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國科學院通過媒體公布了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此前呼聲頗高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的出局,意外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饒毅是海內外知名的神經科學家,回國前已經成就斐然,在美國學界也頗負盛名。與同期歸國的其他幾位優秀科學家不同,他是喜歡在媒體上講話的知識分子,也是當年在國外著名學術刊物上撰文批評中國科研制度的作者之一,平常也喜歡在網絡上撰文評議中國科學界的問題。
按理說,從最初314人的有效候選人銳減為145人,淘汰過半,某一個人的出局實在正常不過。但17日一大早,一家知名科學網站上“饒毅出局”的消息迅速擴散,為其“鳴不平”的博客文章甚至占據了網站首頁顯著位置。饒毅本人“從今以后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博文一上午點擊量就逼近2萬次,這是歷次院士增選中罕見的現象。
院士評選有嚴格的學術標準和規范的程序,饒毅被淘汰,或許是因為其條件尚不“達標”。但需要反思的是,為什么人們總會懷疑“意外”的背后,一定有著某種不可明說的原因?
院士論文抄襲、科研經費分配不公、項目評審不夠公開透明……應該說,正是由于中國科學界近年來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才讓公眾有了猜想的空間和理由。
應該說,公眾的質疑遠遠超出了饒毅落選本身,人們更關注的或許是何時可在制度透明、規則明確的環境里輕松地生活。
一個有公信的科學界,才能讓公眾期待它的創造力。一個有公信的社會,才能讓公眾對未來有信心。不知這場耐人尋味的討論,能否促成一些改變?
近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院士作為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各個高校擁有的院士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高校的科研和師資實力。近五年來,我國共增選了三次兩......
11月22日,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45歲的顏寧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新晉兩院院士工作高校、本科畢業院校統計:15所985掛零。顏寧回應當選院士:“帽子”不重要。11月23日上午,在女科......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2023年院士最終增選結果。202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23年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清華大學、深圳醫學......
2023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知。其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增選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和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傾斜;向為國防和國家安全作......
經中國工程院第八屆主席團第六次會議審議,中國工程院黨組審定,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確認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655人。四川大學褚良銀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
經第九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十次會議審議,中國科學院黨組審定,中國科學院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確認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583人。其中,北京師范大學毛蘭群教......
5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不超過9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79名為落實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
5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中國科學院關于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各位院士:為深入貫徹落實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中國科學院黨組和學部主席團對改進院士遴選機制作出......
4月23日,第九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九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侯建國主持會議,學部主席團成員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中科院副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秘書長高鴻鈞關于近期深化院......
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哪家強?據青塔初步統計,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表現最為出色,分別有13人和11人入選;浙江大學有6人入選,成績同樣十分優異。5人入選的高校及單位有,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