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2-14 09:31 原文鏈接: 全球變暖: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歐亞近期出現的極寒天氣成了世界關注焦點。

      2月12日,掀開了又一輪寒潮的序幕。據捷克捷通社報道,當天有23人在寒流中凍死街頭。媒體稱,13日,歐亞氣溫還要再次下行。與此相應,許多著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對“全球變暖”之說提出質疑,認為沒有必要為抑制全球變暖而大動干戈,而且持這種觀點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極寒”佐證

      “嚴寒、暴雪”無疑已取代歐債危機成為今冬歐洲的“主題”,有的歐洲國家正面臨著幾十年一遇的暴雪。

      外媒甚至宣稱,地球有可能進入一個小冰河期,盡管這個提法大多數人并不贊同,但歐亞面臨的極寒天氣至少讓人質疑全球變暖的命題。

      北極冷氣團大舉南下,東歐及中歐地區首當其沖,截止至目前已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凍傷。歐洲多條河道結冰,船運不暢,交通受阻。

      烏克蘭11日氣溫下降到有史以來最低的零下35攝氏度,雖然沒有帶來降雪,但大型鏟雪機和除雪設備都嚴陣以待。烏東南部與黑海相連的亞速海因為結冰,造成至少數十艘、多至逾百艘船只被困。

      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也出現25年來的首次結冰現象,進而使得其流經的匈牙利、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羅馬尼亞及塞爾維亞等國河流航運停擺。多瑙河除運輸、觀光之外,也提供飲水灌溉,而在河水結冰后,這些全都受到影響。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氣溫已連續18天處在零下10—20攝氏度,局部地區地面積雪達30厘米厚。塞爾維亞已宣布境內38個行政區進入緊急狀態,當局緊急運送糧食,救援被大雪圍困的災民。

      亞洲的中國、蒙古、日本也深受極寒天氣影響,中國內蒙古的呼倫貝爾有可能在新一輪降雪中氣溫降至零下40攝氏度左右,日本因為大雪已造成百人死傷。

      科學家發聲

      2月9日,16名科學家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共同署名文章,稱“全球變暖”的說法聳人聽聞,因為有強有力的證據否定這一說法。

      證據之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相關預測22年來,氣候變暖的程度一直小于預期。

      這是因為,所有有關全球變暖的說法,來自于計算機模型的模擬。而在模型中,包括水汽和云在內的反饋機制會大幅放大二氧化碳微弱的影響。

      證據之二:之所以有科學家不敢站出來說真話,是因為怕升遷受阻或者發生更糟糕的事情。2003年,學術期刊《氣候研究》的編輯克里斯·德弗賴塔斯博士大膽刊登了一篇不符合政治導向(但符合事實)的同行評審文章,文章結論是,如果以過去1000年的氣候變化為背景,那么近期氣候變暖并非異常現象。國際上的全球變暖論者很快針對德弗賴塔斯博士發起蓄意攻擊,要求撤銷他的編輯職位和大學教職。

      全球變暖論者并不認為出現在歐亞的極寒天氣是全球變暖的反論。德國科學家就認為正是由于全球變暖,北極冰蓋的體積在近30年里減少了20%,其海面相對溫暖的空氣就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在極地冷空氣的高壓系統推動下,向北半球大陸地區進發,導致當地氣溫驟降。與此同時,日本的研究機構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結論。

      變暖論的目的

      2009年,“氣候門”事件中的一位科學家感慨道:“事實上,我們現在無法解釋為什么沒有出現變暖現象,這無疑是一種諷刺。”

      美國物理學會是全球變暖論最主要的倡導機構之一,但去年9月份,諾獎得主、物理學家伊瓦爾·賈埃弗宣布不再延續學會會員資格,他在聲明中稱:“美國物理學會可以討論質子的質量是否會逐漸變化,也可以討論多重宇宙如何運行,但全球變暖的證據果真是無可辯駁的嗎?”

      為什么全球變暖論有那么多擁躉?

      原因之一就是“跟著錢走”。全球變暖論可以讓許多人撈到大量好處。它使政府資金流入相關學術研究項目,成為政府擴大官僚機器的理由。而這又成為一個收稅的借口,讓納稅人為企業補貼。

      歐盟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正式開始征收航空業的碳排放稅,規定幾乎所有進出歐盟領空的飛機,無論客運、貨運,都要納入歐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也是在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下多了一個收錢的借口。

      另一方面,有分析說,鼓吹全球變暖論還有一個政治目的,發達國家作為此論的發起者,想以此為機讓正處發展中的國家減少碳排放,也就是減緩經濟增長,從而維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本有的差距,保持自己的優勢。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全球冰湖與潰決洪水的特征與變化

    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孫自法)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全球冰湖與潰決洪水區域將出現什么特征和變化模式?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領銜聯合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瑞士、......

    數千顆隕石或因全球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

    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出,數千顆隕石可能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讓許多此類地外物質樣本更難獲得。“南極失落......

    新研究揭示全球變暖將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

    基于古環境記錄、古氣候模擬和現代觀測,對比了青藏高原北緣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紀暖期、現代暖期和未來百年暖期的干濕變化,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李育教授團隊得出結論,未來全球變暖會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這項......

    全球變暖導致的極地融冰增加可能會影響全球計時

    《自然》雜志27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全球變暖導致的極地融冰增加可能會影響全球計時。格陵蘭和南極洲的融冰可能讓地球角速度(角度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速度)減慢的速度比之前更快。為此,協調世界時(UTC)可能......

    最新研究稱全球變暖或進一步推高食品價格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認為,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3.2%,整體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1.2%。這項研......

    將全球氣候升溫控制在2℃內縱有溫室效應也可減少7成物種滅絕

    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當今全球兩大熱點和難點問題,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人類要解決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受損“雙重危機”,必須將這兩大熱點難點問題視為相輔相成的兩個目標協同推進。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

    全球變暖讓加拿大高北緯景觀變化

    加拿大科學家通過分析該國高緯度北極地區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變化。研究根據對加拿大北極群島一個地區過去60年的景觀演化進行重建,得到了以上結果。相關研究......

    最新研究:全球變暖促加拿大高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環境變化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高北極)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

    江源科考探究長江源區生態環境之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20.shtm■新華社記者莽莽江源,奧秘無窮。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近期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

    全球變暖下森林向更高海拔爬升的物候學依據找到

    過去100年,全球變暖導致森林向更高處爬升。1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喬木春季生長發育提前,種間競爭優勢隨之增加,使得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爬升。相關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