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Mapping the Mouse Cell Atlas by Microwell-Seq”的文章,利用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國產化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全球首次繪制出了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23日的Cell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以及韓曉平副教授(同為第一作者),其他一作為汪仁英、周銀聰、費麗江、孫慧宇和賴淑靜。
(第一排左二為郭國驥教授)
單細胞組學技術
單細胞技術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事,幾乎每年Nature Methods展望技術中都會出現它的身影,這主要是由于培養基或者機體中的細胞存在多樣性,或者說是異質性,這為許多實驗分析造成了障礙,因此隨著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平均值”這個詞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了,我們要了解細胞之間的差異性。如果能綜合各種單細胞圖譜,那么就能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基因調控與基因異質作用機制。
在單細胞各種技術中,單細胞測序(single-cell sequencing)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當作一副新眼鏡,重新審視他們的研究,在細胞水平上分析組織能令研究人員更了解異質性,也更能直接確定細胞的身份,比如新細胞類型(通過比較分子狀態)。目前單細胞 DNA 和 RNA 測序方法正日趨成熟,還有一連串的表觀遺傳技術近期也達到了單細胞水平。也許未來我們就可以繪制同一細胞的多重圖譜了。
正如郭國驥教授所指出的,單細胞組學技術使人類能夠從單個細胞的視角,精確解析細胞的分化、再生、衰老以及病變,“這類技術正帶來一場細胞檢測、分類和鑒定的方法學革命”。
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
雖然目前單細胞測序技術正在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但是依然缺乏低成本高精度的技術平臺。在最新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微孔矩陣、分子標記和擴增技術,高通量、高精度地實現單細胞水平分析,解決了傳統測序中單個細胞核酸物質少、容易丟失、分析成本高的難題。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采用的是瓊脂糖這種材料,瓊脂糖是常規實驗材料,看似普通,但是以此為基礎的微孔板可以分析上萬個細胞,通過在捕獲細胞上進行標記,研究人員檢測了單個細胞上所有的mRNA,獲得了重要的數據。
由此構建的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不僅能使單細胞測序文庫的構建成本降低了一個數量級,而且也提升了現有單細胞技術的精確度。
“以往分析一個細胞需要100元人民幣,而現在我們所研制的平臺只需要2元錢。而且精度比美國目前最先進的設備還要高。”
專家認為,郭國驥團隊所構建的Microwell-seq技術平臺,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必將推動前沿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基礎科研和臨床診斷的普及和應用。
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利用Microwell-seq,研究人員針對小鼠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余萬個細胞進行了系統性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繪制了世界上第一張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這項研究揭示了之前未能表征的許多組織的單細胞層次結構,指出來自于不同組織的基質細胞,擁有完全不同的基因表達特征,對組織特異性微環境行使重要的調節作用。
同時這項研究也建立了基于網絡的“單細胞MCA分析(single-cell MCA analysis)”途徑,可根據單細胞數字表達準確定義細胞類型。這一研究證明了Microwell-seq技術和MCA資源的廣泛適用性。
BeaconDiscovery?單細胞功能表征平臺將幫助研究者解鎖活體單細胞功能分析的全部潛力。它采用Beacon?的光電定位(OEP)和微流體芯片光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實時探索多模態和動態細胞反應,......
2025年4月26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創新方法研究會科學工具專業委員會、北京理化測試技術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生物技術與健康研究所、寧波華儀......
英國《自然》和《自然-方法》雜志9日發表的一組論文顯示,科研人員繪制出迄今最大、最詳細的哺乳動物大腦連接圖譜。這一成果來自由150余名神經科學家參與的“大腦皮層網絡機器智能”(MICrONS)項目。這......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繪制出一份較為全面的人類基因“隱秘開關”圖譜,有助于推動遺傳疾病等方面研究。人類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上的基因可以被甲基化,這可以使相關基因......
喉氣管狹窄(LTS)作為臨床上棘手的上呼吸道疾病,其典型特征是細胞外基質(ECM)異常沉積導致的氣道狹窄。隨著COVID-19等公共衛生事件中氣管插管應用的增加,醫源性LTS的發生率顯著上升。盡管手術......
由于無法對蛋白實現擴增,因此在單細胞多組學的研究中,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是最具挑戰的研究,近年來已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除了質譜儀檢測靈敏度的提升,在前端取樣、預處理和分離方面的巨大進步是重要因素,這和微流......
過去幾年里,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單細胞蛋白質組學逐漸走向成熟,后續有望廣泛應用于腫瘤異質性分析、免疫學研究、發育生物學、神經科學以及精準醫學等領域。然而,從技術發展成熟到實際場景應用分......
近年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scRNA-seq)在揭示復雜生物系統和探索遺傳學及臨床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然而,僅依賴單一的轉錄組信息往往難以區分分子相似但功能差異顯著的細胞類別。因此,融合多種模......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團隊牽頭構建了首個結合單細胞轉錄組、空間轉錄組及空間代謝組的棉花纖維起始發育圖譜。利用該圖譜可以識別關鍵基因的表達模式及其與代謝途徑的關系,深入剖析纖維發......
冰島基因解碼公司科學家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他們繪制了一份人類基因組完整改組圖譜,即詳盡的人類DNA在生殖過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圖。這項研究深化了人們對遺傳多樣性的理解,是25年來科學家探索人類基因組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