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現實中往往會遇到胡吃海喝體重也不會明顯增加的人,也會遇到“喝口水”體重都蹭蹭往上漲的人。肥胖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一塊心病。很多人堅持跑步、控制飲食,但是體重依舊不見得會得到很好的控制。
事實確實如此。因為和肥胖息息相關的,不僅是我們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還和我們的基因密切相關。
最新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面的一篇題為“Protein-altering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implicate pathways that control energy intake and expenditure in obesity”的文章,確定了13個基因中的14種基因突變和肥胖息息相關!
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針對可能直接影響基因功能的遺傳變異的大規模研究,共計有 718734 人參與此項研究,超過250個全球的研究機構加入其中。最后的成果也是一級棒的: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了ZBTB7B, ACHE, RAPGEF3, RAB21,ZFHX3, ENTPD6, ZFR2和ZNF169這8個基因中的突變和人類的肥胖相關。而在MC4R和 KSR2中的基因突變則會成為所有人的噩夢——會導致人極度肥胖。在基因GIPR中的基因突變也被確認和人類的肥胖有關。
影響肥胖的基因
在過去10年的研究中,人們已經確定肥胖和基因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定的250個和 BMI 有關的基因入手,最終找到了和人們肥胖密切相關的基因。
這13個基因中的14個突變位點都會導致人的肥胖。那么基因和肥胖之間的關系大嗎?很大。就拿超級肥胖基因MC4R中的基因突變舉例——在存在這類突變的人群當中,他們的體重普遍比正常人多15磅!換算過來就是13斤,87斤和100斤的差距,想想都覺得有點可怕。
Effect sizes of the 14 BMi-associated rare and low frequency coding variants by variant minor allele frequency
而MC4R基因突變導致肥胖的原因在于其不會向大腦發送停止攝入蛋白的信號。“我們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基因在神經控制體重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在可能影響人們食物攝取,饑餓,飽腹感等途徑的大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擁有這些基因突變的人由于整個飲食消化過程鏈發生變異從而使得自身擁有了更加豐滿的體型。主導此項研究的Ruth Loos博士說道 “這也是我們首次針對BMI的遺傳學關聯研究確定了可以影響能量消耗和脂肪細胞生物學途徑的基因,這對于我們以后的研究有著很大的幫助。”
到目前為止,這是最大最全的關于肥胖基因的研究。而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肥胖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飲食和運動模式出了狀況,很多情況有可能是我們的某些基因產生了突變,當然如果你是因為短時間內暴飲暴食體重倍增那可能和基因真的沒啥關系。
如果以后有人問我你為啥這么胖,我會說:“在我的祖傳DNA里,有一個不聽話的ZFHX3基因發生了突變,使得我的體重增加了5公斤。”絕對唬的小伙伴一愣。
當然,即使是肥胖基因,其出現的頻率也是相對很低。MC4R基因突變的頻率是1/5000,也就是說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幸運的4999/5000,那么我們有何理由不保持好自己的體型呢?
英國《柳葉刀·糖尿病和內分泌學雜志》近日發表一項報告指出,當前臨床上主要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診斷肥胖的方法并不可靠,呼吁使用新的、更細分的診斷方法來“重新定義”肥胖。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超重和......
一項由本·古里安大學(Ben-GurionUniversityoftheNegev)科學家領導的開創性國際研究,首次繪制了人體不同脂肪組織中脂肪細胞的多樣化圖譜。研究人員利用先進技術,揭示了脂肪細胞的......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學習和記憶是大腦的“獨門絕技”。然而,美國紐約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身體中的神經組織和腎臟組織細胞也具有類似記憶能力。相關論文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無獨有偶,瑞士和美......
中國國家癌癥中心研究團隊通過對全球肝癌流行病學進行系統分析,發現肝癌的致病因素正在發生重要轉變,其中代謝性風險因素的威脅日益突出。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于《癌癥生物學與醫學》。研究者利用全球疾病負擔研......
一個由50多名醫生和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得出結論,肥胖并不總是一種疾病。1月14日,他們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上發表報告,敦促對肥胖進行更細致的定義并出臺新的診斷標準,還主張為那些因超重而患有健康......
在中國,自1980年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BMI)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上升。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國家、區域或某些人口亞群的近期趨勢進行可靠評估。為了彌補這一證據差距,該對2004年至2018年......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s)在維持脂肪組織穩態和協調代謝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鑒于ATM廣泛的功能異質性和表型可塑性,因此有必要在肥胖環境下鑒定真正致病的ATM亞群。2024年9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王......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
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種靶向中樞神經系統(CNS)白質的自身免疫疾病。該疾病多發于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因此也被稱為“美女病”。肥胖與女性自身免疫增加(包括多發性......
牛磺酸是一種有條件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氨基酸之一。在內源性牛磺酸代謝中,專門的酶參與了半胱氨酸對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次級牛磺酸代謝物的下游代謝。牛磺酸代謝物之一是N-乙酰牛磺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