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1-02 14:46 原文鏈接: 生態修復市場化亟待政策扶持

      一種開著小黃花叫做東南景天的植物如今在石家莊欒城區被大面積種植。這片看起來尋常無異的農區,正在進行著農田修復。

      很難想象,這片占地400畝的農田被污水灌溉了50多年, 鎘污染嚴重。2016年底,一家專門從事生態修復的專業化企業利用植物萃取和重金屬鈍化技術,開始對這片農田進行修復,每年可清除土壤鎘達1.8公斤/公頃,土壤將逐漸恢復達到環境質量標準。

      近年來,專業化企業在技術研發轉化、推廣應用以及產學研有效結合等方面承擔著主要角色,正成為我國生態修復的主力軍。

      處在“風口”的生態修復產業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引導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

      用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錦樓的話來說,具有化腐朽為神奇能力的生態保護修復如今正處于“風口”。

      “生態修復非常復雜,每一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本體生態環境系統、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狀況,因此修復項目必須是定制化的,沒有統一的標準。”黃錦樓在生態修復領域有著豐富經驗,他打了個比方:“這就像醫生給患者看病,需要高度專業的調查評估,因地制宜。”

      巨大的市場驅動企業參與其中,想要分享生態修復這塊大蛋糕。

      “有些企業看重生態建設、綠色發展的前景,在參與生態治理過程中可以獲利。”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目前,生態修復企業的專業化主要體現在技術優勢上,他們在技術研發、轉化和推廣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技術轉化上面,目前很多土壤修復企業通過企業收購、技術購買、技術合作或技術參股等形式加強自身技術實力,并快速轉化為本企業的技術,實現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了土壤修復的快速發展。

      生態修復的主體責任仍待厘清

      隨著2016年“土十條”發布實施,我國土壤修復迅速發展,土壤修復企業從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1000多家,從業人員從2000人增加到1萬多人。目前8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大公司占領。這些企業業務范圍覆蓋場地調查及風險評估、修復工程實施等。

      由于生態修復工程資金需求量大,政府希望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比如,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發展綠色金融、鼓勵符合條件的治理與修復企業發行股票、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環境保護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等方式鼓勵國企、民企、外企等方面資金投入。

      “土壤修復領域進展比較緩慢。”北京瑞美德環境修復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勇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相對而言,目前PPP模式具有一定前景,該模式在水污染處理、流域治理、區域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土壤修復借鑒。”

      企業過去是污染和被治理的主體,而現在讓企業加入到環境保護中來,其難度也是可想而知。

      其實,在“土十條”中明確了治理與修復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需要承擔治理與修復的主體責任。但葉勇直言,這是很被動的,在推動過程中仍有一定困難,比如法律依據不完善、生產企業造成環境污染的證據往往很難收集、企業難以承擔治理與修復的費用等。

      專業化修復企業大有可為

      國家對環境保護的不斷重視和人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倒逼相關企業成為環境保護的主體。

      不過,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成龍坦言,生態修復是一項投入大、見效慢的工作,很多企業難以承擔環境保護或生態修復所需費用,造成相關工作難以開展。

      除此之外,由于生態修復項目的地域性較強,一般由當地政府主導,招投標過程中的地方保護有時會妨礙市場化參與,這些都影響了專業化企業更好地發揮作用。

      對此,黃錦樓認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生態修復領域,需要更完善的市場機制。不光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更要找到幫助它們進入的方法。

      他表示,社會資本進來必須有明確的商業模式,且一定要有回報。“可以把單純花錢的項目轉換為投錢的項目,即修復完生態環境,將未來的生態資產轉化成經濟收入,反哺前期修復投入。不管是建成生態公園、休閑娛樂區域、高端社區,還是修復環境之后發展新的產業,都能打通產業鏈形成閉環。”

      近日,黃錦樓主導創建的易修復生態平臺與徐州市政府合作,在徐州建立國家級土地修復產業園區,培養修復領域專業化人才,生產專業監測裝備和藥劑材料等。一直致力于推動生態修復行業專業化發展的他,對國家下一步具體的生態修復政策充滿期待。


    相關文章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征集2024年度自然資源標準制修訂工作計劃建議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征集2024年度自然資源標準制修訂工作計劃建議的函自然資辦函〔2023〕200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

    廣東發布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指南

    近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正式印發《廣東省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據悉,這是廣東省開展生態修復的重要指導文件之一。《指南》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牽頭,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又一海洋生態重點研發項目完成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南海重要島礁及鄰近海域生物資源評價與生態修復”項目完成本年度綜合航次任務。該項目組織實施完成了最后一批硨磲、珊瑚、海藻和海草等固礁護礁生物在......

    年度大盤點2019年國土整治大事件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瞬間,我們已步入2020年。回首2019,自然資源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多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如火如荼,第三次全國國......

    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有了官方答復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出機構,部機關各司局:為解決礦山生態修復歷史欠賬多、現實矛盾多......

    2018年生態修復行業細分市場前景分析,發展態勢良好

    目前,我國生態修復行業涵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水利工程生態修復、土地沙化生態修復以及其他生態修復等細分領域。道路邊坡生態修復主要包括公路、鐵路邊坡修復。新/改建公路、鐵路會對周邊生態環境產......

    生態修復擴大綠色版圖

    修復前的銀川鳴翠湖銀川鳴翠湖修復后成為百萬只大型候鳥的棲息繁育之地修復前的杭州勝利河修復后的杭州勝利河美食街一景生態修復織就了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綠網,使神州大地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大。據最新報道,10多年來......

    蘭州城關區展開2019水污染防治行動加快水體生態修復

    記者從城關區政府獲悉,為改善全區水環境質量,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該區拉開2019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動,以黃河水質改善為目標,以城鎮和九州工業園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區域為重點,綜合實施水污染防治,全面加......

    2018發展中國家“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培訓班舉辦

    9月28日,為期18天的“一帶一路”暨發展中國“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培訓班結課,19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順利拿到結課證書。本期培訓班由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發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協辦,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

    市政府第五督查組赴通州區專項督查

    昨天(16日)下午,副市長隋振江率市政府第五督查組到通州區進行專項督查,聽取通州區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老城提升工作情況等方面的匯報。今年,通州區主責的市級重點工程共12項,包括北京二中通州......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