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8-09 12:46 原文鏈接: 歐洲航天局擬發射撞擊器撞擊小行星

     
    北京時間8月9日消息,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正計劃打 造彷佛好萊塢科幻動作片中的場景,發射一顆撞擊器,撞擊一顆小型小行星,測試能夠讓小行星在多大程度上偏離軌道。對于此次撞擊任務,一些科學家呼吁為負責 監測過程的飛船安裝更多儀器設備。其他科學家則建議為地面觀測計劃提供更多資金,以近一步了解這些行星際撞擊者對地球構成的威脅。
     
    歐洲航天局的此項任務名為“堂吉訶德”,目前正處于計劃階段。這項任務旨在發射一顆撞擊 器,用足以改變其運行軌道的力量撞擊一顆小型小行星。科學家希望撞擊器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如何實施類似任務,撞擊飛向地球的小行星。除了撞擊器外, “堂吉訶德”號任務還涉及一艘負責從遠處監測撞擊過程的飛船,為科學家提供數據,用于確定未來讓飛向地球的小行星偏離軌道的最理想方式。
     
    “堂吉訶德”號任務與美國宇航局的深度撞擊任務類似,后者于2005年7月實施,向坦普 爾1號發射一顆“射彈”。參與此項任務的科學家將撞擊目標減少為兩顆小行星,分別是2002-AT4和1989 ML。2002-AT4寬320米,體積較小,更容易通過撞擊使其偏離軌道,但它沿著更難于把握的偏心軌道運行,因此很難讓飛船與其實現點會合。1989 ML寬680米,雖然撞擊較為容易,但它的體積是2002-AT4的兩倍,因此更難使其偏離軌道。科學家希望此次任務能夠讓小行星偏離軌道的程度超過 100米。
     
    由英國開放大學的斯蒂芬-沃爾特斯博士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認為僅僅在軌道中測量這種變化還 遠遠不夠。他們在物理學博客網站arXiv.org撰文指出,飛船需要安裝更多儀器設備以進一步了解撞擊對小行星造成的影響,獲取包括撞擊導致的物質噴射 和小行星表面在內的數據。他們列出的儀器包括無線電科學實驗設備、成像設備以及光譜儀。無線電科學實驗設備用于測量小行星軌道因撞擊發生的變化,光譜儀用 于確定小行星的構成。《行星與空間科學》雜志將刊登他們的文章。
     
    沃爾特斯和同事同樣希望安裝熱成像攝影機,了解任何溫度變化,因為小行星表面的陽光熱輻射導致的非常低的能量也需要考慮在內。這種能量產生的影響被稱之為“亞爾科夫斯基效應”,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效應足以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導致撞擊器脫靶。
     
    科學家認為大型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可能導致6500萬年前的地球發生大規模滅絕災難,絕大 多數恐龍就此消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的科蘭-拜勒-瓊斯進行的研究發現,飛向地球的大型小行星或者彗星的速度在過去2.5億年時間里并沒有降低,甚 至有可能略有提高。研究論文刊登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斯特朗洛山天文臺副教授查理-里納維弗表示,科學家已經了解撞擊器如何 改變小行星的軌道。他說:“我們通過深度撞擊任務了解這一點。”他指出早期預警系統的改進要比撞擊更為重要。“我們投入資金發展地面望遠鏡,搜尋近地天 體,同時將飛船送入地球軌道,位于太陽的對面。采取這些做法是因為一些小行星或者彗星正在靠近地球,在它們出現在我們頭頂上之前,我們很難發現它們。1盎 司(約合28克)的預防所能起到的作用相當于1磅(約合453克)治療。”

    相關文章

    有它,4000米小行星襲來,地球也不怕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自然-物理學》的一項研究,核爆炸產生的X射線沖擊波足以保護地球免遭小行星的撞擊。此類實驗尚屬首次。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學家DawnGraninger表示,這項研究“為這一......

    小行星來襲預警我國首次開展接力追蹤觀測

    北京時間2024年9月5日0時39分,一顆直徑約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在菲律賓東北側約25公里高度處解體爆炸。我國監測網首次對預警小行星開展接力追蹤觀測,標志我國小行......

    小行星來襲預警我國首次開展接力追蹤觀測

    北京時間2024年9月5日0時39分,一顆直徑約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在菲律賓東北側約25公里高度處解體爆炸。我國監測網首次對預警小行星開展接力追蹤觀測,標志我國小行......

    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來自外太陽系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藝術圖)。圖片來源:《自然》網站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劉霞)6600萬年前,一個天體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這個龐然大物究竟來自何處一直是......

    “湘大星”正式命名

    7月4日,湘潭大學舉辦“湘大星”命名發布會。該校曾聯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現和證認222顆熱亞矮星,其中一顆為目前已知的偏心率最大的寬距熱亞矮星雙星,遠超理論模型的預測值。“湘大星”命名發布儀式。王......

    最新研究:一顆小型主帶小行星確認被相接雙衛星環繞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環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星(兩個天體緊密連接)的觀測結果。(152830)Dinkine......

    最新研究:一顆小型主帶小行星確認被相接雙衛星環繞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環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星(兩個天體緊密連接)的觀測......

    有史以來旋轉最快的小行星是它

    今年早些時候,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大氣層,研究發現,它大概每2.6秒自轉一次,速度比人們所知的任何小行星都要快。4月5日,相關成果發布于預印本服務器arXiv。小行星2024BX1撞擊大氣層前不久的軌......

    小行星表面第一次探測到水分子

    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現已退役的索菲亞平流層紅外天文臺(SOFIA)提供的數據,美國西南研究所科學家首次在兩顆小行星的表面探測到水分子。這一發現為揭示太陽系中水的分布提供了新線索。相關論文......

    被撞小行星咋樣了?赫拉任務將重返“犯罪現場”

    歐洲空間局正在部署一個任務,旨在調查美國宇航局(NASA)2022年撞擊的一顆小行星上到底發生了什么。該任務名為赫拉,將于今年10月發射并前往小行星Dimorphos。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