部分受污染廢棄物定于27日運往該州兩處指定地點。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第五區主管德布拉·肖爾26日說,這兩處地點經過環保局......

    害蟲益用:馴養“微家畜”降解農業廢棄物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蟲功能基因研究與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重要農業昆蟲白星花金龜幼蟲與腸道微生物協作,高效消化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的機制。該研究為白星花金龜“害蟲益用”提供了理論支持,相關研究......

    冬奧產生垃圾將何去何從?

    大型賽事不可避免產生大量廢棄物。尤其在當前疫情形勢下,如何保持賽事環境清潔,妥善處理廢棄物,對確保運動員和主辦城市居民健康而言非常重要。北京冬奧組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公眾介紹了場館的清潔與廢棄物管理籌......

    城市環境研究所在廢棄光伏組件資源回收方面新進展

    為應對化石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問題,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快速崛起。截止2020年,全球光伏累積裝機容量已達715GW,其中我國裝機容量為259GW,已連續7年位居全球首位。然而,光伏組件的使用壽命......

    75%福島核電站事故廢棄物運至中期儲存設施

      9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所產生廢棄物中的75%,已于2月底前從福島縣各地運送至中期儲存設施內保管。而關于最終處理地點及方法的討論卻遲遲沒有進展,問題依然存......

    生物質廢棄物厭氧發酵的研究進展

    1前言生物質包含了全體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相比較于傳統的活化石而言有著更好的可再生性,能夠用做資源。在用作資源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厭氧發酵的過程,文章就此進行分析。2厭氧發酵在生物質發酵的應用厭氧發酵技術是......

    歐盟制定計劃擬于2030年實現將廢棄物減少一半

    歐盟制定計劃,擬于2030年實現將廢棄物減少一半;圖片來源于網絡①據外媒報道,歐盟“綠色協議”負責人18日表示,計劃到2030年將歐盟的廢物減少一半,其中,回收紡織品、電池和產品外包裝將是一項新計劃的......

    3月例行發布直播|配合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邱啟文: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管理與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緊密相聯、密不可分,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方面,是污染......

    北京平谷區疏堵結合,幫助桃農處理果園廢棄物

    “‘生態橋’這個事挺好,給我們省了肥料錢。”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鎮寅洞村64歲的桃農邢樹站近日說。平谷區數十萬畝桃林是一道別樣的風景,但是,每年冬季修剪下的樹枝,曾經是平谷重要的大氣污染源。如今,桃農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