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科學網站報道,德國科學家們已經將"光學頻率梳"這一技術成功的應用在天文望遠鏡上,這使得人類在探索諸如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相似的天體、宇宙是如何膨脹等問題上又更進了一步。
2005年,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將該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羅伊-格勞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約翰-霍爾和德國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物理學教授、63歲的特奧多爾-亨施,以表彰他們在光學領域的理論和應用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說,霍爾和亨施在利用激光進行超精密光譜學測量方面成就斐然,尤其為完善“光梳”技術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標志著“光梳”技術可以真正開始為人類探索宇宙而服務了。
所謂的“光梳”擁有一系列頻率均勻分布的頻譜,這些頻譜仿佛一把梳子上的齒或一根尺子上的刻度,可以它用來測定未知頻譜的具體頻率。“光梳”在很多領域都有用武之地,比如它可以改進現有的全球定位系統、可以提高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精度等。此外,這種技術還可以應用于研究物質和反物質的關系,以及對某些自然界常數可能產生的變化進行檢測。
如今,科學家們已經開始逐漸將這項技術用于實際之中了。德國的科學家日前就成功的將這項技術用于天文望遠鏡上,這將有助于人類揭開許多宇宙之謎。特奧多爾-亨施說,“看起來我們好像在實現人類眾多夢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近了”。有關這一技術最新應用的論文已經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學》雜志上了。
該研究項目是由來自德國馬克思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Quantum Optics,MPQ)、歐洲南天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ESO)等眾多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來完成的。來自MPQ的天文學家斯坦梅茨(Tilo Steinmetz)介紹說,天文學家們通常用一種叫攝譜儀的工具來測量來自宇宙中天體發出的光、顏色組成和頻率等。通過這些他們可以計算出該天體的速率,還可以尋找新的行星或者對宇宙的膨脹進行研究。因此,攝譜儀對光線頻率的校準度要求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光梳”技術就相當于一把尺子,對遙遠天體發出的光線的顏色組成進行測量。
這項新技術的成功應用得益于天文學和量子光學的結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MPQ和ESO的技術合作。科學家們利用激光發出一種超短脈沖制造了這把“光梳”尺子。2007年,MPQ實驗室對這把尺子成功的進行了測試,并制造出了一個原型裝置。在經過不斷的改進后,研究人員于2008年3月8日將這個裝置安裝在真空塔望遠鏡(Vacuum Tower Telescope)上,并且對太陽發出紅外線光譜進行了測量。斯坦梅茨表示,實驗結果令人印象深刻,這項技術所達到的精確度表明它是能夠解開眾多宇宙之謎的。他還補充到,“我們的測試精確度已經遠遠超過現有其他的技術水平了,我們將會繼續進行研究,而且還要讓這套系統變得更加實用”。
來自ESO的天文學家安東尼奧-馬內斯科(Antonio Manescau)說,“我們將會對遙遠銀河系的運動進行測量,它們一秒鐘才移動幾厘米。這個速度就像我們看蝸牛在爬一樣,因此‘光梳’的準確性非常重要”。
在真空塔望遠鏡上取得成功后,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在智利臘希拉(LaSilla)天文望遠鏡的HARPS行星搜索器上使用這項技術了。科學家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通過它來研究宇宙膨脹的速度,這將讓科學家們有機會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進行驗證,同時對宇宙中一些其他的神秘現象,比如暗能量的研究也會取得進展。
記者9日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宜彬教授團隊獲悉,該團隊首次利用自主研發的紫外-數字圖像(UV-DIC)系統在超高溫極端環境應變場測量領域實現了3000℃環境下的成功測量。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無損檢......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天文學家基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高級深星系外巡天獲得的數據,在宇宙大爆炸后僅3.5億年誕生的一個古老星系中,首次探測到了豐富的碳。......
將探頭貼附固定在手腕上,儀器即可實時顯示血壓的連續波形與精準數據……6月6日,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聲至壓現”團隊,展示了其創新研發出的新型血壓監測儀器。該儀器能通過超聲技術,實現無創、連續、精準......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丹麥科學家在天文學史上首次見證了宇宙中最早3個星系的誕生——這一事件發生于134億至133億年前。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有關宇宙歷史的新......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黑洞周圍一個名為“暴跌區”的奇怪區域。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這個區域,在這里物質不再圍繞黑洞旋轉,而是直接落入其中,但以前從未觀測到過。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孫自法)42億年前的宇宙有什么?基于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最新超深場巡天數據,中外天文學家合作研究發現宇宙中迄今最遙遠的中性氫(HI)星......
......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借助暗能量光譜儀器(DESI),繪制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相關宇宙演化線索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暗能量似乎正在減弱。相關研究結果公布于預印本網站arXiv。最大宇宙三維地圖的......
據《自然》報道,天文學家通過追蹤遙遠星系團的X射線,重建了近90億年的宇宙演化歷程。該分析支持了宇宙學標準模型。根據該模型,神秘的暗物質的引力作用是宇宙結構形成的主要因素。“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偏離宇宙學......
今天,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大規模運用了“龍蝦眼”微孔陣列聚焦成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