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3-21 09:27 原文鏈接: 全球首個“霧計算”實驗室就在上海

       張江,上海科技大學,世界首個專門從事霧計算技術研究的上海霧計算實驗室坐落于此。有別于云計算,霧計算通過分散的架構,更接近終端用戶,利用靠近服務需求的計算資源進行數據處理。“霧計算已經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中科院無線傳感網與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霧計算實驗室聯合主任楊旸教授表示。

      更符合物聯網應用

      相較于家喻戶曉的云計算,“霧計算”可以說是個新鮮詞。云計算通過大量數據搜集,解決的是智能集中化。“好比家庭中,媽媽是‘云’,孩子是‘需求端’,爸爸是‘管道’。管道負責將需求傳遞給云,云來做決策。”楊旸打了個生動的比方。過去十年,“云管端”的運行模式一直維持著。

      隨著物聯網應用的飛速發展,底層的傳感器數量、類型和需求都爆發式增長。所有數據通過管道傳到云端,管和云都會不堪重負,也會造成決策上的延時。“這種情況在無人駕駛等應用中是無法接受的。”楊旸說,“所以我們要改進‘云管端’的模式,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管道由‘透明’變得‘智能’。霧計算因此應運而生。”

      霧計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就存在于我們每天交互的眾多智能產品中。霧計算就處于云的邊緣和各個傳感器之間,既可以高到云端做決策,也可以在每一個終端上進行分析。大部分情況下,霧計算是局部集中,這也更符合物聯網在諸多行業中的廣泛應用需求。“就好像媽媽把一部分簡單的決策權交給了爸爸,因為爸爸本身就有判斷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楊旸再次用到家庭的類比。

      據介紹,霧計算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思科公司在2012年提出,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研發和推廣應用,學術界和工業界對于將計算下沉很快達成共識。

      霧計算是云計算延伸

      云計算是集中式的、不實時互通的、很難進行數據遷移,霧計算卻恰好與之互補。“霧計算設計的初衷就是為本地的節點和應用做服務的,這注定了它是一個分布式的計算系統,也是一個共享的計算平臺。”楊旸說。霧計算勝在數量龐大,盡管各個節點的計算能力有限,但都會發揮作用;云計算則強調整體計算能力,由集中的高性能計算設備完成計算。

      “霧計算也是云計算的延伸,霧和云之間也有接口。”楊旸介紹,“其實一直以來,大家都希望讓計算離用戶更近。更分散、更迷你、更貼近用戶的‘霧’無疑會受到對數據處理的本地化和實時性有要求的物聯網應用歡迎。”

      在上海霧計算實驗室聯合主任、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羅喜良看來,霧計算最大的特點是“以小博大”。“當每一個節點都有了計算能力時,事實上就打造了一個類似自然界蜂群的群體智能,通過互相協作表現出宏觀智能。”相比于云計算,霧計算還具備抗毀性和穩定性等特征。“如果云被攻破,就群龍無首了;霧計算由于是分布式架構,即使一些計算節點遭到破壞使得數量變少,但工作還能維持。”羅喜良說。

      霧計算節點沖刺3.0時代

      基于對霧計算廣闊前景的敏銳洞察,ARM、思科、戴爾、英特爾、微軟和普林斯頓大學于2015年11月建立了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是大陸地區第一個加入此聯盟的單位。目前聯盟大中華區已有10多家成員,包括上海科技大學、中興通訊和富士康等高校和企業。

      去年4月24日,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在上海宣布成立。同日,上海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創辦“上海霧計算實驗室”,這也是世界上首個專門從事霧計算技術研究的實驗室。

      去年7月,上海霧計算實驗室發布第一代霧計算節點原型。“所謂霧計算節點,實際上是一個計算單元。它比底層的傳感器要強大,也可以共享,另外各節點和物聯網應用節點之間能夠通過不同無線技術互相通信。”楊旸介紹。去年年底,第二代霧計算節點面世。在第一代的基礎上,第二代霧計算節點朝小型化、便攜式方向發展。“3.0時代,我們想把節點做成有指向性的SoC芯片,當然它同樣具有計算、通信和信號處理等能力。”羅喜良表示。

      據悉,實驗室在進行技術研發的同時,還在積極推進國內外標準化制定和商業模式探索。

      前景廣闊但挑戰不小

      有些用戶需求和數據經過分布式的霧計算節點處理后無需再上傳云端,更好滿足了實時服務的需求,其特有的靈活配置、低成本等優勢也讓其前景被普遍看好。羅喜良表示,“‘雙十一’那天相信很多人都有網被卡住的經歷,這就是數據集中到云端延時的一個典型表現。當數據處理分散到本地后,這樣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在解決交通擁堵、勘測復雜地形、視頻監控等方面,霧計算均能大顯身手。

      資源的共享是霧計算的創新之處,也是其面臨的挑戰。陌生人的節點是否值得信任、能否處于可控狀態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計算與通信之間謀求平衡也是下一階段要攻克的難題。“此外,各行業應用各有所需,如何讓霧計算與應用適配,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摸索規律。”楊旸表示。


    相關文章

    “學術嗎嘍”vs“科研牛馬”:誰在實驗室鄙視鏈最底端?

    在實驗室中,誰才是鄙視鏈的最底層?下面有請打擂雙方:“學術嗎嘍”:“嗎嘍”是兩廣地區對“猴子”的一種叫法。“學術嗎嘍”,即超廉價科研勞動力的代名詞;全年無休,能加班能熬夜,但是吃得少、穿得少、花得少,......

    labtech2024四大主題公布,洞察實驗室用戶需求你的議題你做主!

    4+X 實驗室建設高質量峰會+Workshop精講培訓超12,000平方米大規模實驗室展區雙重 沉浸式體驗:LiveLab現場模擬實驗室上海實驗室規劃建設與管理大會(labtech......

    港理大與拔萃女書院共建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實驗室

    中新網香港6月11日電(記者戴小橦)記者11日從香港理工大學(港理大)知悉,該校體育科技研究院與香港拔萃女書院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建“香港理工大學—拔萃女書院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實驗室”,研發生物力學訓......

    韓國新實驗室有望平息暗物質爭議

    暗物質困擾了物理學家20多年。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LNGS)的DAMA/LIBRA實驗一直在記錄其探測器中每年的閃光波動,這似乎是暗物質的跡象。但沒有人能夠明確復制這些發現。但據《自然》報道,在......

    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交流會在合肥召開

    2024年5月22日-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市舉辦了以“全球視野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為主題的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關于舉辦2024年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技術實訓班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各流域海域局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為提高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技術水平,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

    生物制品(疫苗)批簽發實驗室建設標準獲批發布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管)委、發展改革委及有關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軍事設施建設局,國家人民防空辦公......

    島津攜應用信息亮相“第五屆中國實驗室發展大會”

    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世信國際會展集團主辦,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會協辦的第五屆中國實驗室發展大會于2024年5月29-30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會議以“智慧、安全、......

    湖南工商大學與湘江實驗室舉行科技文化博覽會

    5月31日至6月2日,由湖南工商大學、湘江實驗室聯合主辦的“面向2035·融創未來”科技文化博覽會暨第二屆科技節順利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盧錫城、胡文瑞、盧春房、歐陽曉平、范國濱、劉合、陳曉紅、......

    北京建筑大學成立重磅實驗室

    5?29日,北京建筑大學舉行“大型多功能振動臺陣(四臺陣)落成儀式暨驗收會”,備受矚目的大型多功能振動臺陣實驗室順利通過專家組成果驗收,標志著這項歷時九年、投資近3個億的代表國家水平、滿足國家重大科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