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22日刊載的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一項研究成果說,若是持續高能耗溫室氣體排放,那么到2100年,將有近九成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危機。研究人員分析了動物、植物、細菌等約2.5萬種海洋生物,綜合考......
關于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海洋生物水質基準推導技術指南(試行)》的公告公告2022年第19號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安全,規范生態環境基準工......
施普林格·自然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海洋生物學論文稱,研究人員在1976年限制捕獵以后首次記錄到南極長須鯨在許多古代攝食地覓食,包括首次視頻記錄到大群長須鯨在南極象島附近覓食。他們認......
“經過一周的聯合科考,我們確認,近期發現的廣西樂業‘神鷹天坑’和其他3個塌陷漏斗、溶洞群,都由伏歸地下河流域孕育而來,是一個全新的天坑家族。”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巖溶所)高......
一種鮮為人知的海洋生物通常生長在死的寄居蟹的蟹殼上,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成為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但這種動物有一種罕見的能力,它可以在一生中制造卵子和精子。這種稱為貝螅(Hydractinia)的動物之......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團隊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以化石記錄重現生物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約5.4億年—2.4億年,相當于寒武紀至三疊紀早期)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趙南京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海洋生物化學常規要素在線監測儀器研制及產業化”項目在“海洋生物要素測量關鍵技術方......
東湖海洋世界繁育實驗室內,游客帶著孩子觀賞繁育到不同階段的水母想親眼見證水母是如何從一個“小白點”長到巴掌大小嗎?為迎接中秋國慶雙節,東湖海洋世界展區升級,新增了繁育實驗室、蝦蟹館、珊瑚館、蛟龍VR館......
從國際空間站上拍攝的颶風佛羅倫薩圖片來源:twitter颶風登陸,眾人逃離,本是常態,但卻有一群人逆風而上。近日,在颶風佛羅倫薩襲擊下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科研人員正為避免敏感樣本、昂貴儀器受颶風影響而......
水母是DNA已被申請ZL的上百種海洋生物之一。圖片來源:PASQUALEVASSALLO/GETTYIMAGES生物遺傳資源被認為是繼石油之后又一戰略資源。占世界海洋面積2/3的公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