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6-23 10:11 原文鏈接: 楊振寧:中國應加強對科技投入合理分配

     

    6月18日,楊振寧在南開大學“理論物理前沿研討會”上演講。

      ◎中國的基礎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國外扎實。

      ◎10年以后,希望我們能和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直接搶人才。

      ◎我知道自己對哪個問題最感興趣,也知道哪個領域最能出成績,鉆進去就很容易成功。

      “10年后,如果你再來和我談中國科學的發展,情況會比今天更進步。”

      初夏,清華大學科學館里,坐在自己辦公室的沙發上,戴著助聽器的楊振寧,做了總結性評價。

      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的物理學家,已屆“望九之年”,卻仍然心系中國的科學發展和大學教育。

      6月22日,他應邀在寧夏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6月18日,他在南開大學報告了自己在冷原子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89歲的他,依舊反應敏捷、思路清晰、表達流暢,甚至是30年前報紙上刊登的新聞,他都能“信口拈來”。回首中國科學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他連稱“極其成功”,但也坦承“科學發展還需要時間和耐心”。

      談科學

      起步晚,中國前沿科學相對落后不奇怪

      日前剛剛公布的本年度“邵逸夫獎”,授予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三大領域內取得杰出成就的7位外籍科學家。而自2002年至今,“邵逸夫獎”共有43位獲獎者,其中僅有4位華人科學家。

      在評審會主席楊振寧看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近代科學在西方有三四百年的發展歷史,在中國卻不過六七十年,中國前沿科學相對落后,不稀奇。

      但他反復強調,從歷史的觀點來看,中國科學的進步速度非常驚人。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科學家在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簡直是少而又少”,如今,從量上來說,已經有很大進步。而在質量方面,國際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年輕的華裔數學家——在中國長大并接受大學教育,最近10年在西方國家做研究。“他們在世界第一流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是很受重視的。”

      社會上有這樣一種疑問:幾十億、幾百億撒到了各大研究所,為什么沒有很快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對此,楊振寧認為:科學的發展需要時間、需要傳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出來。

      他以中國體育為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無地位”到現在的“金牌大國”,體育事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迅猛發展。但是,“培養科學家比培養運動員復雜,需要更長時間的準備、更長時間的訓練,更長時間建立傳統,是件急不來的事情。”

      “應該從整體發展的經驗多著想,才能了解前途應該怎樣規劃。”楊振寧希望,中國對于科技發展的投入還要增加一些,更加強調合理分配。“合理的、有效的分配,必須依賴于對科學發展有相當認識的決策人。”

      談大學

      考古系和建筑系,可作為創建世界一流的突破口

      上世紀90年代,楊振寧應邀參與籌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這個以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為樣本的研究實體,意在加強清華大學的基礎科學研究,建成世界一流的理科。

      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了17年的楊振寧回到了清華園,開始在這塊“試驗田”上傾注自己的心血。對于清華大學高等研究所的發展方向,他顯然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過去10年,我們的發展方向是把國內杰出的年輕人引導到前途有發展的科學方向上,使他們出去以后能夠很快地在一些專業上嶄露頭角;未來10年,我們再把這些已經在國際上風生水起的科學領頭人,請回國內來。

      “這些三四十歲的年輕人,現在很多在美國擔任博士后或者助理教授,他們已經逐漸引起世界的關注;再過10年,這些人很可能變成世界一流科學家,他們回國后一定能夠帶動中國科學的發展。”楊振寧對未來的科學家“歸國熱”信心滿滿。

      楊振寧說:“中國的經濟形勢看漲,很自然地會對人才形成吸引力。10年以后,我們希望能和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直接搶人才。”

      如何建設國際一流大學?楊振寧認為,中國的發展過程與西方不一樣,大學的設置并不獨立。在大的社會背景下,不能簡單地拿中國的情形和外國對比。“在這點上,必須要清楚。”

      “有選擇地先把某些系打造成世界一流,”楊振寧說,“比如考古和建筑,由于歷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中國的大學很占優勢。”

      談人才

      大師的職責,就是引領優秀人才進入最有前途的領域

      科學的發展來源于兩種不同的動力。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保羅·勞特布爾和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他們的研究成果是核磁共振成像:把物體放置在一個穩定的磁場中,再加上一個不均勻的磁場,用適當的電磁波照射物體,根據物體釋放出的電磁波就繪制出內部圖像。

      “這是無目的的研究,勞特布爾之前一般用平均磁場做核磁共振,而他卻出人意料地加入了不平均磁場,竟然就成像了。”楊振寧說,科學研究往往是“忽然想出一個妙招,加些別人想不到的小竅門,就可能出大成果。”在他看來,這需要有廣大對于現代科研器材有認識,又有聰明腦筋的人投身到不是預先有目的的、更多憑興趣的科學研究中去。

      另一種科學研究則是有目的的,“比如,制造超短波長的激光,如果做出來,也很有可能得諾貝爾獎。” 楊振寧說。

      楊振寧表示,這兩種情況在中國都有可能出現,但要盡快使得年輕人走到有可能有重大發展的領域中去,“我對未來發展很樂觀”。

      他堅持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國外扎實。他說:“清華大學等一流大學的數學、物理專業的研究生們,絕大多數非常優秀,比起美國類似大學的研究生來,并不差。

      但在國內大學,在“信息靈通”方面顯然要比國外大學遜色。美國著名大學數學系之間的交往非常密切,這些學校里的研究生,對于數學界最敏感、最有發展前途的領域,知道得一清二楚。“中國大學的學生在這方面沒有優勢。”

      談起自己的“諾獎”經歷,楊振寧坦陳:“我非常占便宜。”他在西南聯合大學接受了良好的本科教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憑著厚實的底子,到了美國之后,他又拉近了自己和科學最前沿的距離,“我知道自己對哪個問題最感興趣,也知道哪個領域最能出成績,鉆進去就很容易成功。”

      在楊振寧看來,大學和大師要做的,就是“帶著最優秀的學生,挖科學的金礦,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引導他們進入最有前途的科學領域”。

    相關文章

    2024年前11個月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減稅近2.3萬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我國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22979億元。一系列稅收優惠“組合拳”持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浙江慈溪的這家智能家電企業,20......

    以身許國、埋名半生透過鄧稼先的書信解讀“人生的意義”

    慢,書信遠,寫信、寄信、等信、讀信,人們用十天半個月來完成一個回合的思念。如今,書信早已不再是通訊首選,而是成為了見證歷史的溫暖印記。展開一張張泛黃的信紙,凝視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思念有了形狀,情懷......

    三部門發布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據“統計微訊”微信公眾號2日消息,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發布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

    楊振寧的首次美國之行和兩次國籍變遷

    二戰之后,經太平洋赴美客輪尚未恢復,庚款留美公費生楊振寧等一行人只好選擇耗時長、路途遠、旅費貴的經大西洋赴美的西線,自此開啟他半個多世紀的美國之行。他的首次美國之行經歷怎樣的過程?兩次主動變化國籍又經......

    朱邦芬院士:有利學者培養科研品味的環境尚待形成

    時下,隨著2024年春季學期進入尾聲,一批年輕學子即將結束自己的求學生涯,進入科研崗位。同時,有更多年輕學子會在不久后開啟自己的研究生學業。在此過程中,他們是否知道自己更適合哪些科研領域、選擇何種科研......

    朱邦芬:有利學者培養科研品味的環境尚待形成

    時下,隨著2024年春季學期進入尾聲,一批年輕學子即將結束自己的求學生涯,進入科研崗位。同時,有更多年輕學子會在不久后開啟自己的研究生學業。在此過程中,他們是否知道自己更適合哪些科研領域、選擇何種科研......

    1.3億科研經費打水漂?科技投入的賬不能這樣算

    近日有媒體報道,某省區一高校獲1.31億元科研經費,但科研成果轉化率為零。這則新聞引發了熱議,人們本能地猜測,該省區科技界是否處于尸位素餐或“躺平”狀態,白白浪費了科研基金?甚至會進行更廣泛的猜想——......

    101歲楊振寧最新露面還有2分鐘發言視頻

    據香港大學官微報道,近日,101歲的楊振寧與林青霞等7人被香港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楊振寧先生以視頻方式現身,發表講話感言。據香港大學方面透露,楊振寧安排了侄子“AlbertYang”到場,代替他完成......

    楊振寧的物理學成就你可能不懂,但他的經歷你必須知道

    說起楊振寧,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在物理領域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是當之無愧的泰斗,尤其是其華人的身份,一直都是令人非常自豪的,如果要想詢問楊振寧到底有多么偉大,這和他從事的事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其......

    北師大設立“楊振寧講席教授”職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89.shtm據北京師范大學官方微信10月2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