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2-26 10:14 原文鏈接: 今非昔比的海洋

      《科學》雜志近期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自1950年以來,地球海洋的整體含氧量下降了2%,而低含氧量的沿岸海洋死區數量從50個左右增加到了近500個,增加的面積相當于整個歐盟地區。各方面的研究證據表明,這一切皆由污水排放和溫室效應加劇所致。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陸地上,既有生機盎然的熱帶雨林,也有難覓生命蹤跡的荒漠。相比之下,海洋環境似乎是處處一樣的。但實際上,由于不同海域含氧量不同,也造成了生物種類和數量的多寡之分。當含氧量低到一定程度時,這片海域就變成了如同荒漠一樣的生命禁區。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了大量化石燃料,在釋放能量的同時也釋放了其中的碳。除了造成溫室效應之外,二氧化碳的高排放,還為海洋帶來了另外一個嚴重的危害——海洋酸化。由于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溶解,全球海洋表層水體的pH值已經從工業革命時期的8.2降至不足8.1。

      在很多人看來,這0.1的降幅可能微不足道,甚至科學界最初也是這么認為的。海洋生物學家們一度相信,只有當海洋酸到可以溶解碳酸鈣的程度,才會危害海洋當中鈣化者的生存。所謂鈣化者,并不是一個具體的物種類別,而是泛指所有需要在生命過程當中合成碳酸鈣的生物,包括筑礁的珊瑚、帶殼的軟體動物,甚至還有制造鈣質結構的海藻和單細胞微生物。

      然而近一二十年的研究表明,只要pH值開始下降,鈣化者就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才能完成碳酸鈣的合成,因而生存質量每況愈下。當pH值下降到7.8的時候,鈣化者就沒有足夠的能量合成碳酸鈣了。據估計,如果人類維持當前的碳排放規模,那么在本世紀末,全球海洋表層水體的pH值就將達到7.8,眾多鈣化者將面臨滅絕的命運。

      海洋,覆蓋了地球超過七成的表面,孕育了這顆星球上最初的生命。從《奧德賽》到《白鯨》再到《老人與海》,海洋自古以來就是人類試圖征服的對象。人與海的對抗背后,恰恰體現了人類對于海洋的畏懼與無奈。然而事實上,海洋已然今非昔比,人類已經顯著改變了這顆藍色星球。

      海洋是全球5億多人的食物來源,為3.5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面對物產豐饒的大海,人們早已習慣了予取予求,不相信它有枯竭的一天。殊不知,食用海洋生物的滅絕危機已然來臨。在前不久的鰻苗苗汛期,中日韓等國捕撈到的鰻苗總量不足一噸,不到往年的10%。

      鰻苗數量斷崖式的下降絕非個案,而只是一個開始。比如鈣化者中的珊瑚構筑了珊瑚礁,在缺氧的熱帶海洋中營造了一方海洋生物的綠洲。珊瑚的消亡將帶著數以萬計的其他物種一同陪葬。

      地球歷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滅絕事件,幾乎都與海洋環境的顯著改變有關。地質史上看到的海洋變化,發生在百萬年的時間尺度上,人類活動造成的海洋變化卻發生在短短兩三百年間。如果我們無視這樣的變化,仍然維持當前的生產生活方式,那么人類很可能會在這次環境變化當中成為自己的掘墓人。


    相關文章

    戴民漢院士獲AGU地球與空間科學大使獎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GeophysicalUnion,AGU)公布2024年度AGU會士(AGUFellow)以及各大獎項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近海海洋......

    自然資源部: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8月20日,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全國......

    全名單丨關于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海洋學會評審組)初審結果公示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全名單丨關于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海洋學會評審組)初審結果公示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20項,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初審結果公示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太平洋學會評審組)初審工作已結束,共有20項申報成果通過初審。其中,科技進步獎10項,青年科技獎10項。根據《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有關規定,現將初審結果......

    第四屆國際海洋前沿科學與技術暑期學校在深開幕

    7月20日,第四屆國際海洋前沿科學與技術暑期學校開幕式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100多個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博士后、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及中小學教師等共計300多人齊聚深圳。據介紹,此次暑期學校以“海洋科......

    40余個項目,“藍色藥庫”如何加快開發

    7月1日清晨,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與往常一樣,走進位于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的辦公室,查看海洋創新藥研發進度表。今年85歲的管華詩,致力于海洋藥物研發40余年。2016年,他倡導發起中國“藍色藥庫”開......

    印發《海洋油氣開發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

    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海洋油氣開發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的通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為進一步規范海洋油氣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關于舉辦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管理人員暨監測站長培訓班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環境標準樣品研究所:為......

    關于舉辦2024年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技術實訓班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各流域海域局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為提高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技術水平,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