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張)
我叫PM2.5,大家稱我是大氣中所有粒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我們為可入肺顆粒物。我們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我們會滯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癥。
最近,國家環保部公布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其中最大的調整是將PM2.5和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將PM2.5納入評價體系,他們希望有利于消除或緩解公眾自我感觀與監測評價結果不完全一致的現象。
隨著眾人的熱議,PM2.5這個生僻的專業術語現已成為人們口中的網絡熱詞。究竟PM2.5是何方神圣呢?
■PM2.5 的自白
別看我個頭不大,但我的威力不小。最近,我的上榜指數一路飆升,這當中不僅有專家學者的關注,環保部門的注視,還有普通大眾的熱議。
我叫PM2.5,大家稱我是大氣中所有粒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我們為可入肺顆粒物。我們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雖然我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并且在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但是我們卻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的破壞性最大。與我的大哥PM10比起來,我的身上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能在大氣中長時間停留,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這些年,我們對人類干了很多“壞事”。如今,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證明,我們的大家族-—大氣顆粒物,與人類身邊的疾病甚至死亡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我們的個頭越小,對人類來說越危險,我就是一個典型。
人們的肉眼看不到我,但是我卻時常飄浮在空中,尋找每一個機會伺機而動。事實上,人類就像一部精密的儀器,他們的呼吸系統能天然地阻擋我們入侵。我們家族中一些較大個的污染物,即使進入口鼻,也最終會被鼻腔、咽喉阻擋在外。即便它們有幸進入氣管、支氣管,也會隨著氣管內纖毛的運動,被運送出呼吸道。
不過,人體也處處存在漏洞,對于我們微小的顆粒物,呼吸系統的屏障就無能為力了。當我們小個子穿越屏障后,便開始以各種形式在呼吸道中“興風作浪”。一個最直接的方式是,我們會滯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癥。最近,一項研究顯示,我們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75%的成員會在肺泡內沉積。不僅如此,我們除了自己“干壞事”,還時常有其他致病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也搭著我們的“順風車”,進入人類呼吸系統的深處,造成感染。
■專家眼中的PM2.5
馬軍:PM2.5重點“攻擊”人類肺部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根據國際上有關空氣污染的研究顯示,潛在的健康影響可分為短期急性及長期慢性影響。短期接觸通常是指暴露劑量為1 小時至1 日之間。慢性影響一般是指70 年的潛伏期。懸浮粒子(PM10、PM2.5)的短期影響有增加肺部炎癥反應以及其他呼吸道癥狀,也對心血管系統有不良影響以及增加短期死亡率。而長期影響則表現為增加心肺及肺癌死亡率,增加下呼吸道癥狀及降低兒童、成人的肺功能。
中國作為全球遭受細顆粒物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應盡快開展PM2.5 的監測和發布。因為當前,我國仍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城市大氣環境中的二氧化硫和總懸浮顆粒物污染問題沒有全面解決。再加上,機動車尾氣污染愈加嚴重,灰霾、光化學煙霧等問題,導致PM10、PM2.5 濃度水平較高。
朱彤:納入PM2.5并非大功告成
北京大學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朱彤教授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但實際上,不同濃度的PM2.5對人體健康都有影響,濃度高低只反映影響程度的大小、健康風險的高低。
大氣顆粒物對光的散射和吸收強,因此大氣顆粒物濃度高時,能見度下降,出現所謂的“灰霾天氣”。其中,PM2.5對能見度降低的作用很大。然而就目前情況看,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如果按照世衛標準,加入PM2.5后,全國將有八成城市不達標。
制定關于PM2.5的新標準是個漫長的過程,標準制定后還要花大力氣建立監測網,眼下人們急需做的事情:一是如何保證現有的城市PM10達標,二是保證我國現有PM10的標準在短時間內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我們PM10的標準是100微克/立方米,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70微克/立方米。如果要達到上述的標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對PM10的控制,用以改善空氣。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3日批準首款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這款疫苗由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適用于60歲及以上人群,用于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專家表示,這個秋冬季美國將面臨新冠、流感以......
早在2016年,也就是在一場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大流行讓世界陷入停滯的四年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就對人畜共患病敲響了警鐘,將其確定為全球關注的關鍵新興問題。現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約有......
“今年,我國面臨著氣象條件相對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顯著增加的雙重壓力,空氣質量改善形勢較為嚴峻。”28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說。他表示,將通過工程減排、企業合......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23年2月和1—2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空氣質量總體情況2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3.1%,同比下降8.3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38.shtm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
生態環境部今天(17日)上午舉行例行發布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監測數據表明,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呈現“三個向好”的特點。“三個向好”首先是空氣質量穩中向好。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便攜式聯機比對篩查技術規定(試行)》、《環境監測用57種臭氧前體揮發性有機物標準氣體比對抽測技術要求(試行)》、《環境監......
近日,德國柏林夏里特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先天免疫細胞的中心功能,并展示了治療過敏的可能方法。相關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雜志上。人體免疫系統由兩個互補的部分組成。后天免疫系統對特定的病原體做出特......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中東空氣污染中有90%以上的細顆粒物可能來自人類活動。這一研究結果挑戰了之前的一致看法,即天然氣溶膠(如沙漠塵)是空氣質......
世界氣象組織7日發布報告稱,預計本世紀熱浪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將增加,進而導致野火增多,可能會使空氣質量惡化,危害人類健康及生態系統。這是7月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馬里波薩縣拍攝的被燒毀車輛。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