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6-08 08:31 原文鏈接: 南京鼓樓醫院完成首例全主動脈置換術

      日前,一身患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男子經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專家們歷時14小時的全力救治,置換主動脈人工血管成功。四年前該男子也因胸部夾層動脈瘤而接受升主動脈+主動脈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如今,他的全部主動脈大血管全部置換上了人工血管。

      A

      今年28歲的安徽天長男子,2011年4月14日在沒有任何誘因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右上腹疼痛,伴嘔吐、大汗淋漓而被家人急送至南京鼓樓醫院。當時他的面色蒼白,血壓已降至80/50mmHg,CT顯示夾層動脈瘤從胸部撕裂到腹部并延伸至髂動脈。帶著氧氣瓶入住該院心胸外科的他,整天端坐床上,無法入睡,病情十分嚴重危急。四年前,他也是因為胸部撕裂樣疼痛而去醫院檢查,發現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緊急送往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等醫生為其成功施行了“主動脈根部置換術+全主動脈弓替換+支架象鼻術”。術后4年,由于他沒有很好的控制高血壓,加上本身血管壁存在先天不足,導致再次發生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B

      據了解,患者第一次夾層動脈瘤發生在升主動脈處,主要是供應上半身血液的大血管問題;此次夾層動脈瘤發生在降主動脈處,主要是供應下半身血液的大血管問題,病情比第一次更嚴重,動脈瘤局部撕裂,血液滲出,胸腔積液達4000毫升,血色素從13克降至7克,并出現呼吸困難、失血性休克。但是,醫生卻不敢給他抽胸水,因為擔心減壓后動脈瘤爆裂。只好小心翼翼地給予降壓、鎮痛、輸血、補液和吸氧等治療。

      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第一次手術置換的人工主動脈瓣開放正常、人工血管血流通暢,可降主動脈及腹主動脈明顯增寬,動脈瘤隨時都會破裂大出血進而危及生命。入院后,專家們連夜研究制定手術方案,并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后,為其進行全麻下“全降主動脈置換術”。由于病人不能平臥,只能坐著進行麻醉誘導,術中發現其降主動脈胸段管腔內徑已增粗約15厘米、腹主動脈增粗6厘米(正常主動脈管腔內徑為2.5厘米),可想而知,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設想。醫生們采取深低溫下分步暫停腦部、肋間、腹腔干和左右腎動脈體外循環的方法置換吻合人工血管,從上午9:30至晚上11:30醫生們緊張手術14個小時終于完成。術后,在心胸外科監護室醫護人員的嚴密監護精心治療下,患者度過了出血關、感染關和臟器衰竭關。

      C

      主動脈夾層是指血液通過內膜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形成夾層血腫,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夾層動脈瘤。正常的主動脈壁厚約1~2mm,發生主動脈夾層部位的血管壁厚度僅為正常主動脈壁厚度的1/10。因此,主動脈夾層部位的血管壁極易破裂,一旦破裂,病人在幾秒鐘之內死亡,而且任何搶救措施無效。研究結果提示多數病人在起病后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在開始24小時內病死率為35%,48小時病死率為50%,1周病死率為70%,1月病死率為90%。

      據介紹,急性主動脈夾層多見于中老年男性,近端夾層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55歲,而遠端夾層在60~70歲。發病時年齡低于40歲的病人中,男女比例接近1:1,而且半數女性病人在妊娠期發病。主動脈夾層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兩大類:1、高血壓:在主動脈夾層的患者中,有62~78%的患者有高血壓,且多數常年高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2、先天性血管壁發育異常:如馬凡綜合征、結締組織病、先天性主動脈瓣二葉畸形等,此類患者血管壁發育不良,血管壁薄、質脆,主動脈內膜容易破裂形成主動脈夾層。馬凡綜合征的患者外型特點是體形瘦高,手指、腳趾細長,可合并有脊柱側彎(駝背)、高度近視等。

      迄今為止,尚無治療夾層動脈瘤的有效藥物,尤其是手術急性主動脈夾層,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20世紀50年代后期,人工血管出現后,患者可以通過人工血管置換術獲救。

    相關文章

    幼兒期吃糖多的人更易得糖尿病高血壓

    隨著公眾對飲食健康的重視,“零糖”概念備受關注。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孕期及幼兒期減少糖分攝入可顯著降低成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該研究通過分析20世紀50年代人群的健康數據發......

    高血壓患者新選擇:一次手術,長期降壓

    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以下簡稱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該院心血管內科團隊于近日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林生(化名)成功實施腎動脈去神經射頻消融術,從而達到長期降壓療效。這是該消融系統上市后,全球首批開......

    幼年含糖飲食會導致今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風險

    根據一項對20世紀50年代英國糖配給的分析,兩歲前的含糖飲食與幾十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有關。相關論文10月31日發表于《科學》。兒童在6月齡后攝入的糖量可能對以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影響最大。而......

    腦智卓越中心等揭示顱內動脈瘤發病的分子機制

    8月24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杜久林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朱巍團隊,在《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

    交感神經興奮,致血壓居高不下原因發現

    科技日報訊 (洪恒飛 周煒 記者江耘)8月24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研究員史鵬團隊發現下丘腦室旁核(PVN)腦區存在一條應激機制,揭示了高血壓患者常伴隨交感神......

    《衛健委關于印發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通知解讀

    醫療應急司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年版)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年版)的通知》解讀為貫徹黨中央、國......

    我國科學家發現高血壓患者交感神經興奮病因

    8月8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史鵬研究員團隊發現大腦中的下丘腦室旁核(PVN)腦區存在一條古老的應激機制,揭示了高血壓患者常常伴隨交感神經的興奮,使血壓居高不下的原因。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

    解讀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年版)的通知》解讀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有關工作要求,進一步強化慢性病防控關......

    靠喝“體考神器”提成績?有損健康

    考試季來臨,有些家長把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功能型飲料奉為“體考神器”,認為臨考前喝上一瓶,就能幫助孩子提升考試測試成績。不過,還是奉勸家長們別盲目跟風,這些含有大量牛磺酸和咖啡因的飲料并不適合青少年服用。......

    腦梗發作時,高血壓如何控制?說說腦部疾病與高血壓

    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導致的腦動脈硬化,臨床常見的表現形式有腦梗死、腦出血。據統計,70%~80%的腦卒中患者都有高血壓病史。高血壓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是正相關關系。高血壓導致腦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