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成果轉化是創新的內在要求,是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作用的根本途徑,是推動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供給源頭,但當前科研成果轉化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著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這歸根結底是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不暢。需要盡快確立精準調研、精準對接、精準培育、精準服務理念,努力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精準轉化調研
科研成果轉化是將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實用性成果轉化為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的過程,是科研成果由技術領域向市場領域的跨越。科研成果轉化連接著科技與市場,且復雜性較強、難度較大、不確定性較高。科研成果轉化前必須做好調研工作,著力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一是要看市場上需要什么成果。通過政府咨詢、市場調研等多種方式,識別市場的需求和動向。二是要看有什么科研成果。協調高校科技部門和各院系,認真統計科研成果數量、ZL數量,著手建立科研成果信息儲備庫,摸清家底。三是要看哪些成果有對接可能。根據市場和某個企業的需求,對現有成果進行比對、篩選、梳理出符合市場化需求和利于商業推廣的科研成果,做好科研成果轉化準備工作。
精準轉化對接
當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科技、經濟“兩張皮”現象,科研成果供給和需求出現錯向,不能精準對接。這主要源于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要想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從深層次角度進行變革。
一是要加強高校自身改革。進一步夯實高校科學研究職能,并進一步加強服務社會的職能,推動高校形成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提高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和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二是要培養專門轉化人才。改革高校科研評價機制,給予科研轉化人才大力支持,推動建設專業知識扎實、溝通能力較強、業務水平出眾的專業技術經紀人才隊伍,探索科研成果轉化職業經理人制度。三是要加強高校與市場的融合。逐步靈活用人機制,鼓勵具有重大科研項目和產業化項目的主要科研人員和有實踐創新經驗的企業科技人才來高校工作;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科研工作者帶著科研成果到企業開展工作,進一步增強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市場意識和創新意識。
精準轉化培育
科研成果轉化不僅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更是“雙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要完善創新創業制度。高校領導要予以重視,做好創新創業工作整體規劃,完善制度、機制,力求將創新創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融為一體。二是要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在校園內要廣泛宣傳“雙創”的相關政策,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積極培樹大學生創業骨干人才和創新創業典型,發揮好榜樣引領作用。三是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健全校院兩級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夯實第一課堂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構建以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龍頭的賽事體系,讓學生在比賽實踐中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積極創建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設科研驅動型創客空間,不斷拓展校外創新創業實訓平臺。
精準轉化服務
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工程,需要我們做好方方面面的服務工作,以保證成果轉化對接的精準性。
一是健全轉化機構。設立專門的成果轉化管理機構和崗位,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人員,對科研成果轉化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同時,充分發揮好轉化機構的橋梁作用,推動科研成果和市場需求者相互對接。二是建立轉化平臺。技術上,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數據系統,為成果轉化評價、考核、獎勵提供數據支持;制度上,完善科研考核獎勵機制,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從事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體制上,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包括高校、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的多形式、多樣化的高效、優質的協同育人平臺,構筑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機制。三是做好轉化服務。為科研工作者服務,做好其成果推介的同時,提供好相關咨詢服務;同時,做好科研成果轉化跟蹤服務,及時處理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力求達到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圓滿完成。
長期以來,平均成績點數(GPA)一直被認為是扼住高校學生“命運咽喉”的評價指標。無論是學生評獎評優、保研留學、考公考編還是工作招聘,GPA都是反映學生能力的最關鍵指標。然而就在不久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
近年來,為提前布局新產品、新技術,不少上市公司成立了產業基金。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342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了328只產業基金募資、設立,合計出資規模達539.45億元。業內人士認為,......
績點,素來被大學生視為校園里的“硬通貨”,但部分學生“為績點而內卷”的現象,也一度引發教育界擔憂。日前,北京大學一則績點改革消息在網絡刷屏。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下簡稱生科院)從2022年春季學期開......
目前,多所位于北京的高校已經向社會全面開放,社會人員無需預約,可直接刷身份證入校。一些尚未開放的高校表示正在有序推進相關工作,在平衡校園秩序的同時,盡可能滿足社會需求。不僅越來越多的大學校門能進,而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應用基礎研究力度,以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礙產業化的“籬笆墻”,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
以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和持續創新能力,是無錫市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固重要一環。昨從市科技局獲悉,2023年度無錫市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正式發布,32家重點實驗室進入建設序列。這是無錫市首次組織市級重點實驗......
截至2023年10月底,蚌埠市吸納技術成交額158億元、同比增長382.3%,其中企業吸納技術成交額136.7億元、同比增長345.3%;登記各類科技成果398項、產業化率達76.9%。聚焦“需求端”......
12月10日,燕山大學與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共同舉辦的“燕山大學對接京津高校合作發展大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舉行。據悉,本次大會是京津冀高校為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
7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廣西多所高校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率為零,引發熱議。報告......
11月6日,教育部公示擬同意設置一批新本科高校,其中包括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轉設為山西電子科技學院,辦學性質為公辦。暫停已久的獨立學院轉設,迎來新進展。獨立學院,是各大高校與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