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質量強國架橋
——寫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十周年之際
CCC認證、UL標志、有機產品、IS9000體系,這些耳熟能詳的名稱,都與認證認可這個概念聯系在一起。
認證認可,是由獨立第三方證明產品、體系、人員或機構符合要求的合格評定手段,滿足了人們對于質量安全和交易便利的期望,從源頭上提高質量,在各方之間傳遞信任,具有獨立性、專業性、國際化、市場化等特點,因而獲得廣泛應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認證認可與計量、標準一起,作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三大支柱。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從國際上引入認證認可制度。2001年8月29日,伴隨著新世紀的鐘聲和中國入世的腳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誕生了。認證認可這一“舶來品”,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歷程,承載著質量強國的信念,傳遞著誠信和諧的價值,書寫著科學發展的動人篇章。
順應改革開放潮流的戰略選擇
歷史的腳步邁入二十世紀。
工業革命如火如荼,各種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應運而生。1903年,英國對鐵路路軌進行認證并授予風箏標志,開創了國家認證制度的先河。1950年代,美國對軍工產品生產企業制定質量管理體系規范,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認證認可制度從此風行世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我國自改革開放之初就引入了認證認可制度,為適應開展質量管理、發展對外貿易的需要,相繼開展了產品認證、管理體系認證、實驗室資質認定等工作。
1981年,我國第一個產品認證機構中國電子元器件質量認證委員會成立;
1986年,第一張自愿性產品認證證書由宜賓五糧液酒廠獲得;
1993年,第一張質量管理體系證書花落上海汽輪機廠;
……
認證認可為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架設了一座走向世界的橋梁,幫助我國企業運用國際標準和先進管理制度,促進了質量覺醒,提高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歷史的鐘聲敲響了二十一世紀。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迎來了經濟全球化時代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國認證認可工作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由于特定的歷史條件,客觀上存在內外多套體系并存、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等問題,既不符合WTO規則,也由此帶來認證市場管理缺位、無序發展等現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國內產品、進出口產品分別實行長城認證和CCIB認證。為了履行我國入世承諾,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2001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組建國家質檢總局的同時,成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統一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全國認證認可工作。2001年8月29日,國家認監委掛牌成立,我國認證認可工作從此進入了統一管理、科學發展的新時期。
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之路
國家認監委成立后,在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領導下,切實擔負起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重任,制定了認證認可“三步走”發展戰略,按照“統一管理,共同實施”的原則,迅速將分散在各部門各行業的認證機構和業務有機整合起來,構建了既符合國際規則、又具有中國特色的認證認可體系。
——建立了統一的國家認證認可制度,包括強制性與自愿性相結合的認證制度、集中統一的國家認可制度、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制度、進出口食品衛生注冊備案制度等,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第三方合格評定體系。2002年5月,我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制度正式實施,實現了認證產品目錄、標準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認證標志、收費標準的“四個統一”。
——建立了“統一管理,共同實施”的工作機制。2002年,國務院批準建立了由24個部委組成的全國認證認可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在此基礎上,國家認監委與各部委、各級地方政府廣泛建立了協作聯動機制,共同推動認證認可的應用。各部門、各地方紛紛制定促進政策,建立行業采信機制,形成了推動認證認可工作的合力。
——建立了“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頒布施行。以之為核心,相繼制定了15部規章、27件規范性文件;國家認監委和地方各級質檢部門認真履行行政監管職能,建立了對認證從業機構和人員主體的市場準入、后續監管、行政執法等全過程監管制度,開展了認證市場專項整治、認證監督檢查、“雙打”行動等活動,規范了認證市場秩序。十年來,各級認證監管部門累計取消從業機構資質51家、從業人員資質191人次、證書403740張;在強化政府推動、行政主導的基礎上,切實發揮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作用,形成了環環相扣的監管鏈條,我國認證認可的有效性、公信力不斷提升。
——建立了創新驅動、同步發展的認證認可技術支撐體系。認證認可寫入《國家科技中長期發展綱要》,進入國家科技主戰場。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領域認證認可推進工程”、“十一五”科技基礎平臺建設計劃“國家檢測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等重點項目相繼完成,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科技興檢”一等獎等科技獎項22項。認證認可標準化和檢驗檢疫標準化齊頭并進,制定認證認可國家標準79 項,其中自主創新標準占69%;制定檢驗檢疫行業標準3369項,覆蓋11個專業領域。大力推進認證認可信息化建設,自主研發67個認證認可信息管理系統,全面實現了認證審批、日常監管和機關辦公的網絡化、電子化。
向世界證明中國
經濟全球化時代,“一證在手,全球承認,世界通行”,是全球業界共同追求的目標。國家認監委大力推進國際化戰略,加快國際合作互認步伐,實現了中國認證認可與國際全面接軌,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制造”、中國質檢的優良信譽。
——全部等效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21項合格評定國際標準,國際標準轉化率由不足20%提高到100%,全面實現了認證認可標準、規則與國際接軌。
——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認可論壇(IAF)、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等9個國際組織和 IECEE、IECQ等12個多邊互認體系,建立了中俄、中美、中歐、中日等多個雙邊工作機制,與25個國家簽署了77份雙邊互認協議,實現了認證認可結果、證書的國際互認。2010年,在胡錦濤總書記的見證下,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了認可合作協議。2008年,中國與新西蘭簽訂電子電器產品認證互認協定,這是我國首個與外國政府達成的雙邊互認協定。2009年,中國良好農業規范(CHINA GAP)認證獲得全球良好農業規范組織(GLOBAL GAP)承認,成為首個獲得國際承認的食品農產品認證制度。
——積極參與國際合格評定標準、規則制定活動。我國已有21人次擔任認證認可國際組織的管理層職務、74人次擔任工作組職務、34人次擔任國際同行評審員。2003年,時任國家認監委主任王鳳清當選IEC理事局成員,并于次年榮獲美國質量協會頒發的“質量特別獎”。
彰顯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促進了我國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的提升。我國已頒發ISO質量管理體系證書27萬多張,2010年獲證企業的產品抽查合格率達96.7%,提升了企業整體素質和產品質量水平。針對消費品實施的CCC認證,有效保障了人身安全和產品質量,產品抽查合格率從2008年的84.2%提升至2010年的 90.8%。獲得認證的食品農產品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出口食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促進了對外貿易便利發展。通過國際互認,減少了重復檢測、重復認證等國外技術壁壘,降低了貿易成本和風險。以我國出口商品貨值最大的機電產品為例,我國加入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測試證書互認體系,已頒發CB證書22049張,使相關產品免于國外重復檢測認證。近年來,國家認監委圍繞應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歐盟ROHS指令、美國食品安全促進法等措施,積極推動相關企業對外注冊,促使相關國家取消或簡化合格評定程序,降低了國外技術壁壘的損害。我國迄今已有5648家出口食品企業獲得國外注冊,獲得了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促進了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升級。發揮認證認可的技術調節作用,引導企業順應國家產業導向,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走上轉型發展的軌道。我國累計頒發節能、節水、可再生能源產品認證證書9500張,涉及企業1400多家。2010年,我國在鋼鐵、化工等高耗能產業推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已獲證的24家企業累計降低能耗折合58.2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4萬噸。我國已建立風電認證、太陽能光伏認證制度和技術規范,頒發有效證書 970張,促進了新能源產業的規范發展。低碳認證制度與技術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技術支撐。
——促進了政府管理和服務效能提升。政府部門運用認證認可手段轉變管理方式,在行業管理、政府采購、政府工程等領域采信認證認可結果,減少直接行政干預,提高了管理效能。如財政部核付節能減排財政資金以節能認證為依據,國家金太陽工程等政府采購項目優先采購獲證產品,產生了良好的政策引導效應。目前,已有 2000多個政府部門獲得管理體系認證,大連市、北京市海淀區、廣東省江門市等地方政府整體通過認證,產生了熱烈的社會反響。在提高國家應急能力、保障國家重大活動方面,認證認可也顯示出重要作用。認可北京奧運會興奮劑實驗室、支持上海世博會減排行動,保障汶川大地震救災用水安全和災后重建檢測需求……一件件銘心往事,一個個難忘瞬間,認證認可工作與共和國血脈相通、息息相關。
國家高度重視、政府主管部門統一管理、社會積極參與,如同并駕齊驅的“三駕馬車”,推動我國認證認可事業迅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認證認可覆蓋了國民經濟各個門類,成為促進國家質量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目前,我國共有認證機構174家,檢測檢查機構 2.5萬多家,認證從業人員12837人次,累計頒發認證證書177萬余張,獲證組織61萬多家,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美國質量協會(AQC)評價“中國認證認可工作效率為世界罕見”。2007年6月9日,國際認可論壇(IAF)首次以國家命名舉辦“國際認可中國日”活動。自此,每年的這一天被確定為 “世界認可日”。
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質量強國……一連串時代命題,發人深思,催人奮進。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將認證認可作為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在多個領域明確提出發揮認證認可作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強調,認證認可工作要圍繞國際環境、國家大局和質檢工作找準定位,努力實現創新發展。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認監委主任孫大偉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認證認可工作將圍繞創新發展主題,進一步健全國家認證認可制度,進一步培育檢測認證市場,進一步加強基礎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國認證認可的國際影響力,邁入認證認可強國行列。
回眸十年,春華秋實;放眼前程,風光無限。走在質量強國的新征程上,中國質檢事業必將更加輝煌,認證認可工作必將煥發更加璀璨的光彩!
認證認可十件大事評選結果
日前,國家認監委舉辦的“認證認可事業發展十件大事”評選活動圓滿結束,現將評選結果公布如下:
一、2001年8月29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北京成立,結束了我國認證認可工作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歷史,建立了統一的認證認可管理體制。
二、2001年12月3日,我國開始實施統一的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制度,第一批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的產品目錄同時公布。我國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實現了強制性產品認證的“四個統一”(統一目錄、統一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統一標志和統一收費)。
三、2002年4月8日,全國認證認可部際聯席會議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認證認可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為在國家認監委統一管理下,各有關部門共同推動認證認可工作開展的重要平臺。
四、2002年8月,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成立,標志著我國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建立了集中統一的國家認可體系。
五、2003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頒布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認證認可活動的行政法規,是我國認證認可工作法制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
六、2005年9月26日,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在京成立,這是我國認證認可行業從業機構和人員自愿組成的行業自律性組織,適應了認證認可行業管理和發展的客觀要求。
七、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認證認可工作首次被寫入國家科技戰略發展規劃。
八、2008年4月7日,國家認監委主任孫大偉、新西蘭外交貿易部長菲爾·戈夫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西蘭政府關于電子電器產品及其部件合格評定的合作協定》,這是我國與外國政府達成的第一個認證認可領域互認協定。
九、2009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頒布施行,該法明確規定,建立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制度,對進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注冊(備案)管理制度。
十、2011年3月16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公布,首次將認證認可及檢驗檢測列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門類,突出強調了認證認可在節能、低碳、食品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重點領域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發揮的基礎保障作用。4月20日,《國家認證認可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正式發布。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9日,國務院食安辦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詳解管理新......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24年“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工作情況的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有關認證機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2025年4月10-11日,四月的杭州,春意正濃,迎來了食品安全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CBIFS2025)。作為食品安全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
2025年4月10-11日,四月的杭州,春意正濃,迎來了食品安全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CBIFS2025)。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會議的支持媒體,進行會議報道。本次論......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總結全國執法實踐,發布《第一批食品安全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以下簡稱《第一批指導性案例》)。這一舉措旨在通過指導性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解決各地裁量標準不一、法律適用分歧、類案處理差異......
記者2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自2025年4月15日起施行。據介紹,該規定是在已實施的《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基......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25),并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實施。新發布標準包括:食品標簽標準2項、特殊膳食......
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3月27日發布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這些標準主要聚焦民生關切和產業發展需求,標準之間相互銜接,協同管控食品安全風險。新發布標準包括:食品標簽標......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通過堅持營養導向、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分類施策和堅持多方參與四大要求,將......
近日,國家標準公告2025年第4號宣布,國家標準《GB/T45358–2025易腐食品冷藏鏈溫度檢測方法》正式發布。記者獲悉,該標準將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守護百姓餐桌安全貢獻科技力量。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