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通過回顧2017年全球范圍內發生的諸多重大環境事件和相關新聞,通過衡量和參考其中的影響和意義,列出了以下十條2017年度最重要的環境與氣候相關新聞。
1.地球目前最深海溝發現嚴重污染:人類污染已達"最偏遠角落"
科學家在目前整個地球的最深點,馬里亞納海溝(11095米)中發現了極為嚴重的污染現象。今年年初英國阿伯丁大學研究人員艾倫˙賈米森及其同事發現,生活在海平面以下10000米的端足目甲殼動物,所含的污染物水平和駿河灣十分接近。而駿河灣正是西北太平洋污染最嚴重的工業區之一。研究指出,在遠離工業區、彼此間隔近7000千米且超過10千米深的海溝中發現了如此之高的污染水平,表明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已能到達地球的“最偏遠角落”。
2. 震動全球 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總統川普6月1日表示,為了實踐競選承諾及履行保護美國及人民的嚴肅職責,宣布退出《巴黎協定》。這一宣布影響巨大,震動全球。川普說,他會通過談判,協商再加入巴黎協定的條件,或是一個全新交易,條件是必須對美國及其商業、勞工、人民、納稅人有利的協議。在退出前,所有和美國在巴黎協定自愿承諾的措施,都將停止執行。他表示:“巴黎協定將使美國損失利益,并讓其它國家如中國及印度獲益”,他說,“這是將美國利益重新分配給其它國家的協定,使美國處于不利競爭地位。這樣的事情,只要我在位一天,就不容許它的發生,對不起了。” 這一決定給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帶來不確定性,世界輿論對此紛紛表示批評和遺憾。各方也強調,美國此舉不會終結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
3. 印度空氣污染趕超中國,每年110萬人死亡
今年二月,波士頓的空氣污染健康影響研究機構——健康效應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和西雅圖的人口健康研究中心——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發布的一項新的全球空氣污染研究顯示,印度的空氣污染正在迅速惡化,每年導致約110萬人提早死亡,近年來,危險空氣顆粒PM2.5在中國引起的過早死亡人數整體上已經穩定下來,但在印度卻出現了急劇上升。從1990年至2015年間,顆粒物在印度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增加了近50%。印度現在正在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最致命的空氣污染大國。
4. 美國加州史上最大野火肆虐,經濟損失慘重
從12月4號從美國南加州文圖拉縣開始延燒的“托馬斯山火”(Thomas Fire)已成為美國加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野火。這場大火已經殃及了27.34萬英畝或427平方英里的土地,比2003年的加州森林大火創出的27.3246萬英畝紀錄還要略高一點。大火使得超過1千多座建筑被摧毀,包括文圖拉縣的移動住所和中產階級社區,以及在圣巴巴拉縣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高檔住宅。另外,據文圖拉縣農業部的官員表示,火災摧毀了當地的農場和牛油果種植地。而且由于放牧地被燒毀,對當地的畜牧業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5. 華北滲坑污染觸目驚心
4月19日,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天津和河北省境內發現多處工業污水滲坑;其中在天津靜海區西翟莊鎮佟家莊村發現的滲坑面積達150,000平方米,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南趙扶鎮污染面積約30,000平方米,廢水呈銹紅色、酸性,由于存放時間長,已大量滲出。華北污水滲坑引起了環保部和相關地方的高度重視,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滲坑污染至少涉及兩方面違法:用滲坑滲井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污;非法排放危險廢物。天津靜海區對污水滲坑周邊9家企業進行排查,目前正在全面治理當中。
6. 世衛組織:全球近20億人喝污染水
4月13日, 世衛組織公共衛生、環境和健康部門主管瑪麗亞˙內拉表示,全球近20億人被迫喝著受糞便污染的水,面臨感染霍亂、痢疾、傷寒、脊髓灰質炎等疾病的風險。“受污染的飲用水估計每年造成50多萬人因腹瀉死亡,而且是多種被忽視的熱帶病的主要成因,其中包括腸道蠕蟲、血吸蟲病和沙眼。”世衛組織當天發布“聯合國水機制”2017年全球環境衛生和飲用水分析評估報告,對各國過去3年平均增加4.9%的財政預算用于改善水、環境和個人衛生狀況表示歡迎。報告同時指出,80%的國家表示,僅靠自身無法提供充足資金實現本國在這方面設定的目標,尤其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并不總能持續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大部分國家需要在飲用水衛生方面大幅增加投入。
7. 美年度氣候報告:去年溫度創新高地球變暖未減緩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于8月10日發布的年度國家氣候報告指出,2016年地球創下多項紀錄,包括是最熱、海平面最高、排放最多吸熱氣體的一年。這些前年剛刷新紀錄的指標去年又繼續攀高,顯示地球逐漸變暖的趨勢沒有減緩的跡象。這份由全球近500名科學家合著的報告強調,人類持續依賴石油能源,前所未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污染大氣層,導致地球無法散熱。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都創新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2.9ppm,是現代有記錄以來首次突破400ppm。并且,平均海平面在去年達到歷來最高水平,比1993年高出約82毫米。
8. 多國競相淘汰汽油和柴油車,并提出禁售時間表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9月9日在天津舉行的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發表演講時透露,中國政府已經開始研究制定傳統燃油汽車停產停售的時間表。在中國之前,印度、挪威、法國和英國已經宣布,將逐漸淘汰燃油車,以更加清潔的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取代。挪威設定的最后期限是2025年、印度是2030年,英國和法國都是2040年。
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表示,參照幾個歐洲國家的時間表,中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肯定要比西方國家晚10年到20年,起碼要到2040年后。目前為止,至少還有8個國家已經為電動汽車制定了銷售目標。他們是: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日本、荷蘭、葡萄牙、韓國和西班牙。美國雖然還沒有一項聯邦政策,但至少有8個州已設定了相關目標。
9. 專家確認中國大面積霧霾主因,地方開始治理有色煙羽
2017年年初位于華盛頓的“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 總裁何平博士發文指出濕法脫硫是導致中國大面積霧霾的主要原因,引起廣泛關注, 隨后不少學者和研究人員進行了調查和論證,從不同角度確認了IFCE 專家的觀點。9月 24日, 《科學與管理》發表山東科學院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勇研究員長期跟蹤研究的成果,從基于PM2.5大數據、霾和霧天數的歷史氣象數據和實驗數據,以無可爭辯的數據和事實確認了濕法脫硫水汽(低溫濕煙汽)排放污染是2013年霧霾大爆發的唯一原因和到現在為止中國大面積霧霾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浙江,上海和天津相繼頒發地方環保條例,對濕法脫硫造成的“有色煙羽”進行治理。
10. 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中國成關鍵詞
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于11月6日-17日在德國波恩舉行。中國代表團圍繞本次大會重點議題共準備了5份提案;中國的深圳將很快成為全球首個擁有100%純電動公交車隊的城市,內蒙古首個萬噸級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項目開始運行,重慶市今年1到8月生活垃圾“碳減排”總量同比減少1.42%;中國到2020年投入超過3600億美元發展替代能源,非化石能源比例達到15%。《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長埃斯皮諾薩稱贊中國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之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有效應對火災、爆炸、泄漏等引發的特別重大、重大(以下簡稱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空氣污染,準確掌握事發地周邊及附近敏感點空氣污染狀況,確......
生態環境的保護已備受重視,為了杜絕或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使項目的損失情況、事故率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掌控和降低已知風險尤為重要,環境風險評估體系便逐步形成。2004年12月11日實施《建設項......
環境應急管理是環境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近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就陜西全省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情況首次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近年來的工作。4年共發生突發環境影響事件......
為有效防范和妥善應對暴雨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次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函,要求各地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底線思維,把環境安全保障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始終保持高度警覺,加強環境風險管控,強化核與......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通過回顧2017年全球范圍內發生的諸多重大環境事件和相關新聞,通過衡量和參考其中的影響和意義,列出了以下十條2017年度最重要的環境與氣候相關新聞。1.地球目前最深海溝發......
2015年6月實施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明確企業是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治理的責任主體。為細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關于隱患排查治理的有關要求,從操作和技術層面......
環境保護部13日通報了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基本情況,全國2015年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330起。據了解,2015年全國突發環境事件較2014年減少141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
3月17日下午,“小小環境觀察員——威立雅綠色行動”2015年度總結大會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舉行。來自北京奮斗小學的30余名小小環境觀察員代表及輔導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小小環境觀察員代表們參觀了中國環境......
記者從環保部獲悉:今年上半年,環保部共調度處置突發環境事件45起,其中重大、較大事件各1起,一般事件43起;事件總數同比減少18起,重大事件同比減少1起。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突發環境事件仍......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批示31件,落實環境保護部領導重要批示57件,調度處置45起突發環境事件,受理群眾電話及網上舉報696件,辦結622件,按期辦結率100%……今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部以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