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1年)》的通知,質譜、光譜、能譜分析檢測技術作為高端分析檢測技術入選,以下是通知全文:
關于印發《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1年)》的通知
工信部科 [2011] 3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指導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方向,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實現工業和通信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我部組織編制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1年)》,現印發你們。請積極組織做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
二O一一年七月一日
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
(2011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1年7月
前 言
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指導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方向,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實現工業和通信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我部組織編制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1年)》,用于指導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是能夠在多個行業或領域廣泛應用,并對整個產業或多個產業產生影響和瓶頸制約的技術。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由于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難度大、周期長,特別是在基礎材料、關鍵工藝、核心元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是工業和通信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1年)
一、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
二、原材料工業
三、裝備制造業
四、消費品工業
五、電子制造業
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七、通信業
八、信息化和生產性服務業
一、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
1. 高效/高壓大功率節能電機驅動系統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高壓大功率電機系統能量回收及高能效協調控制技術;MW級高壓大功率永磁電機設計技術;電力電子器件串聯的均壓技術和驅動保護技術;高壓大功率電機變流系統的電磁兼容技術和高效冷卻技術;以及高壓大功率電機高效節能系統的工程化設計、制造、測試及集成技術等。
2. 大容量電爐生產高品質工業硅節能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原料選擇、配比和預處理優化技術;電爐爐心功率密度優化技術:高壓與低壓供電無功補償技術;爐外精煉工藝技術。
3. 熱帶無頭/半無頭軋制節能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常規熱連軋中間板坯快速連接無頭軋制技術;無頭連鑄連軋技術(ESP);薄板坯連鑄連軋半無頭軋制技術。
4. 點燃式內燃機缸內直噴節能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燃燒組織與控制技術、燃油噴射系統技術、增壓技術、可變氣門技術、小排量缸內直噴發動機技術。
5. 鋁電解槽新型陰極鋼棒結構節能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提出分層陰極鋼棒結構優化技術;水平電流、陰極電場、電磁力等分布優化技術。
6. 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無汞觸媒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乙炔氫氯化合成氯乙烯反應的非均相或均相無汞觸媒催化體系技術開發;無汞觸媒制備技術;無汞觸媒反應器及工藝設計技術。
7. 扣式堿性鋅錳電池無汞化技術與裝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電池鋼殼結構及表面鍍層處理技術;負極無汞合金鋅粉材料、正極二氧化錳材料與電解液配方與工藝技術,汞含量低于0.0005%。
8. 電解錳電解后序工段連續拋瀝逆洗及自控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采用激光精確定位、多維運動嵌入式控制、針噴逆流清洗等技術,實現電解錳工藝廢水三次減量、二次循環,達到工藝廢水的全部回用,減少用工70%以上,實現了電解后序工段操作環境的全封閉。
9. 再制造產業關鍵、共性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產品再制造性設計方法;再制造毛坯缺陷綜合無損檢測技術及疲勞剩余壽命評估技術;再制造毛坯無損高效拆解技術;再制造高效綠色清洗與表面預處理技術;三維損傷激光熔覆再制造成形技術;類激光高能脈沖精密冷補技術;高效能超音速等離子噴涂技術;基于機器人MIG堆焊熔敷再制造成形技術;機器人或操作機自動化高速電弧噴涂技術及材料技術;再制造零部件表面噴丸強化技術;粉末等離子熔覆技術;自動化納米復合電刷鍍技術及裝備;再制造零件表面涂層結合強度評價技術;再制造零件動態健康監測的傳感技術;再制造零件競爭性服役壽命的模擬仿真與再制造部件服役壽命的綜合驗證技術。
10. 富硅高鐵尾礦深度分選及大宗高值綜合利用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以低成本強磁選技術為核心,有機融合重選、浮選技術及新藥劑開發,實現富硅高鐵尾礦富硅部分與富鐵部分的深度分離。
11. 復雜難選礦資源綜合利用高效專屬藥劑分子設計及合成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針對浮選過程中廣泛存在的有用礦物與含硅脈石礦物浮選分離的需要,利用浮選藥劑的計算機輔助分子設計(CAMD)技術,在研究礦物晶體化學、表面化學以及與藥劑分子作用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篩選、計算、模擬、合成技術,研究反浮選脫除含硅礦物的高效選礦藥劑(包括捕收劑、調整劑等)的結構、性能、毒性以及構效關系,利用實際合成、選礦驗證等手段實際考察新藥劑的浮選性能,最終實現反浮選脫硅新藥劑的工業化。
12. 赤泥CO2脫堿及大宗整體綜合利用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以低成本脫除赤泥中過高含量的堿和鐵,并將脫除的堿和鐵以較高附加值進行回收利用。
13.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選礦設備關鍵共性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大型高效浮選設備、大型高效磁選設備、高效礦物脫水與過濾技術及裝備重點技術、大型超細磨設備重點技術等。
14. 廣西桂中高鐵鋁土礦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采用“燒結―預還原熔分高爐冶煉―提取氧化鋁”方案,將礦石(>1mm的凈礦)按比例配入石灰石、煤粉和白灰,混料后燒結,燒結礦入高爐冶煉。在高爐內完成將鐵礦物還原成鐵水,鋁礦物生成鋁酸鈣渣系和渣鐵分離過程。通過鈉化吹釩從鐵水中回收釩,吹釩后鐵水煉鋼。鋁酸鈣渣用碳酸鈉循環母液進行兩次浸出、脫硅、分解和焙燒生產氧化鋁,浸出渣用于生產水泥,從分解母液中回收鎵。
二、原材料工業
(一)鋼鐵
1. 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與裝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流程緊湊、高效的工序銜接匹配優化技術;鋼鐵產品制造過程的能源高效利用和轉換技術;鋼鐵產品制造過程的社會廢棄物消納利用技術;特大型高、焦、燒,高爐高風溫低燃料比,“三干”技術,創新的一包到底與轉爐高比例脫[Si]、[P]技術,自動化煉鋼,高速的精煉、RH、連鑄、軋鋼技術等行業先進技術的集成優化技術;清潔能源和海水淡化在鋼鐵流程中的應用技術。
2. 低品位難選礦綜合選別與利用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低品位磁(赤)鐵礦重磨、陰(陽)離子反浮選提鐵降硅技術;菱鐵礦、褐鐵礦焙燒—急冷分離—弱磁選—反浮選綜合技術;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技術;尾礦細磨—選別綜合再利用技術;剝巖等含鐵原料選別利用技術;其中Fe含量35%左右的低品位礦提鐵到61%以上,降硅到4%以下;鐵釩、鈦資源有效利用,提釩制備V2O3、V2O5、VFe、VN合金,提鈦制備鈦白粉、海綿鈦達到工業化應用要求;含鐵12%~20%的尾礦、剝巖中鐵資源回收,并將提鐵后的尾礦、剝巖制成建筑材料綜合利用,減少排放;菱鐵礦選后精礦品位達到61%,成本500元/噸。
3. 高效率、低成本潔凈鋼平臺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解析—優化的鐵水預處理技術;高效—長壽的轉爐冶煉技術;快速—協同的二次冶金技術;高效—恒速的全連鑄技術;優化—簡捷的流程網絡技術;動態—有序運行的物流技術;其中高效—恒速的全連鑄技術是引領性的技術,其他技術要按連鑄技術要求來優化。并適用于不同產品,不同層次要求的潔凈鋼生產;可建立不同潔凈度要求的各類潔凈鋼工藝控制標準,在功能對口適應條件下,成為同類潔凈鋼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工藝;供氧強度>4m3/t.min,冶煉周期<30 分鐘,鐵水預處理和鋼水精煉比>80%,實現計算機終點動態控制,爐齡>1萬爐。
4. 新一代TMCP(控軋控冷)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以超快冷為核心的可控無級調節鋼材冷卻技術;以相變和析出為基礎、冷卻路徑可控技術;細晶、析出、相變綜合強化技術,離線熱處理在線化技術;其中節省鋼材合金用量30%以上;提高鋼材強度100~200MPa以上,大幅度提高沖擊韌性,節約鋼材使用量5%~10%;提高生產效率35%以上;節能 10%~15%。
5. 高爐煉鐵CO2減排與利用關鍵技術開發
主要技術內容:
高爐富氧噴吹焦爐煤氣技術,包括在富氫還原氣體還原特性、高爐噴吹焦爐煤氣爐內反應機理等基礎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工藝流程設計及焦爐煤氣凈化加壓、重整、加熱及噴吹等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研究開發,開展焦爐煤氣噴吹工業試驗,焦爐煤氣噴吹量>100m3/噸鐵,置換比≥0.45kg(焦炭)/Nm3(焦爐煤氣),燃料比降低10%,CO2減排10%~20%,高爐生產效率提高10%。
高爐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煉鐵技術,包括在爐頂煤氣脫除CO2后再噴入高爐和循環氧氣鼓風條件下含鐵爐料的物理化學及冶金行為等基礎研究及流程研究的基礎上,進行120m3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設計及關鍵裝置開發,開展120m3高爐工業試驗,形成1000m3級高爐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方案設計,煤比>200kg/噸鐵,焦比<220kg/噸鐵,燃料比降低20%,高爐生產效率提高≥30%,CO2減排10%~25%,直接經濟效益實現噸鐵生產成本降低70元以上。
高爐煤氣的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包括高爐煤氣深度凈化工藝,調質氣體CO和CO2共氫化制備甲醇規模化示范,系統集成,年產萬噸級高爐煤氣制備甲醇的方案設計,①建成處理能力為400Nm3/h的煤氣深度凈化系統,高爐煤氣經凈化后硫、砷和氯等雜質含量低于0.1ppm,金屬氧化物粉塵含量低于5mg /Nm3。②建成規模為1000噸/年的高爐煤氣制甲醇示范工程,實現總碳單程轉化率達25~30%,綜合轉化率達50~60%。③1000噸/年甲醇示范平臺正常運行大于2000h。
(二)有色金屬
1. 低碳低鹽無氨氮稀土分離提純工藝新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開發低碳低鹽無氨氮萃取分離技術,包括研究高效規模制備碳酸氫鎂溶液工藝及其在萃取分離稀土工藝中的應用技術;開發新型稀土沉淀結晶技術,包括研究優質碳酸氫鎂沉淀稀土工藝,研究稀土沉淀結晶過程及物理性能控制技術,非稀土雜質離子分離技術;開發稀土分離提純過程化工材料及CO2低成本循環利用技術;開發低碳低鹽無氨氮稀土分離提純新工藝規模化制備技術。
2. 各向同性釤鐵氮粘結磁粉關鍵制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釤鐵合金高壓熔煉及穩定成相快淬技術研究,通過高壓氣氛下控制合金熔煉過程中Sm的蒸汽壓,控制金屬釤在熔煉過程中揮發,研究不同壓力及熔煉條件對合金成分的影響規律;合金高效氮化方法及氮含量穩定控制技術研究,主要研究不同溫度和時間條件下SmFe合金的氮化效率和相組成;SmFeN磁粉的成型技術研究及磁粉綜合性能評價,包括研究SmFeN磁粉成型技術,確定在不同成型條件下對粘結磁體磁性能的影響規律,通過電化學方法對磁粉及磁體耐蝕性進行研究評價。
3. 高光效、低光衰白光LED熒光粉及其規模化制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研究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Ce3+激活的硼鋁酸鹽體系黃色熒光粉和硅酸鹽系列綠粉,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氮化物/氮氧化物熒光粉;研究突破LED熒光粉的產業化合成關鍵技術和裝備,滿足半導體節能照明產業需要;對系列化LED黃色、紅色和綠色熒光粉應用性能研究,獲得適宜的匹配性能參數并應用于高性能白光LED器件。
4. 功能材料用高品質稀土合金速凝片及關鍵設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研制開發高品質稀土合金速凝片及大型智能連續速凝爐;研究自動澆注及強制換熱技術,包括提高帶厚及微觀組織均勻度,細化合金晶粒,提高主相含量、節約稀土金屬,抑制a-Fe相的生成;研究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及收益率的工藝技術。
5. 大型節能環保稀土電解槽及工業制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研究開發50kA節能環保液態下陰極新型稀土電解槽,包括通過電解槽溫場、磁場和流場的仿真研究,設計開發結構科學、配置合理的50kA液態下陰極電解槽;研究稀土金屬低槽壓液態下陰極電解工業制備技術,包括通過稀土金屬低槽壓液態下陰極電解過程中電解溫度、極距、陰陽極電流密度等工藝參數研究及優化,實現稀土電解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控制,突破稀土電解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關鍵工業制備技術。
6. 滿足國Ⅴ標準汽車尾氣催化劑的鈰鋯材料制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汽車尾氣催化劑的關鍵鈰鋯涂層高比表面材料技術;滿足國Ⅴ標準汽車尾氣催化劑的鈰鋯材料高溫熱穩定技術;鈰鋯材料低成本制造技術。
7. 基于新型陽極與異型陰極聯合應用的超低能耗電解鋁新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新型陽極制備研究,包括新型陽極的設計和制備技術與優化研究,新型陽極的抗壓強度、抗熱震性、抗氧化性等物理性質優化研究;新型陽極應用試驗,包括電解質體系遴選及性能優化研究,陽極氣泡層構成及厚度檢測、穿孔中氣泡逸出量檢測研究,新型陽極應用在電解過程中的氣泡行為及其與陽極過電壓之間關系研究;基于新型陽極與異型陰極聯合應用的超低能耗電解鋁新技術研究,包括改善氧化鋁在電解質中的溶解性能研究,氧化鋁的加料工藝與新型工藝的匹配研究,超低電壓條件下的電解槽“三場”優化研究,超低電壓條件下的電解槽新型控制模型研究。
8. 氧氣底吹鉛鋅火法冶煉清潔工藝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氧氣底吹煉鋅工藝研究,包括確定入爐料比、最佳熔煉品位、反應終點的計算機工藝模擬和熱力學模型,底吹爐高熔點鐵鋅氧化物熔點的降低,側吹還原的工藝模擬以及鋅蒸汽回收工藝模擬(小型)研究;底吹煉鋅新型工藝裝置研究,包括底吹煉鋅爐結構和工藝配置(如徑長比、氧槍布局、安裝傾角、水冷元件配置等),熔劑及冷料加入量及加入方式等,以及與連續吹煉相配套的氧氣底吹成套裝置的研究開發;耐高溫底吹爐爐襯的選擇及試驗;側吹還原爐爐內耐火內襯的選擇及布置及熱耗損失的降低。
9. 高效節能銅加工技術與高性能銅材加工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銅及銅合金管材的高效短流程生產關鍵技術,包括①(電子銅管)水平連續鑄造+直接冷拉工藝,研究近軸向連續柱狀晶高性能電子銅管熱模水平連續鑄造技術,軸向-環向三維電磁攪拌水平連續鑄造工裝研發,鑄態電子銅管直接冷拉技術,高性能電子銅管制備過程中組織性能演變規律及控制技術。②(耐蝕銅合金管)水平連續鑄造+行星軋制+冷拉工藝,系統研究黃銅合金(HAl77-2)管的連續制備管坯技術,研究開發三輥斜軋加工黃銅合金管的新工藝,軋輥形狀的優化及材料選擇,耐蝕銅合金成分設計及耐蝕機理與性能的研究,耐蝕性試驗及檢測方法研究及新型耐蝕銅合金產品開發。
高效短流程銅板帶生產關鍵技術,包括熔體處理技術,氧含量控制技術,大寬厚比結晶器的設計,大寬厚比上引連鑄工藝參數選擇和優化,冷軋工藝的選擇和優化,帶材表面處理技術。
新型高導電型銅合金材料技術,包括高強高導銅合金接觸線的合金設計及非真空添加技術,大卷重高強高導合金線材的連續制備加工技術和在線熱處理技術,高端精密纜線的合金設計及其連續制備和精密加工技術。
新型低成本無鉛黃銅材料與制品技術,包括無鉛銅合金材料的合金設計及加工制備技術,有毒元素(Be、Cd、Pb等)替代技術,主要解決低成本無公害銅材的開發。
新型高熱導銅粉材料與熱導制品技術,包括高導熱銅材料的成分設計技術,高壓制備粉末技術及高效散熱片與熱導管設計加工技術,主要解決高導熱銅粉材料的開發,高效散熱片與熱導管制品的開發。
10. 電子級高純多晶硅生產工藝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全流程工藝物料、能量優化平衡及DCS自動控制技術;高效節能填料塔及干法除硼精餾提純三氯氫硅新技術;生產過程運行碳含量控制技術;痕量級雜質檢測分析優化技術及超高純度產品生產潔凈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
11. 低成本高比容量磷酸鐵鋰和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低成本高比容量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制備技術;低成本高比容量鋰電正極富鋰錳基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
(三)石油化工
1. 超臨界二氧化碳擠出發泡高分子材料的制備工藝與成套裝備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重點研究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發泡劑擠出發泡聚丙烯材料生產技術以及成套裝備關鍵技術,并建立500噸/年生產線。
2. 節油輪胎胎面專用合成橡膠制備及應用產業化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星形溶聚丁苯橡膠(S-SSBR)關鍵技術;集成橡膠(SIBR)關鍵技術;反式異戊橡膠(TPI)萬噸級產業化關鍵技術;3萬噸/年稀土順丁橡膠產業化關鍵技術;節油輪胎產業化關鍵技術。
3. 子午線輪胎數字化在線檢測系列裝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輪胎動平衡/不圓度試驗機、輪胎均勻性試驗機、輪胎x光檢測機和輪胎激光散斑檢驗機等子午線輪胎數字化在線檢測系列裝備的研發。
4. 聚合物反應成套裝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連續反應器的開發;適用于高粘度體系、高轉化率、反應過程中有相態變化的聚合反應器的開發;聚合物反應成套裝備設計及制造;聚合物反應成套裝備高自動化程度、高精度、高穩定性電儀控制技術的開發。
5. 面向有機溶劑脫水與回收的滲透汽化分離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滲透汽化分離膜技術;分子膜滲透汽化分離技術;有機溶劑脫水與回收裝置研究。
6. 智能內模自適應控制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魯棒IMC-PID控制技術;基于現場操作數據的免測試在線建模技術;多變量辨識技術;過程控制質量在線監測技術。
7. 光致圖案化應用研究平臺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光固化直接成像噴墨PCB油墨研究;光固化直接金屬化UV噴墨油墨研究;數字化UV噴墨油墨開發研究;印刷版UV噴墨制備技術開發;彩色光阻的研究。
8. 煤氣化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煤炭日處理量達到2000噸,提高合成氣含量和碳轉化效率。
(四)建材
1. 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工業、生活污泥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污泥儲存、輸送、計量等工藝過程流程、工藝參數、裝備選型的優化集成開發;污泥干化工藝及控制系統的開發應用;研究污泥處置過程中形成的尾氣特性,開發合適的污泥干化尾氣處置工藝技術裝置;水泥窯焚燒處置污泥接口及計量設備的研究;水泥窯處置利用污泥對水泥熟料燒成及熟料質量影響的研究;污泥干化焚燒處置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
2. 高效玻璃纖維覆膜過濾材料制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高平整度玻纖織物結構設計與制備技術;小孔徑、高孔隙率、高強度膨化聚四氟乙烯膜配方和制備技術;玻纖表面處理技術與熱壓覆膜技術;濾料性能指標和檢測方法;使水泥窯尾煙塵排放達到10mg/Nm3。
3.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系統協調處置廢棄物及節能減排的工藝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生產過程的節能技術優化;利用工業廢氣生成生物能源和其它工業原材料技術研究;廢氣利用(合成輕質碳酸鈣、合成生物燃料)的相關工藝研究;利用水泥廠固有廉價資源脫除NOx及CO2減排技術的研究;生產系統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研究;中低溫余熱發電系統技術研究。
4. 大型專業化機械裝備的改進、優化與加工過程的自動監控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在系統或整體優化的基礎上,開展單體裝備的優化,提高系統的效率和節能降耗的目標要求;水泥生產過程中的大系統集成優化;水泥生產過程污染物控制技術和裝備開發。
5. 水泥生產過程信息的現代化控制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水泥廠資源管理系統,包括廠區物流管理系統及合理控制和使用自然資源,建立合適的物流控制程序;自動化控制系統,包括生料質量控制系統(QCS系統)、實驗室自動化采樣測試分析系統及采用最新的電氣自動化產品,提高現有水泥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
三、裝備制造業
(一)基礎機械
1. 機械基礎零部件抗疲勞、長壽命制造的納米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納米基礎技術研究,包括提高納米金屬陶瓷鍍層與基體結合強度試驗研究,納米金屬陶瓷鍍層技術與構件噴丸強化、熱處理技術的復合應用研究,納米金屬陶瓷電沉積對微裂紋修復技術研究,納米金屬陶瓷涂層電沉積過程精密控制技術研究,探索降低納米鍍層工藝成本的技術途徑,研究納米混合粉應用的技術,納米陶瓷電沉積自動化環保型生產線技術,硬涂層結構的理論與試驗模型研究。
其中納米金屬陶瓷鍍層與合金鋼基體的結合強度由65Mpa提高 30%,包括建立熱處理、噴丸強化、納米鍍層的復合優化制造工藝,建立優化的裂紋修復工藝,給出微納米粉體組分與鍍層性能關系,提出性價比良好的微納米粉體組成要求,研制適合納米鍍層的自動化的電刷鍍裝備,提出基于疲勞壽命和可靠性的納米表面涂層結構設計綜合優化方法。
納米金屬陶瓷電沉積技術應用于關鍵產品的研究,包括汽車發動機氣門簧等抗疲勞研究,國產彈簧鋼絲制造發動機氣門彈簧疲勞壽命由2300萬次提高3倍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復雜工況下鏈條抗腐蝕疲勞研究,抗腐蝕疲勞壽命由平均30個月提高2倍以上,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石油鉆機鉆桿、泥漿泵抗腐蝕疲勞研究,石油鉆采泥漿泵缸套抗腐蝕疲勞壽命由200~300小時提高3~5倍;海洋平臺升降裝置大模數齒條的納米涂層改性應用研究,大模數齒條疲勞磨損壽命顯著提高;提高滑動軸承壽命和可靠性應用研究,滑動軸承壽命顯著提高。
2. 高壓液壓元件鑄造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工作壓力≥20MPa的柱塞泵/馬達殼體、液壓閥閥體、齒輪泵、葉片泵、全液壓轉向器、擺線馬達等殼體的鑄造技術,包括鑄造熔煉技術,材料成份分析及控制技術,時效處理技術,多層內腔及流道精密成型技術,檢測技術及檢測設備等。
其中機械性能,單件試棒抗拉強度Σb≥300~350MPa,鑄件產品本體抗拉強度Σb≥270MPa,表面硬度HB195~235,心部硬度 HB190~215,標準試塊孔變形量≤2.0μm/10Nm;尺寸精度,外形CT7,內腔CT6;表面質量Ra≤12.5。
3.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自動變速器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6-8檔AT自動變速器,包括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機構方案優選,自動變速器換擋控制理論與方法,自動變速器試驗測試技術和標準規范,自動變速器機械液壓系統工程化設計開發技術,TCU軟硬件工程化設計開發與整車測試標定匹配,動變速器產業化關鍵技術。
CVT無級變速器,包括無級變速器綜合性能設計,金屬帶和擺銷鏈工作機理研究與設計,擺銷端面與錐盤傳動副的研究,金屬帶、擺銷鏈應用性能測試與效果分析,無級變速器產業化生產組織與實施。
其中6~8檔AT自動變速器,6~8個前進檔,輸入扭矩180~320Nm,產品可靠性和總成壽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AMT與DCT比傳統機械變速器每百公里節油5%~10%,AMT換擋響應時間≤0.65s,DCT實現無動力中斷換擋,換擋平順性、產品可靠性和總成壽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TCU壽命 ≥6000h;CVT無級變速器,傳動效率達到94%,金屬帶帶環各層受力不均勻度≤5%,帶環拉應力降低20%~27%,軸向壓力減少20%,傳動效率提高1.2%,百公里綜合油耗降低5%;鏈式CVT在變速比較大的低高速區效率較高,最佳燃效比現有帶式CVT提高4~5%;錐輪錐盤錐面角度公差≤40 〃,兩軸徑同軸度≤0.008mm,球道跳動≤0.012mm,壽命大于25萬km。
4. 近凈成形高精特齒輪制造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齒坯精化技術;抗疲勞精加工技術;低噪聲、長壽命、輕量化細節設計技術;無應力集中裝配技術;精細熱處理技術;表面硬化、強化、改性技術;材料的選用與研究;表面保護技術;潤滑等制造技術;以及降低螺旋錐齒輪噪音技術研究;強力噴丸技術對螺旋錐齒輪使用壽命提高的研究;表面處理對降低螺旋錐齒輪噪音及提高使用壽命的研究;螺旋傘齒輪裝配工藝研究;驅動橋臺架試驗動力譜試驗方法和標準的研究。
其中適合中小模數、復雜異形齒輪零件,精度達6~7級,噪聲70~75dB,疲勞壽命≥100萬次,材料利用率提高20%~30%,生產效率提高70%,綜合成本降低20%。
5. 數字液壓智能化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數字液壓智能化技術是對各種主機、設備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控制的液壓設計與制造技術,是機、電、液控制技術的綜合,屬于液壓技術集成性自主創新層面,是今后的重要發展方向。主要技術包括:計算機控制技術;現場總線分布控制技術;電液伺服比例控制技術;液壓數字控制技術;變頻調速控制技術;多自由度平臺姿態控制技術;液壓振動臺數字控制技術和為汽車、軍工裝備配置的多通道電液伺服振動控制技術等。
其中高壓大排量數字電子泵,工作壓力 35MPa,排量20~250ml/r,變量時間20-200ms(35MPa時),PWM/PNM控制信號,CAN總線通訊;數字液壓比例閥和比例多路閥,工作壓力35MPa,流量100~250l/r,響應時間5~20ms,PWM/PNM控制信號,CAN總線通訊;數字液壓缸,工作壓力 25~35MPa,缸徑≥25mm,定位精度≤0.1mm。
6. 高強度緊固件高速精密鐓鍛成形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汽車高強度緊固件高速精密鐓鍛工藝研究;汽車高強度緊固件高速精密鐓鍛模具技術研究與開發;汽車高強度緊固件產品性能研究。
包括提供典型汽車高強度螺栓(10.9級法蘭面螺栓)制造的精密鐓鍛工藝規范(經過CAD,經過批產驗證);10.9級法蘭面螺栓模具壽命,從現有10 萬件/套,提高一倍以上;10.9級以上的法蘭面螺栓、輪轂螺栓Σb≥1040N/mm2;摩擦系數穩定在0.13±0.03;疲勞強度:≥(3~4)×106。
(二)智能制造裝備
1. 新型傳感器共性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采用新原理、新效應的傳感技術;傳感器微型化/芯片化技術;傳感器陣列和多傳感參數復合的集成技術;傳感器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傳感器的強環境適應性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傳感器數字通信總線技術;傳感器的應用技術。
2. 工業控制系統硬件平臺設計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高端DCS、FCS、PLC等自動化控制裝備體系結構優化技術;不同結構的模塊化硬件設計技術;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環境適應性技術;創建單元電路硬件庫。
3. 工業控制系統軟件平臺設計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系統軟件總體設計技術;微內核操作系統和開放式系統軟件技術;組態語言和人機界面技術;統一數據格式、統一編程環境的工程軟件平臺技術;實時數據庫和關系數據庫技術;應用軟件的工程化標準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以及集成支撐技術;高可靠軟件編制流程研究。
4. 工業控制系統可靠性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可靠性綜合分析設計技術;自動化控制裝備可靠性建模技術;多環境因子檢測技術;可靠性加速試驗方法研究;故障診斷、壽命預測和評估技術;預測故障發生位置、時間、程度及故障修復技術;
5. 工業控制系統功能安全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智能裝備硬件、軟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設計、驗證方法與技術;建立功能安全驗證測試平臺;自動化系統整體功能安全評估技術;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核安全性和功能安全驗證技術。
6. 高可靠安全計算機系統設計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三重冗余的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控制系統元件的故障識別、故障自動排除及自修復技術。
7. 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工業過程多層次性能評估技術;基于海量數據的統計學習建模技術;大規模高性能多目標優化技術;高階導數連續運動規劃、多軸連續插補、電子齒輪與電子凸輪等精密運動控制技術。
8. 系統協同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大型制造工程項目復雜自動化系統整體方案設計技術以及安裝調試技術;統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設計技術;統一事件序列和報警處理技術;一體化資產管理技術。
9. 故障診斷與健康維護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裝備在線或遠程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裝備自愈合調控與損傷智能識別技術;裝備健康維護技術;重大裝備的壽命測試和剩余壽命預測及壽命評估技術。
10. 高可靠實時通信網絡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嵌入式互聯網技術;高可靠無線通信網絡構建技術;工業通信網絡信息安全(security)技術;異構通信網絡間信息無縫交換技術;工業通信協議認證技術;工業通信協議轉化為國際標準;工業通信網絡安裝調試與維護技術。
11. 特種工藝與精密制造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多維精密加工工藝;精密成型工藝,焊接、粘接、燒結等特殊連接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制造技術;精確可控熱處理技術;精密鍛造技術。
12. 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特種環境下(超高溫、超低溫、耐輻射、耐腐蝕、超高壓等)的變形測量技術;非接觸式、全自動式變形測量技術;動靜態力學性能試驗的控制技術、應用軟件技術;大型結構、超大載荷、全自動等特種試驗機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多通道協調加載試驗系統的全數字化控制技術;多維運行軌跡解耦技術;各種環境與工況的模擬仿真技術。
13. 高端分析檢測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質譜分析檢測技術;光譜分析檢測技術;能譜分析檢測技術。
(三)復合材料制備
1. 伺服節能塑料注射成型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研發0.75~110kW注塑機專用伺服電機,0.75~30kW水冷、35K~110kW風冷伺服驅動器;研發快速油缸配合比例方向閥的注塑機專用液壓系統;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螺桿優化軟件和高耐磨機筒;研發高效、高精連桿機構。
其中轉矩控制精度±1%,頻率響應≥200Hz,液壓壓力控制誤差±1bar;全硬化螺桿硬度58-61HRC,料筒內孔澆注雙合金,有效厚度 2-2.2mm,硬度57-59HRC;開合模定位誤差≤±1mm,制品質量重復精度≤0.8‰;能耗指標0.35kWh/kg。
2. 塑料微尺度制造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塑料微注射成型裝備技術;塑料微擠出成型裝備技術。
其中微型注射成型機,合模力10~300kN,注射速度≥300mm/s,注射壓力≥200MPa,溫度控制精度±1℃,制品重量重復精度≤0.5%;微結構成型注射機,合模力200-800kN,注射速度≥500mm/s,注射壓力≥250MPa,溫度控制精度±1℃,制品重量重復精度≤0.5%。
3. 塑料精密擠出成型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研發以精密驅動、精密塑化、高熱慣性機筒、穩流螺桿和精密控制為特征的精密擠出成型主機;研發塑料熔體泵、并聯式穩壓裝置等穩壓穩流關鍵部件;研發以塑料精密擠出成型模具設計和制造技術;研發基于等時到溫控制系統、統計過程控制系統、DCS控制系統、Web的智能遠程控制系統的精密擠出成型先進控制技術。
其中螺桿直徑16~65mm,螺桿轉速15~150r/min,流量波動<5%,熔體壓力波動<4%,熔體控溫精度±1℃;制品幾何精度,軸向幾何波動<5%,橫向幾何波動<5%。
4. 基于拉伸流變的塑料高效節能加工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研究開發拉伸形變支配的高效節能塑料擠出成型關鍵技術及基礎裝備,包括拉伸形變支配的葉片塑化擠壓系統,負載感應型低速大扭矩驅動與傳動技術,拉伸形變支配的塑化擠出成型過程智能化控制技術。
研究開發塑料短熱機械歷程塑化注射成型關鍵技術及基礎裝備,包括葉片式短熱機械歷程塑化注射系統,負載感應型液壓驅動與傳動技術,塑料無螺桿塑化注射成型過程智能化控制技術。
與國際先進的常規螺桿加工技術與設備比較,塑化擠壓、塑化注射系統的能耗降低20%左右,體積重量減少20%以上,整機能耗降低25%以上。其中拉伸形變支配的葉片塑化擠壓系統,保證塑化質量的前提下,最大擠出產量≥100kg/h,比能耗≤0.22kW?h/kg(測試物料為低密度聚乙烯,擠出壓力 ≥15MPa),有效熱機械歷程≤650mm;塑料短熱機械歷程塑化注射系統,保證塑化質量的前提下,最大塑化能力≥120g/s,比能耗 ≤0.18kW?h/kg(測試物料為聚苯乙烯),理論注射容積≥2600cm3,有效熱機械歷程≤1000mm。
(四)高檔印刷裝備
1. 高端、智能化印刷機墨色控制系統技術
羅氏診斷公司計劃在2024年將一款基于質譜的全自動臨床分析儀推向市場。這家瑞士生命科學巨頭打算首先在歐盟發布該系統,然后在美國和中國推出。羅氏血清工作區系統生命周期負責人BenjaminLilienf......
一、項目編號:[350200]DZZ[GK]2022003二、項目名稱: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串聯質譜儀采購項目三、采購結果合同包1:品目號品目編號及品目名稱采購標的品牌規格型號數量單位單價(元)金額(元)......
近日,連化物所生物分子結構表征新方法研究組(1822組)王方軍研究員、劉哲益副研究員團隊與西南交通大學封順教授團隊合作,利用我所自主搭建的高能紫外激光解離—串聯質譜儀器,揭示了質子化氨基酸側鏈的正電荷......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2023年1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
風味小分子和生物活性大分子研究能力提升項目所在采購意向:中國標準化研究院2023年4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采購項目名稱:風味小分子和生物活性大分子研究能力提升預算金額:736.......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肌肌鈣蛋白I(cTnI)是其首選的生物標志物,被認為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標準。然而,來自不同試劑制造商的cTnI檢測試劑盒的定量結果可比性差,其標準化......
華南理工大學企業信息2023年2月政府采購意向-成像質譜顯微鏡詳細情況2023年01月28日23:05成像質譜顯微鏡項目所在采購意向:華南理工大學企業信息2023年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華南理工大......
近日,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研究有限公司,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首鋼冶金研究院,北京鋼研檢驗認證有限公司等單位發布了《T/CSTM01141—2022釹鐵硼合金......
近日,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研究有限公司,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首鋼冶金研究院,北京鋼研檢驗認證有限公司等單位發布了《T/CSTM01144—2022鋅及鋅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