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3-07 13:29 原文鏈接: 顧秉林建議高校實驗室向全社會開放

    顧秉林接受專訪

      “沒聽說國外哪個大學必須得辦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但中國的國情是不管真不行,不管的話,教師會有意見……只有具備了幼兒園、小學等等這些配套,才有教師肯來你這工作。

      如果有一天,中國的大學校長能有時間喝喝茶、打打高爾夫球,我想學校也就好治理了,因為那時可能就有了明晰的規則,不用再那么費神了。

      我們采取統一高考的做法,也許存在很多弊病,但是它有存在的道理。

      3月4日10時15分,本屆政協大會第二十三組科協分組討論會會間休息。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前任校長顧秉林整理好桌上的會議筆記,從座位上站起,準備到會場外透透氣。

      這時,一位委員笑著走過來,摟著他的肩膀,老朋友式地打了招呼并調侃說:“老顧,這回可解放了吧。”

      “嗯,解放了。”顧秉林看見老友,也開心地笑著,伸出手去輕挽了一下對方的腰部。

      “解放了,有時間得請我喝酒去啊!”

      “沒問題!”

      這老哥倆有說有笑地向門口走去。

      ……

      今年2月末,顧秉林剛剛卸任清華大學校長一職,從2003年4月至卸任,他掌管清華大學已經有10個年頭。4日,記者專訪了這位從(吉林省)德惠走出去的清華老校長,對于中國的高校改革,他想說的太多。

    談提案
     
    建議高校實驗室向公眾開放

      新文化:顧委員,我是《新文化報》的記者……

      顧秉林:我剛退下來,有些話不好說,不好說。

      新文化:您老家是德惠的,咱是老鄉,我是吉林來的媒體記者。

      顧秉林:哦?(看看記者胸前的記者證)那咱們到邊上安靜的地方聊聊吧。

      新文化:今年兩會您帶來哪些提案?

      顧秉林:我還是比較關注教育科學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建議高校實驗室要增加更多的科普內容,同時,實驗室應向全社會開放。比如微納米實驗室,微納米是個比較抽象的東西,如果能開放實驗室,將對民眾的理解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國家應該加大對實驗室的支持力度。同時,兩院院士有責任和義務通過媒體等途徑向老百姓教授科普知識。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不能成為一句空話,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談清華10年
     
    在中國當大學校長最累

      新文化:我們談談您當清華校長這10年,回望這10年,您最開心的是什么?

      顧秉林:是清華百年校慶。能在任期內與全體清華人共慶清華百年,是我一生中最榮幸和珍重的記憶。

      新文化:那有沒有讓您困惑的時候呢?

      顧秉林:我感覺在中國當大學校長最累。

      新文化:為什么這么說呢?

      顧秉林:一些組織制度、決策過程還不明晰,很多事情都還需要再討論。我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如果有一天,中國的大學校長能有時間喝喝茶、打打高爾夫球,我想學校也就好治理了,因為那時可能就有了明晰的規則,不用再那么費神了。

      新文化:比如說?

      顧秉林:實際上,中國辦高等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跟國外是有差別的。我們不能照搬國外那一套,我們必須探索自己走的路,但實施起來很難。從外面拿來模仿很容易,但是它不適合中國國情,所以我們必須創造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同時還得是一流的,這樣難度就大了。比如說,沒聽說國外哪個大學必須得辦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有人曾建議我們別管這些了,放給社會去管,但中國的國情是不管真不行,不管的話,教師會有意見,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只有具備了幼兒園、小學等等這些配套,才有教師肯來你這工作。這個問題只是中國高等教育難題的一個縮影,但這些都增加了我們建設一流大學的難度。

    談高校建設
     
    得在國情下學外國經驗

      新文化:那您現在能總結一下,這10年來,作為中國第一學府的掌門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顧秉林(思考了5秒鐘):說到最大的感受,首先我認為,中國非常有必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所需。

      其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幾代人艱苦的努力。縱觀整個高等教育史,現代高等教育有一千年的歷史,教育中心從意大利、英國轉到德國、美國,我期待有一天,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能轉到中國,我堅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第三,我們需要探索在中國國情下如何建設世界性大學。現在很多人批評高等教育,但他們沒有仔細地分析我們的弊病出在什么地方,而是拿著國外的一些東西對比,一看跟國外不一樣了,就說不好。國外的做法我們可以借鑒,但想在中國取得成功還要適合國情。比如說,國外考試一般不看重分數,那我們能不能不看分數呢?設想一下,如果清華大學錄取不看分數,那么看什么?無論看什么,都是招進來的高興,招不進來的不高興。我們總得制定一些標準讓大家感到公平。我們采取統一高考的做法,也許存在很多弊病,但是它有存在的道理。對于弊病,我們應當靠其他的,包括自主招生等辦法去彌補。

    談南科大
     
    作為試點 可以嘗試

      新文化:您的這些觀點,似乎跟南科大的辦校理念有些相似。

      顧秉林:嗯,南科大也在做這方面探索。我認為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一個非常適合中國國情的、使大家都很滿意的一個辦法,我們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此外我國高校的數量還是太少,我們有兩千多所高等教育機構,但跟美國比還差很多。在美國,同樣類型的好大學有很多,可我們卻非常少,這樣就造成了競爭的殘酷性。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需要我們思考。

      新文化:那您如何看南科大,它適合中國發展么?

      顧秉林:我認為作為一個試點,是可以嘗試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嘗試的方向,比如民辦大學等。我不建議單走一條路,中國高校的未來發展方向應該是多元化。

    談清華未來
     
    2020年前要成世界一流

      新文化:您和清華新校長陳吉寧都是咱吉林老鄉,挺有緣分的。

      顧秉林:是啊!我也曾在他上任那天說過,在清華新百年起步之時,陳吉寧接任校長會讓“清華更加年輕”,更加有活力。

      新文化:您說的新百年起步指的是什么?

      顧秉林:我們當初制定了一個計劃,三個九年,分三步走,我正好是第二個九年領導清華大學的,第三個九年的目標是讓清華大學從總體指標上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這個目標我們有望在2020年前實現。再往前走,我們做了一個新的計劃,到本世紀中葉,清華大學要走在世界一流大學的前列,不僅僅是現在的50名左右。

      高等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這是我們在百年校慶時強調的。

      美國的大學特別注重服務,在這個指導思想下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特別快。

    談人才出國
     
    “走出去”不等于人才流失

      新文化:作為一名老校長,您還有什么想對清華學子們說的嗎?

      顧秉林:希望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就像我在一次畢業典禮上跟他們講的“做一等的事業,做國家的脊梁”。

      新文化:一些調查顯示,清華大學畢業生有相當一部分選擇了出國,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顧秉林:我反對“人才出去就等于流失”這個說法。這不是人才流失,而是一種人才儲備。國外留學的經歷,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好處的,至于出去的多回來的少的問題,我認為不用著急,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國。

    嘮家常
     
    抽空會回老家看看

      新文化:您卸任后,最近都忙些什么?

      顧秉林:卸任后,就兩會了,把兩會開好,完成政協委員的使命。

      新文化:前段時間聽說您已經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了。

      顧秉林:嗯,我對清華有很深厚的感情。

      新文化:顧校長,很久沒回老家看看了吧。

      顧秉林:嗯,這回有時間了,抽空會回老家看看的。

    ■人物簡介

      顧秉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校長,物理學家和材料科學家。長期致力于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在凝聚態物理方向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1945年出生于吉林德惠,長于內蒙古包頭市,1960年至1965年就讀于包頭九中,畢業于蕪湖市第一中學,1965年進入清華大學學習,1970年大學畢業并留校工作。現任北京市科協主席。  

    相關文章

    北交大“沉痛”發聲!高校實驗室安全值得所有人關注…

    昨天,一場發生在高校實驗室的爆炸事件,讓很多人心痛不已。高校實驗場所如何保障安全也引發網友熱議。得知北交大實驗室發生爆炸,三名學生不幸遇難的消息,很多人心痛不已。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少人也提醒,任何時候都......

    顧秉林院士:培育扶植青年人才是院士義不容辭的責任

    院士是科技學術界的領軍人物,更肩負著培育青年、扶植后輩的神圣職責。科教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希望中國科學院學部更好地組織廣大院士,在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積極培養人才,關心青年......

    高校實驗室的新使命與新突破

      5月26日,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開幕,91家科技集團及企業一起亮相數博會。其中,大數據商用神經機器翻譯技術、AI智能平臺新型圖計算技術、人臉大數據系統、大數據......

    全國煤炭高校實驗室工作研討會在煙臺舉行

    8月3日—5日,由中國煤炭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分會主辦、山東工商學院承辦的煤炭高校實驗室工作2017年研討會在煙臺舉行。來自煤炭高校教務處、實驗室設備管理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相關負責人、教師代表、實驗技......

    從實驗室樣機躍升市場“新寵”高校科研成果的“面市之路”

    “高校實驗室的樣機離真正的市場產品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盡管懷抱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的夢想,但裴玉奎深知其中的難度:項目產業化所需的資金、市場、人才、應用研發支撐……樣樣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難題。然而,近日,......

    國務院:填平補齊西部高校實驗室建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教育部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7號),文件指出,“。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通過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

    顧秉林建議高校實驗室向全社會開放

    顧秉林接受專訪“沒聽說國外哪個大學必須得辦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但中國的國情是不管真不行,不管的話,教師會有意見……只有具備了幼兒園、小學等等這些配套,才有教師肯來你這工作。如果有一天,中國的大......

    顧秉林建議高校實驗室向全社會開放

    顧秉林接受專訪“沒聽說國外哪個大學必須得辦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但中國的國情是不管真不行,不管的話,教師會有意見……只有具備了幼兒園、小學等等這些配套,才有教師肯來你這工作。如果有一天,中國的大......

    顧秉林:創新須先營造文化土壤

    站在主席臺上,日前再次當選北京市科協主席的顧秉林發表就職演說時神情嚴肅:“我將認真履行北京市科協第八屆委員會主席職責,緊緊把握國家和首都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繼承和發揚科協工作優良傳統,勵精圖治、開拓進......

    關于下發2011高校實驗室間比對活動結果的通知

    有關高校實驗室:為加強高校計量認證實驗室能力建設,促進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強化高校實驗室出具證明性數據的可靠性和規范性,國家計量認證高校評審組根據國家認監委的有關規定,于2011年5月~11月組織開展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