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6-28 13:54 原文鏈接: 乳業新國標該不該照顧國情?面臨3個具體難題

      在日前舉辦的牛奶行業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乳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再度踢爆“中國乳業新標世界最低”的話題,這讓去年就曾掀起軒然大波的乳業新國標爭論進入新一輪高潮。巴氏奶VS常溫奶,消費者VS奶農、奶企,標準的杠桿究竟應當向誰傾斜?現實面前標準該不該照顧國情?

      引爆點 兩項標準降低要求

      2010年以前,我國生乳收購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不超過50萬個,蛋白質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訂的標準,將每毫升細菌限量總數提高到200萬個,蛋白質最低含量下調至2.8克。

      事實上,本次重新踢爆新國標爭議的關鍵人物王丁棉并非炮轟國標降低的第一人,率先提出“世界最低”論的應該是曾參與“新國標”討論的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他當初的一句“全世界恐怕都沒有這樣低的指標”,直接點燃了第一輪新國標大論戰。

      據介紹,新標準中蛋白質含量遠低于發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準;而菌落總數放寬3倍后,是美國、歐盟(10萬個)標準的20倍。因此被一些奶業專家指責,這一標準堪稱“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彈 倒退25年 喝奶不如飲水

      資料顯示,舊的生鮮乳國標規定生乳中細菌總數分為每毫升低于50萬、100萬、200萬和400萬四個等級。

      王丁棉表示,舊標準實施期間,南方乳制品企業對生乳細菌總數的要求基本都低于每毫升50萬,廣州的企業能達到10萬以下。據我了解,北方的企業要求生乳細菌總數低于50萬的應該在三分之一以上,高于200萬接近400萬的占少數。“所以我說現在的標準和原來以及實際情況比,都降低了。”

      有專家驚呼:“這樣的標準簡直是倒退回了25年前。”

      王丁棉指出,標準高與低,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權益。先說蛋白質,不要看到它比原來標準只少了1.5%這么一點小數,但營養其實少了很多,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再說細菌總數,200萬個細菌里面,除了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還有致病菌。細菌數越高,致病菌的分泌產物保留在牛奶里面的就越多,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很少的蛋白質,那么高的細菌,還不如喝白開水。消費者錢花了,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回報,還損害健康。”

      贊 有安全奶喝比喝好奶重要

      而與上述觀點針鋒相對的是一幫以“國情”為依據的業內專業人士,代表人物當屬內蒙古奶協常務理事金海。

      作為新國標的支持者,金海反駁稱,現行乳業標準符合中國國情。中國奶業作為一個產業發展才有十幾年。十幾年時間里,大部分中國人從無奶喝變得人人都能喝上奶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一頭奶牛從培育到產奶,需要三年時間。培育一個奶牛品種,用現在最先進的手段去努力,也要20年,以前則是40年。

      “現在有人就盯著國外的標準,我就很奇怪。西方國家奶業發展有100多年的歷史,他們現在的標準是高,但怎么不去看看美國上世紀80年代、70年代的標準。如果我們的檢測標準明天就向國外看齊,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農要破產,我國大多數消費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我國有13億人要喝奶,也不可能都進口———就算把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奶牛全都買回來,也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而我國目前的奶牛養殖業,小規模散養戶比例較高,超過70%。小規模散養不是標準化養殖,經常是自家種什么,就給奶牛吃什么,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受限于牧草質量、品種改良等因素,并不穩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質標準,絕大多數達不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內在原因就在于我們牛奶檢測標準中的蛋白質含量定得太高,導致農戶為達標而千方百計提高蛋白質含量,由此導致了三聚氰胺等物品的添加。

      200萬的細菌總數也不全都是致病的病原菌,很多是乳酸菌、酵母菌等,對人體沒什么害處。病原菌通過高溫消毒后,也不會存在活菌,不會直接致病。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我們目前喝的牛奶,只是蛋白質稍微低了一點、稍微稀了一點,但起碼能讓消費者喝上沒有添加劑的真正的牛奶。

      思考 乳業新國標面臨的幾個具體難題

      難題1:牧草和飼養條件

      王丁棉分析,奶業發展的現狀有條件達到更高的標準線。比如說提高蛋白質,不需要多難的技術,只要給奶牛提供充足的、優質的飼料,不出三到五天,蛋白質指標立即就會上去。細菌總數也一樣。即使小規模的散養戶,做得好的話,也跟大規模的奶牛場一樣可以把細菌總數控制在50萬以下。不是農民做不到,而是企業的設施跟不上。牛奶在剛離開牛的乳房的一瞬間,菌落總數其實非常低,最多也不過一兩萬個。菌落總數之后能達到200萬個,主要是牛奶進入加工環節前的時間太長。另外,牛奶剛擠出來的1小時內沒有迅速將其降到4攝氏度(沒用低溫抑制細菌繁殖)。再有就是裝牛奶的桶、運牛奶的罐子消毒不徹底。這都不涉及什么高級的技術。

      但金海卻斥王丁棉“不實事求是”。“給奶牛喂優質牧草能提高蛋白質,他說得沒錯,可我們哪有那么多耕地種植優質牧草?另外,提高蛋白質還需要改良我們的奶牛。我們奶牛的產奶量和美國相比差一半,這是品種的差異,這是不管拿多少錢都不能在一天一夜之間就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漫長的改良過程。”

      就細菌總數來說,我們有70%多的奶牛散養戶,他們養牛往往就在房前屋后,衛生環境不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條件有限,不能做到全封閉下擠奶、擠完馬上冷卻,并用冷藏裝置送到廠里馬上加工。

      難題2:源頭終端標準矛盾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說,生乳標準的蛋白質含量,不會影響消費者所食用的液態奶和奶粉里面的蛋白質含量,“現行液態奶和奶粉蛋白質含量,與以往的標準要求一樣,沒有倒退。”

      這又牽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盡管生鮮乳新國標降低了標準,但乳制品標準卻未相應調整,中間是否存有矛盾?

      “如果原料品質降低了,必然影響最終賣給消費者的產品的質量。如果前期收購的生乳每100克只有2.8克蛋白質,那么要達到乳制品出廠時的蛋白質含量標準,就要再添加允許使用的天然蛋白一類的蛋白質,雖然乳制品也是達標的,但是和生乳中原本就有的蛋白相比,還是會有不同。”王丁棉比喻說:“一個天然美女和整容的美女,雖然都是人,但還是不一樣的。”

      難題3:劣質牛奶的出路

      王丁棉堅持標準不應降低的理由也提到,以前的25年里,奶農從沒有因為標準問題倒奶、殺牛。近年出現的殺牛現象和指標高沒關系。降低乳業標準的結果才是奶賤傷農,低標準只能賣低價錢,沒有辦法讓奶農用優質奶源賺到更多的錢,也沒有辦法提高奶農的養殖水平。

      對于如何解決奶農生產水平低下的現狀,王丁棉有自己的思考。“即使現在調到2.8%,那些低于這個門檻的劣質奶仍會想方設法做假,杜絕隱患絕不是靠降低標準,而是要給劣奶一條合適的出路,如允許以較低的價格收購用于飼料加工等。”

      結論 各方利益協調后的產物

      新國標的制定從始至終,一直被人指責受企業干擾。最具代表性的細節是,新國標起初吸納了蒙牛、伊利等大企業參與,這本是國標制定的慣例,但后來引發指責,最終的折中結果是,新國標有史以來第一次沒了起草人和起草單位的欄目。專家起草組組長王竹天也承認新國標是“各方利益協調后的產物”。

      讓廣大消費者憤憤不平的正是在這種利益平衡中,終端消費者的利益似乎被犧牲了。

      署名“擾靡淳”的博文認為,奶業國情固然需要考慮,散戶奶農利益需要照顧,然而國民的身體健康更需要保護,民族身體素質更需要進步。國家能否像當年出口退稅鼓勵創收外匯一樣,根據出奶數目補貼奶農,鼓勵奶農提高裝備水平、提高技藝、提高養殖水平、保證生乳的高標準?

      “自由的方槍槍”說:片面顧及奶農利益而忽略公眾的健康,顯然不應該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真正獲利的也未必是奶農。

    相關文章

    多功能針織產品新國標5月1日正式實施服裝創新再發力

    新國標的實施,促使企業聚焦消費者需求的難點、痛點,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拓寬了消費者的選擇空間,也帶動整個行業邁向更優質量、更好服務、更高水平。近年來,隨著新面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出現,消費者對于服裝和針......

    消費復蘇形勢明朗!乳業板塊為何能領漲?

    12月2日,乳業板塊開盤繼續活躍,陽光乳業、燕塘乳業競價漲停,三元股份、一鳴食品、品渥食品、熊貓乳品等紛紛高開。消息面上,隨著精準防疫政策不斷落實,珠三角多個區縣宣布解除疫情臨時管控,還有部分區域宣布......

    大動作!蒙牛出手擬要約“奶酪第一股”5%股份

    A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600882)再迎大動作。10月9日晚間,妙可藍多披露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該公司控股股東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蒙牛”)擬要約收購公司5%股份。持......

    331種農殘檢測新國標SCIEX培訓班(上海站)成功舉辦

    SCIEX于2021年11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DemoLab成功舉辦了專門針對GB23200.121-2021LCMSMS農殘標準的高級培訓班。該標準即《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

    乳業新視點:蒙牛將獲圣牧高科51%股權

    日前,中國圣牧(HK:01432)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向蒙牛(HK:02319)出售其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圣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牧高科奶業)51%股權的交易。本次交易完成后,蒙牛和中國圣牧分別持有......

    我食品安全乳業合格率居首仍有四大課題亟待破解

    “中國食品安全整體趨穩,乳業合格率居首,油、肉行業現輕微波動。”3日,在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

    嬰幼兒奶粉新國標意見稿發布或將影響1000億奶粉市場

    9月7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等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8年10月30日前。根據征求意見稿,未來1、2、3段嬰幼兒配方乳粉將分......

    營養中國從乳業啟航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物營養理念的不斷深入,以及乳制品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我們判斷乳制品行業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將處在一個增長時期,是今后食物營養產業發展的重點。“新時代,我們要樹立一個用營養來引......

    專家:當前乳業國標滯后應通過標準化提升整體水平

    8月14日消息,自2010年修訂后的近8年來,乳業國標一直飽受行業爭議。近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對此表態稱,考慮到當時修訂時的客觀情況,國標的確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比如標準制定程序時間......

    乳業大會“新乳業標準先行”論壇舉行

    27日,2018中國國際乳業合作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開幕首日,大會特設“新乳業標準先行”主題論壇,與會嘉賓結合乳業發展的新時代特點,瞄準乳業行業的新需求,聚焦乳品行業標準,各抒己見。主題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